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动态>部门动态

淄川:“南蔗北种”开启甜蜜致富路

发布日期: 2024-10-30 08:59:17 浏览次数: 字体:[ ]

“非周末时间园子里人少,不过还是有不少游客进来带走几根甘蔗尝鲜。”10月28日,天津路淄川钟楼段东侧的一大片甘蔗林里,56岁的王霞一边招呼着购买甘蔗的路人,一边照看着正用柴火大锅熬煮的古法红糖。“园子的甘蔗是我儿子王锺打理的,他最近又出去学习了,我帮他照顾着。”

步入甘蔗林,一根根高达3米的甘蔗一簇簇生长着。“前段时间刮风下雨,这些甘蔗有点倒伏,没有国庆节假期刚开园的时候那么笔直,看上去更漂亮。”帮儿子照看甘蔗林多年,王霞早已成了种植甘蔗的“高手”,说起园子里的甘蔗情况如数家珍。“园子里有青皮、黑皮和紫皮三种甘蔗,它们成熟季节不一样,口感也有差别。最甜的当属紫皮甘蔗。”

在人们印象中甘蔗属于热带作物,每年冬季,尤其是春节前后,大批南方甘蔗运入北方,让寒冷的天气多了一份甜蜜。

“小时候过春节,拿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后,就会跑进村口小卖部,扛上一根甘蔗甜口,那味道至今都记忆犹新。我当时想,要是天天有甘蔗吃多好。”还在青岛参加2024年山东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的王锺,在电话里给记者讲起了他种甘蔗的故事。

1991年出生的王锺大学毕业后回到淄川做起了苗木种植。2014年,他一位在北京农科院实习的同学讲起了甘蔗种植,从小爱吃甘蔗的王锺瞬间来了兴趣。很快,王锺在苗木园子里进行了试种,没想到竟然成功了。

2015年,有了试种成功经验,王锺信心满满地买了1万元钱的甘蔗种节,进行大面积种植。让他失望的是,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这些种节很快坏在了地里。不甘心的王锺只好重新购买了一批种节,但仍然没能成功。直到2016年,王锺种植的2亩甘蔗迎来了丰收。

“当时产量不算高,但味道没得说。”王锺说,由于北方温差大,种出的甘蔗糖分反而比南方甘蔗更高。而且,因为气候差距,北方甘蔗也比南方甘蔗的生长期短,可以提前1个月在国庆节期间上市,为抢占市场提供了先机。

当甘蔗园的第一批甘蔗上市后,前来砍甘蔗的人络绎不绝。“园子紧邻天津路,大家看到后感到很惊奇,都想尝尝北方种出的甘蔗有啥不一样。”1个月时间里,王锺种的2亩甘蔗销售一空。“南蔗北种”让他尝到了种植甘蔗带来的发展机遇。

“1亩地可以种植5000棵甘蔗,我们按棵售卖,每亩地有3万元的收入,比种植其他作物的收益要高很多。”王锺说,自从甘蔗种植成功后,他真正实现了吃甘蔗“自由”的梦。

随着种植经验不断积累,王锺甘蔗园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0亩,并开发了青少年研学和古法红糖熬制等项目。甘蔗园除吸引本地市民外,还吸引来自北京、重庆、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客人前来尝鲜。同时,“南蔗北种”的成功也让王锺收获了不少来自周边区县的“粉丝”。

“我是淄博地区最早种植甘蔗的,所以有很多区县的人找我打听种植经验、投入成本、产出等问题。”每次遇到前来咨询的人,王锺都毫不保留地把他的种植经验分享给别人。“个人单打独斗形不成市场,认可度就不高,扩大种植面积很难。”王锺说,近两年张店、博山、高青、文昌湖、周村、临淄等地不少种植户纷纷开始种植,他家的甘蔗也开始走入了本地批发市场。

进入10月中旬,王锺的甘蔗园就吸引了很多批发商和社区团购前来大批量地采购。

“现在,五区三县的甘蔗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亩,我们几个种植户经常在一起讨论种植经验。”2017年,为了推广“南蔗北种”王锺放弃传统的种节种植,摸索育苗种植,将北方甘蔗种植成活率提升到了95%。“目前,咱们本地的甘蔗种植经验逐渐成熟,1棵种苗可以长出四到六棵商品甘蔗,降低了种植成本,对于农民增收来说是一个非常好上手的项目。”

今年,王锺的种苗种植技术还推广到了省内济南商丘、泰安新泰、日照莒县、青岛胶南、菏泽郓城、济宁兖州、滨州邹平、德州禹城等地,以及外省的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甘蔗是食糖的主要来源,最近我正在跟一些农科院校,以及种植户和加工商进行沟通,希望通过‘南蔗北种’打破北方传统种植结构,继续扩大北方甘蔗种植面积,带动更多农民朋友增收致富。”展望未来的甘蔗种植,王锺充满了期待。

作者:吕璇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