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会
标题: 淄博市淄川区召开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淄川区农业农村局专场
索引号: 11370302004216167U/2024-548745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4-09-26 发布机构: 淄川区人民政府
  • 标题
  • 正文
  • 手机

淄博市淄川区召开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淄川区农业农村局专场

发布日期:2024-09-26
  • 字号:
  • |
  • 打印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淄川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淄川区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川特色板块取得新突破。“三农”工作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今天,我们邀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宗加新同志,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廖爱平同志,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洋同志,向大家介绍淄川区“三农”高质量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大家提出的有关问题。

  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媒体有:山东省新闻单位驻淄博记者站、淄博市属、淄川区属新闻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

  首先,请淄川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宗加新同志介绍淄川区在“三农”领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宗加新: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今天出席发布会,也感谢各位新老朋友长期以来对淄川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今天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新闻媒体进行交流。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淄川区“三农”领域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2024年以来,淄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现代农业产业、片区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及巩固脱贫扶贫成果“四项重点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对上争取各类资金1.07亿元,淄川区昆仑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创建资格已获批立项,“游学西河”省级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入选全省第三批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名单。

  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壮大。一是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发放耕地地力提升补贴758万余元,完成夏粮面积5.68万亩、总产1.68万吨、总产增量188.63吨、增幅1.14%、单产增幅0.22%。播种玉米13万亩,其他作物2.74万亩,完成10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二是培育“一镇一业”特色产业,建立了昆仑镇新希望六和种猪改良项目等18个“一镇一业”项目重点项目库,全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30家,累计“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00个;市级以上知名品牌35个,第二批“淄博农品”我区获批18家,获批使用家数全市第一。三是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年度投资18.99亿元的30个乡村振兴和社会民生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8.95亿元,占年度投资的47.1%。上半年,我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7.4亿元,增速4.8%。

  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有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一是梯次推进15个乡村振兴片区创建工作,包括省级3个,市级5个,区级7个,按照“党建引领、龙头带动、联农带农、片区推进”的总体思路,探索打造具有淄川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发展模式。现累计对上争取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37个。二是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分区域、分阶段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分三批对全区村(居)进行验收,5月30日区委、区政府专门组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行动观摩会,有力推进乡村建设。今年以来累计投资3000万元,整修提升道路20余万平方米,新增绿化1.7万平方米,路灯402盏,粉刷墙面12.2万平方米等,清洁村居达到383个、区级和美乡村达到79个。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持续深化,农村发展活力充分激发。一是“图账”对照清家底,创新实施“一图两台账”(清查成果示意图、资产资源台账、合同台账),全面摸清资产资源底数,做到“一房一地零死角”“资产资源无遗漏”。目前共核查地块2.23万宗。二是数字赋能强监管。依托淄川区智慧农业公共发展服务平台,开发“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模块,将各村居“一图两台账”成果整合形成全区一张图,实现资产资源信息实时查询。三是巩固成效促增收。通过底数核查,全区梳理比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1.3万份。目前,已整改问题合同2117份,实现村集体增收1534万元。

  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夯实监测排查。健全主动发现、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和精准帮扶“四个”机制,今年以来,排查重点群体4195户,新纳入监测对象14户34人,为1397户困难群众给予医疗和生活帮扶270.9万元。二是保持政策稳定。牵头8个行业部门,梳理更新11个方面39项帮扶政策并建立帮扶台账。其中,2023—2024学年发放教育补助救助资金235.32万元,惠及脱贫学生1261人次;公益岗安置脱贫劳动力724人,促进全区5751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三是加强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进强产业、增收入工作。今年投入衔接资金4800万元,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12个,已完成投资1440万元。发挥建成项目帮扶作用,目前正在营运的帮扶项目累计实现收益5559万元。

  推进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一是毫不放松抓好秋粮生产,聚焦单产提升,完善农技服务网络,确保全年粮食生产总面积稳定在20万亩,总产量达到5.5万吨。二是深入开展“一镇一业”工作,推动昆仑镇国家级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镇域特色优势明显、农业产业链条完整、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强镇。三是抓好农业重点项目建设。按项目时序进度加快推进中期调整后年度计划投资19.24亿元的33个乡村振兴和社会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做好2025年项目策划,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接续有力的良性格局。预计年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8亿元,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聚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一是完善乡村振兴片区规划,把全区15个片区建设分为先行示范、正常推进、持续攻坚等不同类型,明确建设的重点、标准和内容,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电商、民宿、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文旅产业整合发展。二是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攻坚行动成果,实施动态管理,常态督查,用好“一网三联、积分兑换”的制度,建立村(居)每周大扫除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三是加快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建设,9月份完成2023年度建设任务,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持续推进问题攻坚,对未整改完成的946份问题合同分类推进整改,10月底前全部完成。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对村(社区)清理收回的集体闲置资产资源,聚焦产业发展,推动资产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变。完善长效机制构建,综合运用好“一个系统、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管,全方位对合同履约、资产资源运营动态更新、集体资产资源的交易进行实时监督,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严格守牢防返贫底线。加强农村人口的动态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风险人口,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做到应纳尽纳。梳理完善行业部门帮扶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帮扶政策落实落细。采取双周调度、倒排工期、实地调研等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做好衔接资金拨付。

