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淄川>风景名胜

梨峪口村:山海遗事与雁门山记

发布日期: 2025-03-12 08:51:00 浏览次数: 字体:[ ]

  【渔火旧事】

  西河镇梨峪口村东头的建国桥畔,每到夏末总有老农蹲在桥墩石上抽烟。顺着他们烟斗指的方向望去,西南山梁上两座青灰色山尖斜斜刺向天空,活像条张口吞食的大鲤鱼。这便是方圆百里无人不晓的鲤鱼口。

  早年间的摘星山还泡在海里,老人们说那会儿山顶石寨就像个大海碗,碗沿上至今留着个生锈的铁环,碗底住着十几户打鱼人家。渔汛旺时,船帆能把海面染成白芦花,直到那年出了桩怪事——出海的后生接二连三失踪,有老船夫亲眼见着浪里翻出金红鱼尾,鳞片大如斗笠。

  【屠鲤记】

  那年七月半,海神庙的香灰积了三寸厚。东海龙王托梦给寨里最年长的渔婆:今夜三更除妖。说来也奇,当晚月亮刚爬过桅杆尖,海水突然翻起墨色。但见蟹将军领着十二虾兵踏浪而来,正撞见那鲤鱼精张开血盆大口。说时迟那时快,蟹将的青铜剑已扎进鱼鳃三寸,青黑鱼血染透了半边海湾。待鸡鸣时分,海水退了三丈,露出条石化的鲤鱼仰天张着嘴。

  海水退尽的第三年春,先人在滩涂里种下第一茬麦子。原先拴渔网的桩子改拴耕牛,可“鲤鱼口”这村名总让人脊背发凉。村里教私塾的李先生拄着梨木拐杖,指着西山坡白茫茫的梨花说:“改作梨峪口罢,花气总比鱼腥好闻。”从此村头石碑便多了几笔弯弯绕绕。

  【雁门谣】

  若说鲤鱼口藏着海的故事,对面那座青黛色的雁门山便揣着天的传说。站在雁门山顶端朝东望,晨雾里的鲤鱼口竟化作展翅南飞的头雁,两座鱼嘴峰恰似雁尾分叉。放羊的老汉说,每年白露前后,当真有大雁在这山头打旋儿,翅膀尖儿擦着老松树梢,活像在叩门。

  若循着采药人的足迹攀上鲤鱼口对面险峰,便会窥见另一重天机。秋深露重时,晨光总在两座鱼嘴峰间泻下鎏金瀑布,远远望去,恰似南归雁阵冲破云门。这便是雁门山得名的真意,传说有药农在此拾得带箭伤的孤雁,养好伤后竟引着千百同类在此盘旋三日方去。打那以后,猎户们进山都绕开这道石门,说是怕惊了雁阵排云的字阵。

  如今站在建国桥头,能望见雁门山巅的晚霞总比别处红些。“那是当年雁群南飞时,翅膀扇旺了夕阳火。”老人们总是在酒后微醺时念叨着。山风掠过香椿树林,裹着新芽的香气,千年前的海腥味早化在了春耕的犁头下。只有石寨上那个铁环,每逢雷雨天还会铮铮作响,像在回应远去的潮声。

  作者:西河宣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