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淄川>般阳文化

秘境水峪寺

发布日期: 2025-04-01 10:48:02 浏览次数: 字体:[ ]

邵波

  早就听闻淄西的水峪寺有石窟佛造像,直到去年,张敦金院长送我一本《老家》画册,里面对水峪寺的介绍,一下子点燃了我想去一探究竟的欲望。终于,在一个冬雨刚停的日子,我驱车前往水峪寺。

  画册上说,水峪寺是六百年前青云寺的智慧大和尚开凿的个人修行地,这听起来就很隐秘。可关于它的具体位置,只提到在滴水泉村西北三里的地方,至于走哪条路,却没多说。我凭着资深驴友的直觉,从村南的一条土路往西走。一路泥泞得厉害,我好几次都想打道回府。就在我找地方调头的时候,突然看到路边有块“水峪寺”的淄博市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这可把我高兴坏了,还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停车四望,既没看到寺庙,也没找到山洞。徒步前行转弯,一座比滴水泉大的石窟出现在眼前。里面堆满了玉米秸,一点也看不出寺庙的样子。我看着地上掉落的碎石,心想:是不是来晚了,寺庙已经消失在岁月中了?这时,我看到路边有个收白菜的大叔。

  大叔很热情,攀谈后我得知,他与我曾祖母李云英是本家,他说:“往北走三里,最里面就是。不过好久没人管了,草长得很深,不太好找。这个叫干石屋,就算雨季也只是有点小水滴。”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石窟西段因为滴水形成的水藻图案,像个阴森的骷髅头。深陷的眼窝,张大的嘴巴,我竟不敢直视。

  李大叔说,小时候水峪寺里有一座很高的七层石塔,特别显眼,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自己倒了。这寺庙没有禅院,都是在山上凿出来的石洞,石佛造像就在里面。

  我听了按耐不住,李大叔笑着说:“你去吧,我好久没去了,路上滑,小心点。”我顺着被杂草掩盖的小路快步走,转过拐角处,感觉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光线暗暗的。突然有小碎石滚下来,我抬头,却什么也没看到。看来这里很久没人来过了,连苦菜都是很少见的紫色,我后背游过一丝凉意,脚下犹豫起来,警惕地看着四周。

  我心里,作为驴友的“我”说:“登便登顶,往必至也!”另一个理性的“我”说:“慎之,安全至上,断不可冒险。”我一步三回头挪着步子,透过草丛,看见一块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出现在山脚下,我几乎跳起来,快速冲过去,全然不顾苍耳,鬼棘针。石碑后有两个水池,水缓缓地流着,大的有篮球场那么大,小的像台球桌大小。小水池叫“胜天池”,另有块石头刻着“改造自然”,应该是六七十年代产物。南边高处有块“重修水峪寺,李忠国功德碑,2002 年 6 月”的碑,才二十年没人管,重修的地方也损毁了。有部纪录片说,若人类毁灭,所有的人类文明用不了一百年,就会消失。大自然的修复能力太强大了。环顾四周,到处都是荒草,踮着脚也没看见石佛造像到底在哪里。我用手挡着脸,拨开枯草,往山脚找去。

  远远看到一个废弃的变电室,是那种常见的一二层错落的建筑,水泥很厚,和我家乡的差不多。我觉得那里肯定有路,就继续往前走,果然,往北走了一百米左右,看到一个最近修整过的平台,几棵松树后面,有一圈石窟分布在那里。我兴奋得不得了,赶紧跑过去。

  四排松树,六个石洞。正北面中间最大的主洞门顶写着“朝阳洞”,右边是东朝阳洞,左边是罗汉洞,朝阳洞内和罗汉洞是相通的。再往西是西朝阳洞,里面有个近年做的石像。这里还有人烧香的痕迹,说明有人来过。东西两边各有一个洞,东边可以看出是厨房,凿的烟筒道很明显;西边用来存放物品,最西边的洞最深,两边还有石龛,放着几个铺垫。

  在罗汉洞旁边的石墙上,能模糊看到《明山妙景文》的字:“自古宝山今鉴显事……,山僧起立三石房,……四方五门俱文备,毕庐佛塔坐当阳,朝阳洞内祥云瑞,罗汉洞中……自古生成龙虎山”真是,石佛藏水峪,明山有妙文。这个地方因为雨季有水从山谷流过,所以叫水峪,只是这山不叫明山。这文章是谁写的,全文是什么意思呢?也许藏在某本家谱里,等着有缘人去发现。

  太阳刚过西山,还没到下午两点,山间就起雾了。一阵风吹来,刚刚浸汗的我,又起了凉意。整个水峪寺静悄悄的,只有我自己的心跳声,我赶紧下山。李大叔还在那里,看到我回来,又和我聊了几句。他说以前洞里有两个石像在下棋,有一个输了还被对方弹了额头。可惜这些石像在混乱的年代被破坏了。洞顶以前还有一人多高的石佛造像,一个拿着如意,一个捧着书卷,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水峪寺,这隐匿于尘世的秘境,虽历经岁月侵蚀,却难掩其神秘魅力。石佛与古洞沉默不语,荒草与残碑守望着往昔。那未被完全解开的谜团,仿若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人心,召唤着更多探秘者踏入这片幽境,去追寻那失落的佛影禅踪,续写与古老时光的对话。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