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共谋强省建设新篇 | |||
|
|||
|
|||
连日来,出席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淄博代表,积极履行职责,认真审议周乃翔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新高地等建言献策。 王铁军代表说,周乃翔同志作的工作报告,既登高望远又承载梦想,既有理性分析又有实践探索,既树立价值观又体现方法论,饱含浓厚的为民情怀和昂扬的奋进力量,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淄博市纪委监委将围绕中心大局、忠实履行职责,为推动各项任务在淄博落地落实提供坚强保证。一是强化政治监督推动落实。紧盯“五个聚力”目标任务、“十项重点工作”,以及淄博贯彻落实的各项部署,深化运用“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监督机制,以有力监督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完善责任体系促进落实。坚持“四责协同”,构建明责、定责、述责、考责、问责全流程责任体系,一刻不停正风肃纪反腐,监督公职人员依法行政,坚决惩治司法执法腐败,建设法治社会、净化政治生态。三是狠抓作风建设保障落实。全面履行教育保护惩处监督四项职责,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严查诬告陷害等工作力度,营造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苏振华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引领性,听后深受启发和鼓舞。五年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上两个万亿大台阶,成绩来之不易,让我们的信心更坚定,干劲更充足,底气更硬实。特别是报告着眼未来五年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走在前、开新局”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战略,提出了未来五年“五个聚力”,以及2023年“十个扎实”重点工作,站位高、落点实,是一个指明方向、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好报告。会后,将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省人代会精神,紧盯报告安排的各项重点任务,系统谋划、用心工作,拿事当事、高效落实,扎实做好省人代会工作任务落实这道“必答题”,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张店力量”。 冯炳涛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个顺应人民新期待、彰显山东新担当、引领未来新发展的好报告。淄川区将锚定“挺进全省前45名、跻身全国百强区”目标定位,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历史使命中,勇担当、走在前、作示范。一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建设富强淄川。开展“链长制”先导计划,实施“工赋淄川”行动,加力推动“431”现代产业提质增效、群起成峰,加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产值破千亿。二是加快能源电力结构优化转型,建设绿色淄川。重点抓好总投资170亿元的华电“光储氢热”一体化智慧能源基地项目建设,实现由煤电、外电向绿电、自供电转型。三是加快交通物流结构优化转型,建设流通淄川。重点推进海尔新星物流公路港、齐鲁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等园区建设,打造现代物流枢纽基地。 朱玉友代表说,报告用数字说话、用典型事例作证,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部署工作周密得力,彰显了战略定力,凸显了发展动力。报告对正处于转型升级发展关键期的博山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博山区将紧紧围绕产业振兴,鼓励支持现有企业优化产品、做大规模、做强品牌,重点抓好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应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企业上市,全面提升传统产业。聚焦氢能、抽水蓄能、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新环保领域,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力突破新兴产业。聚焦“全方位、全员额、全要素”招商,围绕四大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实施招商引资。全面推进机电泵、汽车智造、健康医药、新材料、氢能、数字经济、预制食品、陶瓷琉璃、铸造9个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奋力推动博山转型升级,重振老工业区辉煌。 李晓红代表说,报告站位高远,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问题精准到位,谋划工作思路清晰,是一个求真务实、继往开来的好报告。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首战之年,我们将按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路径,全力推动周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融”字当头,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立足周村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承接济南都市圈和齐鲁科创大走廊辐射带动,全力推动6个同城化进程。二是“优”字为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依托周村产业结构合理的比较优势,投资、消费两手抓,用好各级政策集成,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三是“民”字为本,推动品质民生建设。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推进好20项民生实事项目,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蔡华刚代表说,报告站位高、总结实、方向清、路径明,既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又有鲜明的山东特色,是一个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对我们做好下步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将全面深入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报告精神,聚焦推动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这一重中之重,结合临淄区工作实际,聚力做好“强链条”“优存量”“扩增量”三篇文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提质扩量。其中,围绕“强链条”,加速推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