美丽村庄:太河镇池板村 | |||
|
|||
|
|||
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淄川区太河镇池板村位列其中,可喜可贺,这充分说明了该村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厚和丰饶。该村建于明代,由于村所处的地形似匙,又坐落于石板之上,初名匙板,后以谐音改称池板。该村是“淄博池梨”的发源地之一,当地著名传说故事顺天姑的传说中的主人公据说就是该村人。 我喜欢用平实的语句描述一件事物,不喜欢用华丽的词藻去修饰,这或许不吸引人的眼球,但是我却认为这样更能贴近事物的本质。就像我面对着的这个不显山露水的村庄――池板村一样。从远处看,它和其它相邻的村庄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只要你投入到它的怀抱中,就会处处感受到它的古朴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不得不另眼相看了。我的这个感受相信许多来过这里的人,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认同感,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来到村外,在一处很高的石堰之上,有一个不大的场地,能停五、六辆汽车。面南,挡眼是一座用青石发碹的拱形门洞,这就是当地人俗称的“郭子”,是古人为了防范土匪流寇的袭扰而垒砌的围墙的一个门楼,上方还有个很小的庙宇。这个古老的建筑很是吸引人,成了该村一个标志性建筑。“郭子”建造得古朴浑厚,不张扬,不华丽,就像山里人一样的朴实憨厚。 进入门洞,在一户人家房子的后墙上嵌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黝黑的石面,隐隐显露出上面的字迹,这就是很有名气的“护林碑”了。此碑立于清同治十二年,碑文内容划定了要保护林木的范围及毁坏树木所受到惩罚的程度等等。现在读来,也颇受启发。保护林木,古人已是十分重视,这与当今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传承文明,弘扬正能量,从这块石碑中就得到了体现。 当看到村中那棵巨大而苍老的国槐的时候,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人站在它下面,显得十分渺小。面对着它经过几百年风吹雨打,依然挺直不屈的躯干,仿佛是历史的年轮定格在了它的上面。从古到今,古树每时每刻都在俯视着树下村民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村庄由小到大,由贫困到富裕的发展历程。在今后的岁月中,它还要继续呵护着这个村庄的一切,和村庄里的每一个人。 兴隆桥这个名字,寄托着池板村的先人们美好的心愿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是村庄河道中连接着东西两岸的一座普通的石拱桥,为了方便村民出坡耕种而建造的,大约建于清代。桥墩座落于十几米高陡峭的石崖上,每到雨季,湍急的河水猛烈冲击着两岸的石壁,轰然作响,如猛虎咆哮,似万马奔腾,浪花飞溅,气势恢宏。 观音庙和顺天姑庙位于村西的兴隆岗上,从院中十几通石碑记载中和房屋的一次次修缮的印迹中,就可以看出庙宇的古老。一些地名的变更和社会历史的沿革情况,有的史书上没有记载,而从这些碑刻中往往能得到答案。 顺天姑的传说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流传已久。说的是很久以前,主人公顺天姑是池板村一户人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她就聪明伶俐,端庄秀气,家里的活他样样都会做,而且天下的事还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不知不觉间,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媒婆一次次上门提亲,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可急坏了父母,就硬给她定下了一门婚事,男方是二十里外牟家庄的一个英俊后生。眼看着婚期越来越近,她却病倒了,躺在床上不吃不喝,急坏了父母,请郎中诊脉开方,服药后也不见好转。到了出嫁这天,她已是奄奄一息,当迎亲的队伍来到大门外,看到从房中冒出一缕青烟,徐徐上升,升到空中后变成了一位仙女,驾着祥云远去了。众人急忙进门一看,她已经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事后,人们议论纷纷,都说自从有了她这十几年以来,每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猜测着是不是与这女孩有关? 女孩去世后的第二年,春天大旱,老天爷一滴雨也没下。眼看着就要错过播种季节,人们都没有满面愁容,不知咋办才好。一天夜里,女孩的母亲梦到了病逝的女儿,女儿说,我本是天上的仙女,名叫顺天姑,下凡来是为了让人间风调雨顺,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但是一生不能嫁人,如果嫁人就得立即回到天庭。我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又不能说出实情,只好离开你们。现在,人间大旱,我实属不忍,请求玉皇大帝给了我四指雨的权限,天亮以后就会下雨。以后遇上天旱,需要雨水,就在牌位上写上“顺天仙姑”,焚香告诉我,我会随时送去雨水的。第二天一早,天就开始降雨,雨过天晴后,人们用手指一量,不多不少正好四指雨。母亲把梦中的事告诉了众人,为了感恩顺天仙姑,人们为她修庙塑像,以期保估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美丽的传说,寄予美好的希望,愿池板村发展得越来越好,村民的幸福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