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淄川党史史志>地方党史>党史人物

刘子久
(1901—1988)

发布日期: 2023-03-14 08:41:58 浏览次数: 字体:[ ]

刘子久,原名刘俊才,曾用名刘干、刘振禹、刘希尧、刘振东、刘子敬、刘滋九。山东省广饶县人。

1920年高级小学毕业后,刘子久考入青州山东省立第十中学。当时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风起云涌,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爱国学生都在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山东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立较早的省份。1922年秋,青州省立十中由济南转来几位教师,其中就有王翔千、王振千兄弟俩。

王翔千是山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他原在济南育英中学教授国文,因为传播新思想而受到反动军阀的注意,于是不得不离开济南转而到青州省立十中。在这里,他继续向学生们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介绍俄国革命,还向刘子久等一批进步学生推荐订阅党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中国青年》及《社会主义讨论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铁路工人》等许多进步书刊。

通过王翔千老师的启蒙和广泛阅读上述书刊,刘子久等同学开始接触和逐步了解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全国各地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思想上也开始发生重大转变。

不久,刘子久又通过老乡加同学李耘生的介绍,结识了山东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王尽美,并从与王尽美的多次往来书信中受到了许多启发和教育。192310月,根据他的表现和要求,由李耘生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青州团的工作原由李耘生负责。1923年底,李耘生应王尽美之邀到济南团地委工作。之后,青州团的工作即由刘子久负责。19244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成立,刘子久被任命为干事长。这期间,他带领学校的团员和部分同学一起到东益火柴公司了解工人们的生存状况,宣传革命思想,也曾组织过反对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会进行文化侵略的斗争。6月,刘子久以全校第一名的学习成绩毕业后,先在家乡农村搞了一次社会调查,不久接到了王尽美、李耘生的来信,要求他到济南工作。在济南,他与王尽美同住在一起,具体工作是协助王尽美主编《齐鲁青年》,他重点负责校对工作。10月,经王翔千介绍,刘子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刘子久入党后,随即被派往济南各大工厂开展工人运动。那时,他经常深入到津浦铁路大厂(“津浦铁路大槐树机器厂”的俗称,是当时济南最大的工厂)、胶济铁路机务段、火车站等地,利用在工人中办夜校、建俱乐部,全面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并与工人做朋友,培养和发展工人积极分子入党。其间,王尽美、王荷波等人也都曾来给工人们上课,传播革命思想。

1925年初,在刘子久等人的努力下,山东省建立最早的企业党支部——铁路大厂党支部正式成立,该厂当时共有党员14名、团员25名,刘子久临时担任党支部书记。同时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的还有胶济铁路机务段。

这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我国北方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的典型事例,与党在南方领导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因此使山东在全国革命中的地位也就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为此,中共中央曾先后派李慰农、高君宇、王荷波等人到山东来加强工作,领导和指导济南、青岛等地的工人运动。

19252月,团中央巡视员尹宽和王尽美在济南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济南地执委及青岛、张店、淄川等地党组织的代表。会议决定在济南地执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隶属中共中央领导,尹宽任书记,委员有王尽美、王翔千、邓恩铭、刘子久等5人。不久,在山东地执委的领导下,爆发了胶济铁路全线和青岛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当时,刘子久奉命到青岛筹备成立胶济铁路总工会,当罢工取得胜利后,总工会如期成立。之后,刘子久又从青岛返回济南,继续发动胶济铁路济南机务段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成立工会。这次斗争同样也取得了胜利。4月,山东地执委再次派刘子久赴青岛指导纱厂工人罢工。这次罢工前后共坚持22天,最后厂方不得不答应工人们提出的“承认工会、增加工资、减少工时、改善待遇、保护女工童工”等条件,并与工人代表签订了复工条件协议书。

192511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遭到严重破坏,书记邓恩铭等6人被捕。随后,山东地执委改称临时地执委,全省党的工作实际由刘子久和孙秀峰二人共同负责。19262月,刘子久赶赴淄川领导煤矿工人开展反对鲁大公司裁减工人的斗争。3月初,在刘子久的主持下,淄川炭矿工人很快就成立了“失业团”“后援会”,通过开展募捐和印发《敬告工友》《泣告父老书》等,呼吁社会各界和各地工人展开声援。后经过半个多月的斗争,鲁大公司终于答应了工人们提出的条件,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7年,八七会议以后,中共山东省委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的方针,派刘子久到胶东的高密、安丘、诸城一带开展农民运动。12月底,刘子久又被中共山东省委派往张店任淄(川)博(山)张(店)支部联合干事会书记。

19291月,因叛徒出卖,中共山东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不久,中央便决定把叛徒认识的所有干部调离山东,刘子久离开济南,后转赴上海等待中央安排工作。5月,刘子久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到河南豫北地区巡视工作,恢复党、团组织,继续开展工农运动,营救被捕的党员。7月,赴天津北方铁路总工会工作,帮助恢复铁路系统党的组织。

193010月,刘子久被捕,19311月保释。后到北平,继续开展铁路工运工作。4月再次被捕,被关押在东北军宪兵司令部,不久转入草岚子胡同监狱,任狱中党支部委员。1936年出狱后到河南工作,先后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豫西特别区委员会书记、中共豫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等职。19401月至1941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19404月任河南代表团团长,赴延安参加中共七大。后历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书记等职。19442月到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同时帮助中央审查河南干部。后历任中共河南(豫西)区委副书记兼河南(豫西)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中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刘子久历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劳动部常务副部长、党组成员,全国劳动总局顾问等职。1988年逝世。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