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淄川>般阳文化

巾帼报国五英烈:纪念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蒋舒和、吴瑞兴、冯文秀、张桂英、刘志霞烈士

发布日期: 2020-04-02 09:38:40 浏览次数: 字体:[ ]

   王书久

  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淄川,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无数优秀女儿挺身而出,背井离乡,投身革命。她们在敌强我弱,残酷恶劣的环境中,铁心跟党走,坚听党的话,始终如一与党和人民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她们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历经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会同战友开辟了淄东、淄西抗日倒蒋根据地。她们明知征途有艰险,却毫不畏惧,前赴后继,是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的坚守。她们中的许多人,家庭殷实,衣食无忧,却自愿舍弃书斋暖房,选择了筚路蓝缕 ,风餐露宿。正是因为她们胸中有对党的忠诚,人民的责任,心底有对理想的激情,面对惨遭蹂躏的山河,苦难深重的百姓,她们要挽回民族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蒋舒和、吴瑞兴、冯文秀、张桂英、刘志霞五位巾帼烈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也将永垂不朽!

  投笔从戎  抗倭烈女

  蒋舒和,博山大街人,生于1917年。1931年毕业于博山报恩寺小学,同年考取博山私立颜山中学,1935年9月考取小学教员训练班到博山西冶街关帝庙小学任教。在校教书期间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转中共党员。1937年10月,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脱去“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来到淄川口头,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参加黑铁山起义后编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三支队、四支队第4中队。1938年6月,年轻有为众望所归的蒋舒和被选为淄川县委委员,负责妇救会工作。1938年10月,在我主力部队外出执行任务时,汉奸告密引来日军袭击,在“佛村事件”中,蒋舒和带领战士、民兵阻击敌人,转移群众时身负重伤,与敌人浴血奋战后壮烈牺牲。终年21岁,被安葬在淄川区寨里镇佛村。

  自蒋舒和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后,她铁心跟党走,听党的话,与党和人民荣辱与共,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始终如一不变初心,披星戴月,转战淄川大地,历尽千辛万苦宣传抗日、组织广大妇女解放思想支持家人参军报国。她积极发展党员,组建地方、矿区党支部,培训有志青年,壮大抗日队伍。工作中历经千难万险,克服重重困难,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完成了党交给她的光荣任务。担任首届淄川县委委员、首任淄川县妇女救国联合会会长、部队妇女流动工作团团长的蒋舒和,始终如一工作在第一线。她早起晚眠奔走在佛村、千峪、洪山、口头,李家等地,创办民运抗日干部培训班,宣传抗日救国,培养抗日骨干,宣传八路军是为老百姓打鬼子的军队,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残暴罪行,带领妇女为部队推磨、做军鞋、缝被褥,站岗放哨,侦察敌情,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8年10月2日子夜,由于汉奸李代玉告密,敌人组织大批兵力,趁我主力部队于前日晚上外出执行任务之机,对我留守佛村驻地实施偷袭。此时驻扎在佛村的我方力量,有三支队供应部、八团留守人员、淄川县委机关、蒋舒和负责的妇救会、妇女工作流动团等后勤人员,他们战斗力差、武器装备少,警惕性也不高。敌人连夜出动包围了佛村,并在佛村通往外地各路口交通要道、周边的山坡及邻村的山头进行伏击,妄图消灭我抗日武装力量。这天子夜,岗哨巡逻人员在佛村南头,听到有隐隐约约的响声从吕家林传来,因浓雾视线差,异常情况下无法看清,只好对口令,鸣枪示警。当枪声响起,顿时引来了鬼子机枪、步枪雨点般的射击。冲进村的敌人见人就杀,见房就烧,村内火光冲天。驻守佛村的部队后勤人员、地方民兵立即反击。这时只见一位20多岁的女干部在人群中显得十分突出和勇敢,她就是淄川县委第一任妇女救国联合会会长蒋舒和。此时,蒋舒和冷静挥动着手中的匣子枪大声喊道:“乡亲们,不要乱,快领着孩子、扶着老人,互相照顾向北面跑!”指挥着群众串街越巷朝村外撤。群众从北门突围后,蒋舒和率领部分战士民兵迎头与进村的日伪军遭遇,蒋舒和连忙低声招呼大家:“快,从这里走!”她们快速转向了另一巷道。这时敌人发现了她们,机枪步枪子弹朝他们飞来。她想:“如果不拖住这股敌人消灭他们,那些群众都很危险。”她忙躲在墙角向敌人扔出了一颗手榴弹,趁着爆炸声,她大声喊:“大家快跑,我来掩护!”这时一个姐妹舍不下她,又跑回来拉她-起走。“舒和姐,我们和你一块撤!”蒋舒和厉声说道:“也不看这是啥时候,还婆婆妈妈的,你快走!”那位姐妹没办法,只好含泪离她而去。此时战斗仍继续进行。这时,刚到佛村的其他部队对佛村的大街小巷地形不熟,在组织突围时部队伤亡很大。蒋舒和一边率领战士、民兵阻击敌人,一边带领转移群众撤到了村西北角,她隐隐约约听到山坡上有响声,知觉告诉她,上面有敌人的埋伏。当她“隐蔽”的话音刚落,顿时枪声四起。敌人密集的子弹朝他们射来,双方战斗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天色渐亮,敌人发现顽强阻击抵抗牵制他们的,竟是为数不多的八路军和民兵,指挥战斗的竟是个女的。鬼子恼羞成怒,又集中兵力火力开始了新一轮进攻,战斗异常激烈残酷,当她和战友们的手榴弹、子弹打光后,敌人蜂拥而上包围了他们。面对穷凶极恶近在咫尺的日寇,她毫不畏惧,砸坏了手中的武器,带领战友们冲向敌人,与之展开了殊死搏斗,身负重伤的蒋舒和被鬼子用剌刀剌死在佛村的北前坡。当战斗结束后,群众来到蒋舒和牺牲的地方,小心翼翼整理她遗体时,发现她被鬼子刺了数十刀,牺牲时年仅21岁。佛村事件发生后,当地抗日组织及群众为蒋舒和等烈士召开了追悼会,将烈士们安葬在佛村。

