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百名专家淄川行

“三百三行”——县域产学研合作的淄川路径

发布日期: 2021-08-20 10:04:34 浏览次数: 字体:[ ]

面对资源枯竭的困难,按照“政府搭台、引才聚智、科技唱戏、推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淄川区委、区政府于2008年开始实施每年一届“百名专家淄川行”,2012年、2016年相继启动了“百家企业院校行”和“百名博士企业行”,形成了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贯穿全年的“三百三行”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开辟了具有淄川特色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合作新路径,打造了推动县域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活动总结探索出了以重山集团为代表的引进高校实验室成果在企业进行中试研发;以佳能石化为代表的引进高校成果直接进行产业化;以金城医药、凯盛新材料为代表的委托高校院所进行研发和以鲁维制药为代表的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及早介入高校实验室研发的四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达到了“四引进、四提升”目标。

一是引进了高端智力,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十四届活动中,累计超过1100家(次)高校院所、130余人(次)“两院”院士、4100多人(次)专家到淄川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蒋士成、蹇锡高等20余位两院院士先后在我区设立工作站或开展合作。通过合作,全区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四年来,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74家,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6人,13项科技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由2008的31.29%增长至2020年的51.13%。

二是引进了高新项目,提升了产业发展层次。活动累计签约项目500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200余项。通过专家行活动,防静电陶瓷、功能氟碳材料、硼同位素、高品质氮化硅、聚醚酮酮等一批突破“卡脖子”技术和“淄川制造”相继出现;谷胱甘肽、色织布面料、维生素C、香菇菌棒、氧化锆、氯化亚砜等近10个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金城医药、广通化工、功力机器等20余家企业获得省级以上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称号。

三是引进了战略合作,提升了核心竞争力。突出“大院、大所、大校、大企”的引进,区政府先后与天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18家高校院所开展了全面战略合作,与山东理工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的校地融合发展日益紧密。目前,淄川区建立的高校院所库中已储备国内高校院所140余家,每年可从高校院所征集科技项目1000项以上;联系各类专家近1000人,其中纳入淄川科技创新人才库的高层次人才167名。

四是引进了科技观念,提升了创新意识。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持续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强烈愿望,依靠产学研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淄川蔚然成风,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成为全区各界的普遍共识。据统计,全区有300余家企业与相关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十四年坚持创新驱动,淄川转型发展成效明显。十三五期间,淄川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产值占比、研发投入占比分别增长300%、207%、157%;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49家、高层次人才13名;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4次考核中,全部获得优秀等次,走出了一条依靠产学研合作加快转型发展的“淄川路径”。

(淄川融媒 编辑 吕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