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中的淄川 | |||
|
|||
|
|||
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胜的协约国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等七项希望和取消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会议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北洋军阀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压力,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积聚已久的愤怒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了。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前举行示威。他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前,举行抗议集会,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发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几日内,罢工工人达到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许多大中城市的商人举行罢市,形成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高潮。斗争迅速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五四运动爆发后,山东省济南、青岛等地也出现了群众运动的高潮,这些事件在淄博迅速得到响应。当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淄川时,淄川高等小学的300多名师生举行集会。会上,校长王淑芸报告了“巴黎和会”的消息和北京、济南等地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全体师生个个义愤填膺,痛哭流涕。学生代表宋元禄等争先上台发言,愤慨陈词,声泪俱下,号召大家奋起救国。会后,学生们满怀爱国热忱和誓雪国耻之心,投入到罢课、游行、抵制日货的斗争中。同时,派出代表三番五次到县衙请愿,要求保障街头演讲不受任何阻挠。群众被学生的爱国行动所感动,自动设立茶饭招待一条路,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淄川的五四爱国运动,后来虽然遭到反动当局的破坏,但这场爱国运动在推动淄川人民思想解放、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淄川的秘密传播和共产党在淄川地区的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就当时的淄川地区来说,各地五四运动的积极开展,锻炼和鼓舞了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淄川的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初步显示了巨大的社会力量,吸引了不少进步青年来到他们中间,宣传新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