  巾帼英雄吴瑞兴

  吴瑞兴(1926— 1947)早期妇女抗日救国会积极分子,莱芜县中法山村人,1943年2月,英姿飒爽的吴瑞兴加入了村妇救会,被推选为妇救会会长。这时,我军对敌战斗频繁,后勤各种供应非常紧张,风华正茂的吴瑞兴披星戴月、跑前忙后,组织妇女做军鞋、碾米磨面、护理伤员,急前方战士所急,受到各级领导数次表扬。这年11月,村负责人接到重要情报需及时送到部队。吴瑞兴挺身而出,连夜踏雪上山下沟,滑倒了再爬起来将情报按时送到目的地,身上的雪水汗水浸湿了她的衣服,部队官兵劝她休息一下再回去,她婉言谢绝原路返回。

  吴瑞兴自参加革命工作后,工作认真扎实,对敌斗争坚决。这年1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3年11月,忠贞不渝的吴瑞兴,由莱芜县转归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忙得千头万绪的吴瑞兴于1945年5月调淄川县妇救会工作。这年旱灾,日寇扫荡,军民生活异常艰苦,吴瑞兴救亡图存,待青纱帐起,她随部队到下商河区开展抗日斗争。这区有杨寨、傅家庄两个伪军据点,伪乡长以为自己有靠山,对抗日政府布置的任务置若罔闻。部队领导经过研究,决定对这两个乡长进行强制教育。吴瑞兴主动要求到杨寨去做伪乡长的工作,这天傍晚,吴瑞兴来到了伪乡长家里,当伪乡长前脚刚迈进屋门,抬头见一身背匣子枪的妇女坐在他屋里,吓得呆若木鸡。吴瑞兴说:“我是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武工队的,你不用怕,我问你是不是中国人?当汉奸不怕八路军杀你的头?”此时,她又心平气和向伪乡长讲了我党我军的政策,并给他指出弃暗投明,是一切伪顽人员唯一的出路。伪乡长受到很大震动,随即答应配合抗日斗争。随后,吴瑞兴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先后到几个重点村召开了妇女会。宣讲抗战形势和妇女应尽的义务,在她多方努力下,仅用10天就完成600双军鞋、400套军服的征集任务。由于吴瑞兴各项工作兢兢业业,1945年7月,吴瑞兴调往蓼河区任妇女主任。1947年农历6月20日晚上,吴瑞兴带两名战士由南仇村到福山村召开村民大会。她正在向村民讲话时,叛徒设计骗吴瑞兴离开会场,埋伏在会场外的敌人伺机抓住吴瑞兴。吴瑞兴临危不惧,手起枪响,叛徒倒地,匪徒端着刺刀对准了吴瑞兴,吴瑞兴举起枪打死了几个匪徒。待枪中子弹打光,吴瑞兴拼命冲向匪徒,拳打脚踢、手抓口咬与敌人撕打在一起。匪徒见她死拼,用刺刀杀害了她,终年22岁。吴瑞兴牺牲后,几经变迁后遗体安葬在淄川烈士陵园。

