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 |||
|
|||
|
|||
王连强 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好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记载上是在元代之后。与“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龙泉的“二月二龙抬头”,也有其独特的传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据说 ,从前淄川龙口乡有一个姓曹的农人,人们尊称曹三公。这年,年前他雇佣了一位长工,这长工特别勤快,什么活都会干,曹三公对他非常满意,干了一个多月该发工钱了,曹三公试问长工:“你是要钱还是要粮?”长工说:“我要粮”。三公问要多少?长工顺手随意抓了一把干草围了个小囷说:“把这个装满就行。”三公想这巴掌大的粮囤才装多点粮食,于是往里装粮,可装了两石粮也不见囤满,三公断定此人非同一般,不是凡人,于是作揖施礼求问身世,长工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来由。原来他是一条龙,看中了东山这条峡谷的风水宝地,想在此潜驻,不料有一乌龙也看中了此处,来争夺宝地,这二龙互不相让,争持不下,于是约定二月初二卯时在东山后的山崖峡谷间决斗,以输赢见高低,谁赢了谁就占据峡谷宝地。他说,到时他会化作一只白色鹁鸽,乌龙化身是黑色鹁鸽,明天就是决斗日。他早知曹三公原是一位神仙,因犯天律被罚到人间,耕种菜园,取土为药,取菜叶煲制药汤,主要治疙瘩疖子,为百姓看病不取分文,治好了千千万万病人,曹公修行布善已功德圆满,在龙泉一带影响很大。他说:“如果曹公能助我胜过乌龙,我将永世不忘大恩大德,并将鼎力造福一方。”曹三公听了不禁大吃一惊:这是神龙降世,我乡必将风调雨顺,世代荣昌,便立即应承所求。 二月初二这天,曹三公早起扶杖立于山岩峡峪之旁,只见一白一黑两只巨大的鹁鸽在山岩上空格斗,口咬吼叫,飞爪撕扭上下翻腾,激烈厮杀几十回合不相上下,曹三公不负所愿,把准时机奋力将拐杖投掷出去,击中了黑鸽尾部,这致命一击,使黑鸽身负重伤不能再战仓皇而逃,白鸽腾空盘旋展翅翱翔,昂首长鸣以示谢意。白鸽获胜赢得宝地,便直奔东南峡峪,潜驻在峡峪中(此峡峪就是现在的龙湾峪苍龙峡,此峡两山合抱,险崭万仞,渊深莫测,传说苍龙峡谷洞直通东海)。此时,惊雷一声打开东海龙门,顿时大雨倾盆,峡谷内波涛汹涌,一条巨龙沿滚滚河水(后来当地人称为青龙河)顺势而下,经水石屋、半边光、折河口、增福峪、白庙圈,过石壑桥、鬼湾、渔湾崖,进入台头沟穿越台头村流入般河,浇灌了淄川久旱的万亩良田。曹三公乘兴奔至家中大枣树下,面南而坐,闭目静思,大功告成,功德圆满。霎时间雨过天晴,霞光万道,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当家人发现曹公时,他已仙逝升天了。 从此,青龙河河水长年奔流,是般河的第一大支流,淄川龙口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旺,造福于一方百姓,滋润于万物生长。当地乡民为感曹三公功德,在曹三公菜地东庄园立碑纪念;在朝阳山建石塔,建曹三公庙,塑曹三公神像祭祀(据传说曹三公神像是“肉身装塑”,有骨骼在内,文革期间三公神像遭破坏,有人亲眼所见);感恩苍龙福泽龙泉,在石塔的东南面建了白龙宫庙朝拜。朝阳山因建有曹三公石塔,后来当地人俗称为塔山,从此塔山庙宇年年日日香火不断,延续至今。 从此,每年二月初二这天,苍龙峡龙门大开,巨龙咆哮,惊天动地,呼风唤雨,横空出世,沿着青龙河过山谷大川,来到渔湾崖大石岩盘龙台上,昂首抬头看台头,由此飞上九天。 渔湾崖山岩巨大,广阔平坦,是巨龙腾出峡谷抬头上天的起始点,当地人称之为“蟠龙台”,是龙抬头的“台头”,台头村因此而得名,这就是台头村的由来。改革开放以来,台头村企业集团注册“巨龙”商标,获得“全国名牌”,产品销往五湖四海,“巨龙”企业腾飞,带领广大村民共同致富,使台头村经济发达,面貌更新,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省级模范村。台头村自古就有“银台头”之称,台头村因“巨龙”而得福。 乙巳年农历二月初二,巨龙长啸气贯长虹,如期而至来到渔湾崖蟠龙台,昂首望天,气宇轩昂,火眼金睛眺望台头村:火树银花,琼楼玉苑。广场宽阔,长廊绚烂。五彩缤纷,旌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好一个“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日”展演活动热闹非凡。 龙灯劲舞,弯曲伸展。昂首摆尾,滚腾翻转。舞出了万物复苏好兆头,迎来了新农村美景崭新一片。 腰鼓队百人组团,咚叭咚叭,节奏明显。声势浩大,靓妆耀眼。把幸福欢乐敲打成鼓点。 秧歌队,大头娃娃,踩高跷,跑旱船,赶毛驴引来的笑声真甜。 龙鼓百面,人心震撼。英姿飒爽,声声呐喊。鼓韵激奋,千锤百炼。铿锵有力,干劲倍添。撸起袖子加油干,打出了红红火火新时代的锦锦华年。 舞蹈出彩,戏剧表演。歌曲叫好,乐音婉转。聊斋俚曲,淄川民歌《刮地风》,把土生土长的乡音传承展现。欢乐大舞台唱出了福禄吉祥,四季平安,老百姓的心愿。 非遗文化大集,集中展示了淄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的绝活土特产。琉璃陶瓷,铁壶剪纸。书画刻瓷,工艺精湛。琳琅满目,一应俱全。传承民俗文化,敬畏智慧祖先。 巨龙舞罢扬笑脸,昂首腾空上九天。盛世华章多美好,百业振兴捷报传。 巨龙从渔湾崖蟠龙台抬头腾空跃起,长啸一声飞上天宫禀报玉皇大帝:龙行天下,乾坤朗朗;盛世欢歌,美了人间。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