  我的介绍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宗局长的情况介绍。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举手示意,并提报你所在的新闻单位。好,现在开始。

  记者提问1. 2023年5月和10月,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省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要求“紧紧抓住示范片区建设这一抓手”,目前淄川区梯次打造了15个乡村振兴片区,请问,下一步淄川区如何推进片区建设。

  这个问题请宗加新同志回答。

  宗加新:

  淄川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构筑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增长。一是强化使命担当。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铆定稳面积提单产总要求,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区委、区政府定期听取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汇报,常态化调度督导农业生产,全区粮食作物面积常年稳定保持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5.5万吨以上。二是强化服务保障。落实良田、良种、良机、良技各项措施,努力提升粮食单产。2024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淄川作为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区,各类农业机械器具保有量达到1.6万台套;粮食作物优良抗逆品种推广全覆盖;对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从翻地整地——播种施肥打药——田间日常管理——收获的实施技术指导服务,采取农民培训班、田间课堂和专家讲座等方式,培训农户600余人次,实现全区规模以上种植户技术培训全覆盖,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建立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点对点指导服务机制。三是强化政策支持。累计投资155万元,实施高产攻关示范、良种展示、“三新”技术推广和病虫害防控等各类项目7个。严格落实各类惠农补贴政策,推动粮食作物保险全覆盖,有力有效保障全区粮食生产。

  今年,我区完成夏粮面积5.68万亩、总产1.68万吨。当前正值秋粮作物后期生长关键时期,在前期旱涝并存的复杂气候条件下,我们将持续做好田间管理指导服务,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和机收减损等方面,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帮助广大农户解决问题,全力夺取秋粮丰产丰收。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2.保障粮食安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任务之一,请问,淄川区粮食生产总体处在怎样的状况,如何有效保障淄川区粮食生产稳定。

  这个问题请廖爱平同志回答。

  廖爱平:

  近年来,我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村和片区为基本单元连片规划设计、整体建设提升,推进有序有效,目前实施的乡村振兴片区15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5个,区级7个,共涉及11个镇办,146个村、16.4万人,总面积300平方公里,累计对上争取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37个。片区内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强化,村集体及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有力有效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下一步一是坚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指导镇办对现有规划进行再补充再完善,打破就村抓村的惯性思维和实施路径,确保规划做到全域一体、城乡一体,土地、产业、生态等“多规合一”。二是坚持分类推进,示范带动。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把全区15个片区建设分为先行示范、正常推进、持续攻坚等不同类型,按照片区功能定位明确建设的重点、标准和内容,先易后难,有序推进。三是坚持有解思维,加大投入。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片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困境,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运营,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推动土地、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向片区集聚,为片区建设注入“活水”。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加快推进片区内道路交通、供水供暖、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农村电商、民宿、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请继续提问。

  记者提问3.听闻贵局开发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平台”,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属于首创,请详细介绍下相关情况。

  这个问题请冯洋同志回答。

  冯洋:

  在以往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着镇(街)村(居)对资产资源底数无法彻底摸清,合同整治标准不清等问题,产生了监管漏洞,导致农村资产资源流失。为彻底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依托淄川区智慧农业平台,专门开发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平台,将镇村“一图两台账”底数核查成果纳入平台管理。平台以国土“三调”数据为依据,以2m分辨率卫星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底图,聘请第三方测绘公司,以村为单位,逐村对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地块测绘落图,明确地理位置、四至范围,形成清查成果示意图。同时组织镇(街)包村领导、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员,结合清查成果示意图,对照资产资源台账、合同台账,逐地块进行“图账”互查互对,对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产资源情况标注上图,经过区镇(街)两级审核公示后,接受监督,对群众反馈的问题及时核实处理,杜绝侵占集体资产资源的管理漏洞。

  通过审核公示程序后,将各村居“一图两台账”成果形成shp矢量数据,整合形成全区一张图,纳入系统管理。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资源信息全部收录平台。通过系统点击地块,可实现资产资源信息实时查询,如地块面积、土地性质、承包租赁费、合同履约情况等。同时设定数据更新模块,根据资产资源运营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调整,确保信息及时完整。该平台已经正式应用,实现13个镇(街道)和408个村居的农村集体“三资”相关的1.3万份合同以及2.23万个资产资源各类地块的矢量化,并且实现村集体资产资源的上图入库,为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增加平台功能,将清理规范后的合同、村民代表会议记录、相关审批手续等材料扫描录入平台合同管理模块,增加合同履约到期、逾期提醒功能,使镇村能及时掌握合同履约情况,为数字乡村的治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抓手,为淄川农村经济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各位领导的回答,各位记者朋友,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进行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可以联系农业农村局或宣传部的有关负责同志。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