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淄川党史史志>地方党史>党史人物

刘子祥
(1914—1941)

发布日期: 2023-06-12 16:57:36 浏览次数: 字体:[ ]

刘子祥,又名刘开河。山东省淄川县大窎桥村(现属淄川区罗村镇)人。

刘子祥家境贫寒,幼年时父母就相继去世,由兄嫂抚养长大。1923年,靠亲戚资助入本村小学读书,后因受歧视而辍学。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号召爱国青年学生到农村去开展抗日斗争。是年秋,济南正谊中学学生、共产党员王崇基回到老家大窎桥村,联络中共淄博矿区工委书记张天民宣传抗日。此时身为长工的刘子祥受张天民的影响,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19378月,经本村共产党员张凤翔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春,刘子祥参加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14中队。3月,第14中队协同兄弟部队进行攻打淄川城的战斗,刘子祥积极报名参加了登城奋勇队。11月,第14中队开往莱芜与第22中队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第11连,刘子祥任连指导员。在莱芜整编期间,刘子祥带领全连干部、战士,学习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和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方面的文件,练习了登墙上屋、夜间射击、白刃格斗、徒手擒拿等课目,提高了连队的政策水平和战斗素质。

1940年初冬,刘子祥与第11连的指战员到达淄川县第八区、第九区一带活动。淄川县第九区的华坞村,是通向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条必经之路。日军在村东筑有岗楼,派伪军驻守,妄图掐断地下交通线。12月,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刘子祥与战士们乔装成换防的伪军,悄悄摸进岗楼,没费一枪一弹,就俘虏了全部伪军,缴获了所有武器,顺利地拔掉了这颗“钉子”。

19411月,胶济大队重新组建后,刘子祥任大队长,转战于益都、章丘之间。2月,日军得知胶济大队在淄城以北、南定以南地区活动的情报,即派出100余名日军乘汽车向胶济大队扑来。刘子祥率领胶济大队在大屯村公路两侧设伏,成功地伏击了日军,缴获了6挺机枪、5门掷弹筒、60余支步枪及弹药、物资一宗,取得了大屯村伏击战的胜利。不久,胶济大队又成功袭击了张店车站第六号炮楼,打死2名日军。同月5日,张博支线上的羊栏村岗楼尚未完全筑起,便被胶济大队拔除。

19415月,胶济大队配合主力部队攻下佛村后,夜宿小旦村。23日拂晓,日伪军包围了小旦村。刘子祥根据侦察员的汇报,沉着而镇定地指挥部队严阵以待。日伪军虽将村子围得严严实实,但慑于胶济大队的战威,不敢贸然进攻,用山炮、掷弹筒向村里轮番轰击。刘子祥根据炮火的情况预感到战况的严重性,在阵地上与其他同志重新研究制定了御敌措施。天亮后,敌人炮声停止,成队的日伪军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猫着腰向村子冲来。离村子只有50米时,刘子祥一声令下,部队弹如雨下,日伪军成片倒下,剩下的溃败而去。日军又命令火炮再向胶济大队阵地轰击,刘子祥则指挥战士躲避起来,待敌再次冲锋迫近时,立即奋起还击,又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样,战斗从天亮打到黄昏,共打退日伪军十余次攻击,敌人死伤惨重。刘子祥率胶济大队击退日伪军最后一次进攻后,决定借天黑突围,第13中队先从北门突围吸引敌人,然后第6中队乘机从南门突围。刘子祥率部到敌阵地前沿,朝敌人一阵猛射,打开一个缺口。就在战士们准备突围时,一股突然赶到的敌人用重机枪封锁了突破口,一名战士挺身而出,硬是用双手抓住炽热的枪身,夺过了机枪,部队乘机突出了重围。刘子祥在撤出战斗时,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壮烈牺牲。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