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构建“认调认赔”工作机制 打造多赢共赢的检察样本 | |||
|
|||
|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进一步贯彻生态优先发展战略,淄川区委政法委、淄川区检察院构建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认调认赔”工作机制,建立“三化一体”办案体系,通过与涉案企业算好自由账、经济账和发展账,引导环境污染者真诚悔过、积极赔偿,形成“调解—赔偿—从宽”的良性互动,既让环境污染者承担生态修复责任,又避免涉案企业陷于破产困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相关经验做法被省检察院确定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一是类案办理一体化。依托案件管理部门建立公益诉讼、刑事检察案件线索共享平台,确保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实时掌握刑事检察部门移送的相关案件线索,及时同步开展审查工作。二是调查评估实质化。通过到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等相关单位查阅信息,以及到涉案企业实地查看等方式,调查涉案企业的生产经营、债权债务、环保设施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全面评估涉案企业的赔偿能力,确保调解的可能性。三是调解程序规范化。办案过程中坚持“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认真审查案件的侵权行为、危害后果、因果关系等事实,通过全面的调查、周密的分析和深入的沟通,引导涉案企业形成调解意愿,为案件成功调解创造条件。 (淄川融媒 编辑 吕璇)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