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院:构建基层文化新生态 | |||
|
|||
|
|||
淄川区系统推进文化书院建设,通过统筹整合基层阵地资源、构建专业化师资智库、打造全龄化课程矩阵,让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滋养基层文化新生态。 走进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公孙社区“文化书院”,二胡的丝弦与电吹管的电音交织在一起,声乐爱好者们和着节拍齐声高歌,唱响他们的美好生活。 隔壁教室里,书法爱好者齐聚一堂,现场挥毫泼墨、交流书法技艺。墨香与歌声相互呼应,构成一幅和谐美好的社区文化生活画卷。公孙社区居民张建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他告诉记者,自从有了“文化书院”,大家每周都能在一起交流切磋,书法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 公孙社区活用社区闲置空间,设立“文化书院”,打造包含妈妈之家、亲子乐园、自习室、手工坊、就业咨询室、文体乐器活动室的“全龄化”文化服务阵地,同时统筹社会力量强化师资配备,各种培训每周固定开课,让不同群体都能获得适配的文化体验,构建起居民家门口的“文化幸福圈”。据社区工作人员陈俊杰介绍,社区、街道都链接一些专业的资源,比如淄川区老年开放大学、青年夜校,以及部分辅导机构,将专业的老师请到社区里为大家免费授课,居民的积极性都特别高。 今年以来,淄川区系统推进一牌、一库、一书、一图、一表、一屏“六个一”工程,分区镇村三级,机关、学校、医院、企业等五个领域打造了“淄州书院”“康成书院”“苏相书院”“扁鹊书院”“耕读书院”等25个特色书院,征集资源68项,推出系列精品课程,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促进不同领域文化书院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逐步实现了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淄川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文化书院活动形式,开展多样化的文化体验活动,提升书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文化更有烟火味,让生活更有书香味。”淄川区社科联学术规划科科长王霞说。 作者:钟华 |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