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淄川>般阳文化

焕山山市显幻景

发布日期: 2020-11-04 09:00:18 浏览次数: 字体:[ ]


  焕山,位于淄川城西北,今淄博师范专科学校的正北方。山南有路,是古时淄川到周村的必经之地。焕山并不高,但古时却会出现奇观——那就是世上难得一见的山市。

  明嘉靖《淄川县志·山川》载:“焕山,在县治西十四里。古有烟火台,烂然有光,故名。今废,址尚存。时或有山市发见。”以上短短四句话,先点明焕山的位置和距离;继而说明焕山之所以名“焕山”的原因,那就是古时曾有烟火台,烟火台“烂然有光”;然后告诉烟火台已废,嘉靖年间只剩遗址了;四是说明间或有山市出现。这最后一句最重要,因为世上山峰、山峦、山地多多,但能够出现山市奇观的太少了!

  载于同部县志的“杂志·异闻”对焕山山市则描述更为详细:“焕山,在城西。世传此山常市。见有城台、宫室、树木、人物之状,众以为诞。嘉靖二十年,县令张公等因巡按调章丘考察,经过此山,黎明视,忽见其城楼、松柏、人物,壮丽分明可睹,移时渐消。叹曰:‘天下奇观,吾辈何幸遇之!’自是始信为实矣。”——由此文可知,虽然流传焕山有山市,但没有人亲眼目睹,所以世人都认为此说荒诞不经。直到嘉靖二十年,张县令因为巡按调他到章丘考察,带人黎明时经过此山,亲见了山市奇景,从此才证明焕山是真有山市啊!县令感叹:自己是多么地幸运,能够见到这天下奇观!这个张县令,就是后文将提到的张其协,明嘉靖《淄川县志·职官表》载:“张其协,华亭人,举人,嘉靖十八年。”他于嘉靖十八年至二十三年在淄川任职。

  几十年之后的万历年间,又有一人幸运地见到了焕山山市,他是家住淄川城北招村的高氏七世祖高鸿儒。《淄川县志卷三十·乡贤列传》载:一天,高鸿儒早起出门赶路,经过焕山,天刚黎明。“忽见山市。有飞楼雉堞、廊榭松篁,舆马往来其间。云郁霞明,秀丽万状,颇类‘海市’。”高鸿儒是个忠厚长者,是个贤士,也是善士,喜欢放生,他是曾做过徐淮兵备副使的高捷的父亲,父子两人去世后皆祀入乡贤祠。他所见到的焕山山市,有飞檐凌空的高楼,有城墙,有回廊亭榭,有青松,有绿竹,车马穿行于其间。云霞郁丽,变幻万状。这是多么美丽吸引人的幻境!所以,高鸿儒一定也像几十年前的张县令一样惊喜,而在众人的心目中,一定会认为有德有福之人,才会有缘见山市吧?

  清代康熙《淄川县志·舆地志·山川》对焕山山市的记载更为详细:“焕山,在县西十五里,南北亘城之西,南接禹王山,北去为明山。旧有烟火台,今废。有山市,邑人多见之者。城阁楼台、宫室树木、人物之状,类海市云。明嘉靖二十一年,县令张其协偕僚属诣台,使者经山南麓,天方黎明,忽见城楼峻整,松柏苍秀,人物往来其间,烟霞郁丽,掩映层岩。众诧奇观,移时乃灭。”并言:“后高封公鸿儒、孙贡士琰龄皆见之,所言相类云。”这一段短文,就不只指出了焕山距淄川城的距离,还指出它南边连着禹王山,北临明山(亦作萌山),并且可以坦然指出:“邑人多有见之者”,因为到此时,不但几十年前县令张其协等人见过(只是前面写嘉靖二十年,此处写嘉靖二十一年,时间稍有不同),万历年间高鸿儒见过,清朝初年孙琰龄还见过呢!

  可喜的是,同是在清朝初年,又有多人目睹了焕山山市的奇幻景色!清康熙《淄川县志·轶事志》载:清康熙二十六年,淄川知县张嵋组织唐梦赉、袁藩、张绂等人续修《淄川县志》,农历六月初五日傍晚,唐梦赉等人晚餐后从唐氏借鸽楼中走出,到野外散步,惊奇地看到了焕山山市。隔了一天,初七日又在同一地点再见山市,可惜这次张绂(张笃庆父亲)因日暮回城,无缘目睹。于是,唐梦赉和张绂都怀着浓厚兴趣,对焕山山市作了精彩描述。十五年后的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淄川文人赵金昆又见到山市奇观,并作了记述。张绂与赵金昆所写山市的文章都选在清《淄川县志·艺文志》上。

  还是看看蒲松龄《聊斋志异·山市》中描绘的奇景吧:

  “奂山山市,是淄川有名的景色之一,可往往几年都见不到一回。有位名叫孙禹年(名琰龄)的公子,与几位朋友在楼上饮酒,忽然看见奂山山头有座古塔高高耸起,直插云天。在座的人都很惊疑,纷纷议论,附近并没有这个寺院呀,怎么会出现佛塔呢?一会儿,又出现了几十座宫殿,碧绿的琉璃瓦,飞翘的檐角,人们这才明白是出现了山市。过了一会儿,又出现一座长达六七里又高又厚的城墙,墙中宛然是一个城市。城中有的像高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牌坊,历历在目,好像有亿万座建筑。

  忽然,大风刮起,尘土弥漫,城市仅仅依稀可见了。接着风不刮了,天朗气清,刚才看到的一切全没有了,只有一座高楼直插云霄。楼由五部分组成,每层楼有五个窗户大开着,闪着五点亮光,那是透过窗户看到的蓝天。一层层地指着数,楼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就像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数,则虚无缥缈看不清楚,没法计算层次了。楼上的人来来往往,有倚着窗子的,有站着的,姿势各不一样。过了一阵,楼房慢慢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楼一样高了;又渐渐地像座高房子;猛然间又像拳头那么大,像豆粒那么小了,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见山上有商店集市,人来人往,和人世间没有两样,所以又叫‘鬼市’。”

  蒲松龄记载的这一段“山市”奇景,就是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见者是孙琰龄,蒲松龄是听他谈起并做了记述,这是所有关于焕山山市记述中最详细并最精彩的一篇。但不知他为何将“焕山”写作了“奂山”,是因为焕山烟火台废弃已久,不再“烂然有光”了吗?孙琰龄字禹年,是孙之獬的二公子,与蒲松龄关系密切,人孝顺且贤德,事迹选入清乾隆《淄川县志·孝友》。

  焕山山市好奇妙,可惜多年已见不到,是环境气候变化所致吧?如今登焕山,还能看到的是满山树木,近山顶有一块青石赑屃,赑屃极像龟,其区别是赑屃口里有一排牙齿,而龟没有。所谓“龙生九种”,赑屃是龙的一种,常说“龟驼碑”,它上面是放石碑的,确实也有段残碑,大概是“文革”中砸坏的吧?碑碣是置于庙宇或墓地中的,翻阅康熙《淄川县志》,会见到前面有清初王敏入所绘“二十四景图”,作为“二十四景”之一的焕山,山顶有建筑,大概就是那时的庙宇吧?这块赑屃可以作为证明了。

  徜徉焕山,山顶驻足四望,西面是文昌湖度假区,南面是黉府淄博师范专科学校及山东水利技师学院,东南是新兴企业林立的淄川经济开发区。萦青绕白,波光粼粼;红楼参差,绿树森森;双山耸翠,路飞疾车……如一幅灵动美妙的画卷,不由得会令人浮想联翩,想到那传说中的“山市”呢!(赵玉霞)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