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梓橦风景 研鬼谷文化——淄川区诗词学会梓橦山鬼谷文化采风 | |||
|
|||
|
|||
赵玉霞 7月30日,淄川区诗词学会一行近30人去梓橦山进行了参观游览采风活动。 梓橦山,传说为鬼谷子练兵讲学之地,是鬼谷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鲁中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占地面积1500余亩。 正值大暑时节,暑热挡不住大家观景和探访鬼谷文化的兴趣,大家一早便到梓橦山风景区西大门集合,应邀来采风。梓橦山风景区本为区内老景点,但几年没来,没想到变化这么大,开发了新景点,增加了游乐设施,亮点增多,吸引力增强。今天正值周六,又是暑假期间,早八点,门里门外已都是人,学生模样的特多,一问,原来是来研学的师生,竟然是东营来的,有二百多呢! 进大门,便是新增设的“程乐乐乐园”,“乐园”里有66项无动力设施,这里有花树秋千、伞式秋千、可以并排登上10来人的高架秋千,还有可以摇来荡去的所谓海盗船,茅亭、月亮椅、小动物饲养点等等,这都是可以吸引年轻人特别是孩子流连的好玩之处。 往前走便是水波潋滟的梓橦湖,沿山坡下湖边林荫道一路东行,欣赏着坡上的婆娑老树,也看到了坡下远远的幸运石,有的诗友便顺手捡起石块投过去,说是投入石圈中便诸事顺遂、连走好运呢! 再往东南一转,阴翳蔽日的山谷中塑着各种形状的恐龙,这便是恐龙谷了,看着那岩石、那老树、那或昂首或回首如在自由散步的远古动物,恍惚回到了侏罗纪时代。赏罢恐龙,举步往前,一株老槐半斜着躯干,探出长长的枝桠,似在弯腰恭迎客人,这便是“迎客槐”了。迎客槐后穿过彩门便看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鬼谷洞遗址”的石碑。 而要进入“鬼谷仙境”,先要趟过浮桥“仙缘桥”。踏在铁索托着的木板上,抓着绳索做的桥栏,摇来晃去,再有人故意一悠荡,便难以站立和行走了。大家嘻嘻呵呵过了仙缘桥,仰头便是高1.2米、长64米、曾获世界吉尼斯之最的《鬼谷子》刻瓷碑,此碑刻由淄川人常伟成、常宗林、常宗森三人共同完成,上刻名著《鬼谷子》3卷23篇,8300字分别刻于160片瓷板上。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纵横家和兵家始祖,他把高超的智慧凝聚在《鬼谷子》一书中,而这部奇书被两千余年后的般阳书法、刻瓷艺术家联手再造于梓橦山,便创造了又一奇迹——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实在是古今造化之功。 此后,我们转道往北,登上石阶,就来到八棱无字碑前,八棱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共有两块无字碑,一块属于一代女皇武则天,这另一块就属于鬼谷子了。此碑在文革期间被毁,仅残存龙头碑帽,1995年春重立。相传围绕此碑转八圈而不晕的人,能吸天地之灵气与日月之精华于自身,于是我和诸位女诗友便颇为认真地转了八圈,竟然个个不晕,看来我们全不一般!赏过八棱碑,便进入鬼谷洞。鬼谷洞洞深几十米。里面有鬼谷子及其四位著名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汉白玉雕像。想想两千年前,就在这狭窄幽暗的古洞里,师生共研文韬武略,而后诸弟子出将入相、合纵连横,左右主宰着天下局势近百年,多么神奇和不可思议啊!传说这地方别有一种幽趣和气场,特别能使人静心读书,因此洞边林间建了书屋,设茶摆书,专供人们来研讨攻读。 