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创新“三资”管理模式焕活闲置低效用地变“资产存量”为“发展增量” | |||
|
|||
|
|||
我区为破解乡村治理难题,创新探索互联网+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共核查落图22341宗地块,通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底数核查工作,摸排出闲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566宗、10513亩,农用地215宗、10218亩,四荒地644宗、366173亩。其中,双杨镇聚焦闲置资产盘活与低效用地提质,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双轮驱动模式,推动闲置资产“活起来”、低效用地“转起来”、公共服务“优起来”,实现经济收益与民生改善双赢。 资源联姻+整体移交 推动闲置办公楼变身品质卫生院。整合原双沟镇政府办公楼资源,整体移交双沟卫生院使用,门诊楼面积由960平方米扩容至3065平方米,门诊科室由9个增加到22个,增设普通病床,引入区中医院共建中医综合体,同步成立精神卫生中心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精神科病床由96张扩增至170张,推动基层医疗从“基础保障”向“专业集约”跨越。 土地租用+独立运营 推动破旧电影院变身商贸综合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改造原双沟镇政府驻地老电影院为2000平方米商贸中心,年租金收益30万元,并配套新建3000平方米临街商铺,按“建四返一”模式返还社区750平方米商铺,新增固定资产375万元。项目既激活低效用地,又通过商超入驻提升区域商业活力,推动集体经济与综合竞争力“双提升”。 借鸡生蛋+变闲为宝 推动低效“边角地”变身街角大公园。引导商贸中心承租方预缴10年租金用于双凤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先后建成500平方米太极广场、220平方米健身器材区、1000平方米儿童乐园等多样化运动场地,同步建设900平方米临街商铺,以“只租不卖”模式年增收40万元用于公园运维,形成“社会投资—空间升级—收益反哺”的可持续闭环,打造全龄友好型公共空间。 作者:农业农村宣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