  以身殉国  音容宛在

  近日,笔者来到了群山环抱、松柏长青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鞍山,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革命烈士冯文秀的灵位前默哀,深切缅怀这位纵身跳崖以身殉国音容宛在的革命先烈。

  冯文秀,青州长秋村人,生于1921年,1938年6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兼妇救会会长,1941年随青州大队驻防土湾村又开赴前线。1942年11月9日,在马鞍山保卫战中因弹尽粮绝,日寇攻山纵身跳崖壮烈牺牲,时年21岁。

  1937年,亭亭玉立、天资聪慧的冯文秀,毕业于周村高级小学,去济南报考中学继续深造时,“七七事变”爆发,抗战的风云又把她卷回了家乡。她对家乡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是家乡的水哺育了她,让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深深眷顾和怀念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自1938年6月步入革命行列后,她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带领妇女姐妹们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党交给她的各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每次都尽心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经济最困难时期,冯文秀和众姐妹们沉着机智遇事不慌,化妆成走亲戚的模样,面对日伪军镇定自若丝毫不露破绽,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在敌人眼皮底下,把枪枝弹药送到我抗日前线。1942年11月,日伪军在扫荡我鲁中抗日根据地时,突然包围了马鞍山。守山将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一次次打退了敌人疯狂的攻山。冯文秀在阵地上跑来跑去,传达着王副团长的命令。子弹打光便用石头砸向敌人,此时,王副团长叫冯文秀抱来用做军衣的布匹,撕成布条拧成绳子,组织受伤人员从后崖突围,王副团长身受重伤,当奄奄一息的王副团长看到南天门失守,敌人像饿狼般扑来,他视死如归,举枪自尽为国捐躯。冯文秀哭喊着王副团长的名字,把手中最后一块石头砸向敌人,纵身跳崖壮烈牺牲,终年21岁。淄川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姿飒爽的烈士,在马鞍山烈士祠纪念馆为她设立灵牌,教育子孙后代永记这位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张桂英,原田庄乡田庄村人,生于1929年,1947年2月任村妇救会会长,1947年春出席龙泉区贫下中农代表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7日被选为淄川县龙泉区田庄乡妇救会会长。1947年9月6日,由于叛徒告密,被敌人杀害在东坡地村,终年18岁。

  张桂英自担任田庄乡妇救会会长以来,千头万绪的工作忙得她披星戴月,她迎着困难,一次次出色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重要任务。一次在到西槐峪村动员青年参军报国回家的路上,张桂英突然发现前面从一旮旯窜出两个黑影,她忙对后面的两个姐妹说:“有情况!做好准备。”正说着,那俩家伙喊道:“臭娘们,快举起手来,谁要是不老实,就叫他脑袋开花!”两个家伙一前一后骄横地朝她们走来。此时,张桂英暗示她俩每人拿块石头不要动。1米、3米、5米,打!张桂英带头,3人快速把石头一起砸向了那两个家伙。那俩家伙头破血流狼狈逃窜。1947年9月2日,张桂英正和姐妹们在本村天明寺开会,国民党残匪在当地还乡团引导下,突然包围了田庄村,张桂英得知此事后,对众姐妹们说,“这些残匪没什么可怕的,他们来不会干什么好事!”残匪进村后,用枪顶着一位老人问:张桂英在哪里?残匪连问了数遍,老人连一个字也没说。残匪黔驴技穷,恼羞成怒,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天明寺前的空地上,架起机枪,扬言若不把张桂英交出来,就全部把他们杀掉!此时张桂英怕连累了众乡亲,毫无惧色地走到敌人的机枪前,大声喊道:我就是张桂英!敌人立即把她五花大绑押到了田庄乡公所,关在一间黑屋里。一连数日残匪提审逼供,让张桂英交待共产党、八路军的情况。张桂英还是那句“不知道!”9月6日凌晨,残匪又一次说:“只要你交待清楚,田庄乡的官由你挑!”此时张桂英看了看无耻的匪徒头子,强忍一口气对他说:“我有话要对你说,这是机密!”残匪头子刚凑到她的面前,哪知张桂英突然一口唾沫吐到了那家伙脸上,接着又大骂了一声“不要脸的东西!给我滚开!”残匪把张桂英毒打了一顿,并用铁丝穿过她的身体,把她拖到东坡地村东门外枪打头部,张桂英壮烈牺牲,被安葬在田庄村。

