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军 | |||
(1904—1939) | |||
|
|||
|
|||
潘建军,原名潘世范,字建军。山东省长山县三区和家庄(现淄博市周村区北郊镇和家村)人。 潘建军6岁时在本村私塾读书,11岁后因家庭劳力不足而辍学。从此和母亲、姐姐承担了家庭劳动的重担,只有农闲时才能进校或到周村跟父亲读书。潘建军聪颖好学,不但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还能写文章。父亲为使他有一个长久的安身立业之所,托人介绍到徐州学买卖。当他路过泰安时,在泰山脚下见冯玉祥的警卫部队练武,很是喜爱,便参加了冯玉祥部队,深得冯玉祥赏识,逐步被提升为连长、少校团副。后冯玉祥被蒋介石排挤,解甲归田,潘建军也愤然离去,回到家乡。九一八事变后,潘建军曾携妻带子去天津投奔抗日将领吉鸿昌。吉鸿昌不幸被捕后,潘建军只得返回故里,被南营村大地主、周村商会会长国晋卿聘请当民训团教练。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长山县城。25日,日军侵占周村。潘建军决心拉队伍抗日。这时,国晋卿又以维持地方治安为名,组织百余人的维持会武装,派人聘请潘建军当中队长。潘建军经过反复思考,又找到同庄进步青年王贻恒、王昭谦等人商量,认为这正是拉队伍的好机会。于是,潘建军应聘当了中队长。接着,组织安插王贻恒等30多名进步青年到该中队,为举义旗打击敌人做准备。这时,马天民派人联系潘建军抗日,并约定了起义的时间和地点。同年12月底,马天民又派李子久、程鹏九潜入长山城,找潘建军周密研究后,潘建军即以紧急集合为名,将中队百余人拉出长山城,加入姚仲明、廖容标组织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被编为第29中队,潘建军任中队长。 1938年4月的一个傍晚,潘建军率领第29中队悄悄进入敌占区周村人和镇,待机打击敌人。次日晨,从周村车站方向沿铁路开来2辆摇车,4个伪军摇着车,6个日军持枪四处张望。潘建军命令王贻恒带领战士迅速占领东南角靠近铁路的城墙,放好6门五子炮。当摇车进入火力网时,潘建军手举枪响,6门五子炮同时轰鸣,日伪军车翻人亡。战士们冲上铁路,收缴了日伪军的枪支弹药,胜利转移。5月间,潘建军奉命西进,消灭孟家相公庄的汉奸武装,毙伤伪军10多名,其余全部被俘;缴获长枪20支,短枪5支,电话1部。 6月上旬,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潘建军任特务营长。7月初,杨国夫副司令员亲率特务营东进临淄,途中整编许云轩领导的一大队为特务2营,并招收部分爱国青年参军,部队进一步壮大,杨国夫决定组建特务团,任命潘建军为副团长。当月下旬,特务团和第10团向临淄城发起攻击。潘建军指挥特务团与第10团协同作战,前后经过5天激战,攻下临淄城,全歼守城的土顽部队。 特务团歼日军剿顽匪,屡建战功,成为第三支队的主力团之一,享有“铁军”之称。潘建军因功晋升为特务团团长。同年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第三支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潘建军仍任特务团团长。党组织为进一步培养潘建军,决定送他到延安抗大学习。 1939年初,潘建军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27日,潘建军随清河区选派的62名优秀军政干部由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鲍辉率队从长山县卫固村(现属张店区)去沂水岸堤,然后再去延安。3月30日中午,受训队伍到达太河镇,突然遭到国民党顽军王尚志部的伏击,制造了“太河惨案”。潘建军不幸被俘,顽军头目王尚志对潘建军软硬兼施,威压利诱。潘建军威武不屈,严词痛斥王匪背信弃义,制造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王匪黔驴技穷,狰狞毕露,当夜,即把潘建军押到太河镇西南山谷中,王尚志歪着脖子说:“潘团长,现在还不晚,只要你归降,我马上给你团长委任状,不然,这就是你的归天所在!”“少啰唆,告诉我哪个方向是西!”“你面对的方向就是西!”紧接着,王尚志又追问:“你问这个干什么?”“我要遥望延安表示忠心!”潘建军洪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响。王尚志歇斯底里地嚷起来:“不能让他朝西,不能让他朝西……”潘建军亮开架势,抬腿几脚踢翻身边的几个匪徒;又几步跑到王尚志身边,飞起一脚,将王尚志踢翻在地。等潘建军再抬脚时,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