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检验检测

关于淄博市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布日期: 2021-07-28 08:49:25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食品产业是淄博市的优势产业之一,在淄博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截至2019年末,淄博市共有食品生产企业562家,数量列全省第15位,按照企业数量统计,排前三位的区县是:淄川96家,沂源88家,临淄76家;按产品分类,我市产品涉及27大类(共31类),年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1.8万人;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26家,其中淄川区1家,博山区1家,临淄区4家,周村区3家,桓台县4家,高青县1家,沂源县6家,高新区4家;大型企业(年产值4亿元以上)6家,分别是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得益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梨花面业有限公司、山东巧媳妇食品有限公司、山东鲁维制药有限公司和山东新华制药有限公司;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8个;食品小加工作坊2245家。

  目前来看,我市食品产业门类较多,拥有全部31个大类的27类,但主要集中在饮料(含包装饮用水家)115家,糕点85家,粮食加工品71家,调味品46家,酒类45家,肉制品45家,其他类食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不大。

  二、我市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食品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低。除六家大型食品企业外,我市绝大多数食品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传统低效益产品多,现代高效益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产业链条短,发展潜力不足。

  2、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我市绝大多数食品企业是粗加工企业,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主要集中在饮料(桶装水)、糕点、粮食加工、调味料产业,产品普遍缺乏科技含量,缺少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过低,主要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缺少发展前景。

  3、思想不够解放,小农意识制约发展。我市多数食品企业主是私营企业,小农意识严重,普遍抱有“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这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有的墨守成规,只满足于现有的小范围内生产经营,眼界低,不去改进产品,不去开拓市场。

  4、龙头企业少,品牌带动作用低。我市食品企业没有一家真正在全国叫的响的企业,有的充其量在全省说得过去,企业普遍因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差而难以形成气候,目前仍缺乏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及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深加工、高科技含量的品牌龙头企业。

  5,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企业大多是粗放式管理,企业内高素质、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少,有的基本没有,加上企业疏于对人才的培养,导致企业不能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管理层队伍,使企业负责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时间研究市场,研发产品,管理水平和产品品质始终得不到提高。

  三、加快我市食品企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我市食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足,靠自己很难做大做强,必须着力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广泛利用社会资本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来品牌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政府要结合我市食品企业实际,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系列政策,充分利用好当地资源,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鼓励企业走规模化生产的路子,实现人才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大力引进管理人才,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帮助企业从“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鼓励企业创自主名牌和优质产品,提升企业品牌的竞争能力。

  3、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产品附加值。要鼓励引导企业从现有的产品粗加工转向深、精、尖生产,引导企业向高科技和向精技术要产品、要发展;鼓励开展企业与高校联谊对接,设立技术攻关项目,研发高科技产品,同时支持企业提升自身研发能力,使企业积极自创品牌,开拓市场,立足山东,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支持企业拉长产业链,走高精尖的路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使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