  甘洒热血写青春

  近日,我来到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烈士刘志霞的安息地——罗村莲花山上的坟茔前鞠躬敬念,纪念英灵,展望未来……

  刘志霞博山人,生于1922年,1941年结婚嫁到罗村,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选为村妇救会会长。她积极参加土改、动参支前,数次被政府评为先进模范。1948年3月4日被国民党残匪推进枯井残忍淹死,终年26岁,刘志霞烈士牺牲后被安葬在罗村莲花山上。

  1947年,风华正茂的刘志霞,在积极带领罗村群众土改、动参支前的同时,又遵照党的指示到淄河一带革命老区帮助搞土改等工作,有力地巩固了后方,支援了前线。1948年刘志霞出色地完成任务后回到了罗村,被国民党残匪孙仲远知道。这日,刘志霞发觉残匪对她盯哨后即回到她娘家。3月2日凌晨,残匪孙在春冒充村里隐蔽下来的民兵把刘志霞骗到村外,众残匪蜂拥而上,将刘志霞五花大绑带到伪保公所吊在窗户上。同时残匪还把她婆婆也抓来吊在窗户上,残匪一连数日逼供,对党忠贞不渝的刘志霞毫不畏惧,没有吐露出一点情报。经过数天折磨,残匪们一无所得,又把刘志霞吊起来,1948年3月4日,残匪窜进牢房,把刘志霞拖出,逼她说出谁是共产党,谁是干部、财产在何处?刘志霞一口咬定“不知道!”打手用皮带抽、铁锨劈,刘志霞咬紧牙关,直到昏迷过去。残匪见刘志霞躺在地上又用凉水将她泼醒继续逼供。残匪用老虎凳等酷刑,妄图逼刘志霞供出共产党、村干部、财产等情况,几天几夜严刑拷打,把刘志霞折磨得奄奄一息,她未吐露出半点情报。这天早上,残匪拖着一瘸一拐的刘志霞来到村外,刘志霞大声喊道:“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残匪忙撕下刘志霞身上破棉袄上的旧棉絮堵住她的嘴,待刘志霞吐出棉絮大骂残匪时,穷凶极恶的残匪又把刺刀插进刘志霞嘴里,用刺刀把她的牙齿全部挑掉,又残忍地割去了她的一个耳朵,她又一次昏了过去…… 待刘志霞苏醒后,绝灭人性的残匪又把她拖到一眼枯井边,把奄奄一息的刘志霞推到井下活活淹死。刘志霞牺牲时年仅26岁,安葬在罗村莲花山上。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为纪念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历程,教育后人铭记英烈,开创未来,我查阅了尘封档案,到烈士的出生地、 牺牲地,走访了解整理了她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她们以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这样的诠释,忠,就是担当作为;忠,就是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她们在峥嵘岁月中,前赴后继,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她们的一生 ,是革命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在她们心中,只有 党和人民,唯独没有自己。今天,我们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每寸土地都是英烈们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她们为了祖国的未来,子孙万代的幸福,英勇不屈,忠贞不渝,百折不挠的英雄事迹,至今后人记忆犹新,音容宛在……

  蒋舒和、吴瑞兴、冯文秀、张桂英、刘志霞五位烈士永垂不朽!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