出得洞来,登上魁星阁,来到钟楼,大家便饶有兴致一个个拽动着一株树干做成的大木槌撞钟,“咚咚咚”的响声回荡山水林间,响声与大家的笑声中带给人好多美好的企盼。下魁星阁往南,远远听见山边人多处传来波涛声,近前便见大股泉水喷涌,水花飞溅,周围水雾蒙蒙,好凉快呀!大家都到跟前欣赏、拍照、感受星星水滴沾身的惬意。 跟着欢跳的流水一路向西,不远处便是高高矗立的“鬼谷泉”碑,碑下有泉,水流开始拐弯往北流了。在碑下照相完毕,继续举步往西,便来到“双瀑汇流”处,站在小亭下,面朝北方,看东西各有一挂瀑布飞珠溅玉,脚下是清澈的碧水,左右和头顶是绿树簇拥,鸣蝉在头上不停地欢叫,眼望远处长长的梓橦桥,山光水色林景,满满的诗情画意,促使我们产生了想唱的感觉,我说咱们吟诵诗词吧,于是我们吟诵起了《诗经·蒹葭》,又唱起了张志和的《渔歌子》,并且一发而不可收,一边继续往西前行,一边继续吟诵《望岳》《春日》。研学的小学生们迤逦从身边走过,不知能不能听出我们唱的是什么。面前的山坡石变成了红色,这是若干年前喷发出的火山石吗?这里就命名为火焰山了。火焰山上飞下雪白的水流,流入脚底的河道,于是我们即景生情,又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唱起“洪湖水浪打浪”。一边唱,一边逆流而上。 翻过火焰山,看到围山腰蜿蜒而过的那“巨蟒漂流”;来到山顶,又见到了好多人都在玩的“七彩滑道”。滑道用彩色塑胶铺成,从山顶直铺到山根,全长800米。年轻人们坐上小筏,把绳子一拽一松,人便惊呼一声顺滑道飞速而下。看着有些眼晕,能试试吗?年轻诗友们试过了,我也有点忐忑地坐上了小筏。心里有底,知道是安全的,坐上去反倒沉稳下来,一启动,“嗖嗖嗖”顺坡而下,没打歪没转圈,瞬间就径直到了山根青草地,心里觉得挺爽的。从山根下往东行,便来到“心湖”边,这确确实实是个心形湖啊。紧挨湖东有相连的两个凉亭,景区负责人程总让我们起名字,有人说叫“鸳鸯亭”,有人说叫“连心亭”。依傍着下面的心湖,这两个名字都很贴切,但可惜没法分别题名,所以最后决定叫“日亭”和“月亭”。日亭正对黉山,往东可看日出;月亭与其相伴,可赏明月。一阴一阳,珠联璧合,也挺相配的。好名字! 日月亭上稍坐,再往北去,经过“五福临门”、“紫霞泪”石坡,便回到恐龙谷的老路了,来时没顾上赏梓橦湖上的“天空之镜”,现在去体验一下吧。远远看到竖着一排玻璃屏障,到跟前才知全是镜子。端详着镜子里的自己,整整头发,大家站成一排照张相,照出来便是同样的两排人;与镜子里的自己牵一下手,拍一张照,照出来便是两个自己。挺有趣,挺好玩的。往下走,又来到做成巨树形状的梓橦桥上。姊妹们站成一排,有人提议要做一个千手观音的造型,于是我双手合十站在前面,大家在后面舒展双臂,冯老师举起相机,一个充满喜庆和优雅的照片便完成了。 朝大门口走,又来到了“程乐乐乐园”,进门时没顾上打秋千,现在要补上。一翘腿坐上秋千椅,紧抓秋千索,有人抓住索绳往前一用力,秋千便转了起来,并且越转越快。谁说打秋千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妈老头也喜欢。秋千架上找回了童年,十分地惬意和欢欣。十几圈转下来,竟然头不晕身不歪,说明身体还是可以的。再登上“海盗船”,前摇后荡,起得极高,也没有害怕。小时的玩法都试了一遍,这才算放心。今天老姐妹兄弟诗友们可算玩“嗨”了,玩得开心! 中午了,进饭店聚餐,“哗哗哗”,大雨来了。老天多么照顾!一上午都是蒙阴天,没晒你,也没淋你,等你吃饭时再下雨。大家都有福气!一次愉快的采风,是与古人对话,是学习,也是娱乐,也是为写作准备素材。怀着浓浓的欣喜之情,27位诗友两天就赋诗一百余首,描绘了20余个景点的特色及游赏观感,景区要择优制成诗牌立于景点。文化赋能,这将提升景区的文化品味,也是对诗友们写作成果的展示,也是鼓励。美哉此行!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