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淄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02004216116K/2022-522267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2-01-29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财政局 |
关于淄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15日在淄川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财政局局长 张 烨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淄川区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交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执行区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及其常委会议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稳中加固、进中向好,财政收支实现恢复性增长,富强淄川、美丽淄川、幸福淄川、实干淄川建设迈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阶,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7.54亿元,其中:当年收入34.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8%,增长3.9%;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17.81亿元,上年结转及调入资金等15.51亿元。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64.44亿元,其中:当年支出48.8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92%,下降38.19%(扣除上年一次性支出32.43亿元,同口径增长4.86%);上解上级支出15.08亿元,债务还本支出、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0.5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1亿元。
2021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5.77亿元,其中:当年收入21.09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1%,增长4.18%;上级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和镇上解收入31.37亿元,上年结转及调入资金等13.31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63.26亿元,其中:当年支出43.33亿元,完成预算的99.63%,扣除上年一次性支出,增长2.9%;上解上级支出15.08亿元,补助下级等支出4.85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51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总收入43.13亿元,其中:当年收入29.22亿元,完成预算的100.83%,下降43.4%(扣除上年一次性收入32.43亿元,同口径增长52.2%);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转移支付补助12.5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36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总支出42.36亿元,其中:当年支出37.73亿元,完成预算的103.22%,增长66.95%;调出资金、债务还本支出及上解支出等4.63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0.77亿元。
剔除区级对下转移支付补助,区级政府性基金总支出42.12亿元,其中:当年支出37.08亿元,完成预算的103.02%;调出资金、债务还本支出及上解支出等4.63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0.41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2.89亿元,其中:当年收入2.87亿元,完成预算的103.88%。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支出2.87亿元,其中:当年支出0.2亿元,完成预算的101.57%;调出资金2.67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0.02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6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79%,增长8.23%。其中:财政补助收入4.87亿元,完成预算的95.02%,增长11.51%。全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44亿元,完成预算的97.16%,增长13.68%。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8.2亿元,完成预算的96.72%,增长6.31%。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183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8.9亿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类预算收支执行数据是初步汇总数,2021年财政决算编制完成后,部分数据可能还会有所变化,我们将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政府性债务执行情况
2021年,市政府核定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62.15亿元,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1.43亿元,没有突破政府债务限额。
当年市下达我区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99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2.13亿元,再融资债券6.86亿元。2021年我区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地方政府债券分配情况已经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批准。总体来看,全区政府性债务规模适中,风险可控。
(六)“三保”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全区“三保”支出共计完成35.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0.71%,各项民生政策得到充分保障。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11.87亿元,保工资支出22.04亿元,保运转支出1.4亿元。
(七)落实区人大决议和重点财政工作情况
一是支持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力。认真实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及“六稳”“六保”政策,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达11.23亿元,争取上级工业转型等涉企扶持资金3430万元,落实厚植本企六条政策3210万元。把政府性融资担保作为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累计向526户农业经营主体、70余家中小微企业分别提供信贷担保3.11亿元、3.2亿元。争取新增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2.13亿元,有力推动区医院西院等重点项目建设。整合全区优质资源资产,组建国控集团,资产规模达300亿元,获得“AA+”主体信用评级。拓展“基金+”投融资模式,加强与盈科创新、前海方舟、鸿信国泰等优秀基金合作,全区累计设立和参与基金10支,投资总规模突破30亿元。成功发行5200万美元海外债,是全市首笔地方国有企业境外债券。
二是财政综合保障更加有为。健全税收保障机制,落实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纺织、水泥、建材、建筑、商业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税对比分析,跟进高速路等市区重点项目纳统监管,抓好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税收治理,调整建陶行业纳税标准,实行“以数治税”征管办法。全年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税收比重达78.8%,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认真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2.05亿元,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83亿元。集聚有限资金保重点、补短板,全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支出分别增长7.39%、13.37%、3.7%。统筹整合34项涉农资金6.65亿元,重点支持实施37个乡村振兴项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绩效+”预算管理持续推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扩围提质年”活动,探索实行事前绩效评估和预算评审融合机制,推行“一个项目、两个报告”模式,评估评审项目7个,审减资金1551万元,审减率达20%。批复公开部门预算绩效项目目标423个、12.5亿元;完成项目自评534个、16.12亿元;组织开展20个重点项目财政评价。对38个部门实施整体评价,调减9个项目预算资金2448万元。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向镇办延伸,选择2个镇实施预算绩效评价试点。推广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管理系统,改进预算管理方式,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四是财政服务效能有效提升。推进政府采购“互联网+”规范化管理,用好三大电子平台,全面实现政府采购申报审批电子化、“零跑腿”。推动政府采购意向公开试点工作,50家预算单位公开采购意向152条,涉及金额10.75亿元。完成与省市采购网联通机制,实现交易信息自动推送、同步发布;推广政府采购合同融资11笔,融资金额700万元;建立“互联网+政府采购”行政裁决处理机制,提高采购监管效能,全年完成政府采购989项、资金13.09亿元。探索推进预算评审职能转型,强化新招标评审机构管理,年度评审项目66个、资金3.93亿元,审减率13.29%。加强会计管理服务,全区3900余人次完成新一轮会计继续教育,强化代理记账机构常态化监管,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核和职称评审,提升高端会计人才比例。
五是基础财政管理更加规范。聚焦镇办财务管理短板,制定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意见,健全财务专业人员设置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业务培训、资金账户管理以及督导检查等机制,补足基层财务管理薄弱环节。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组织开展直达资金专项检查,11月份我区在全市率先实现中央直达资金支付率100%,确保直达资金迅速落地达效。对16个部门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严肃财经纪律。深入学习宣传《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探索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产生石料处置办法,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国有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制度,对6家区属全民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完成中央及省市属国有企业 4764名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和管理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区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受资源枯竭城市补助政策退坡、有效土地出让收入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区级可用财力呈下降态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不到位,区级以下财政承担的支出事项明显超出财力承受能力;部门预算制度落实不够严密,有的预算单位预算编制细化完整程度不够,有的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预算草案
(一)2022年财政收支形势
2022年,受多重因素影响,财政经济运行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收入方面,近期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又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性,我国经济面临多年未见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运行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同时,我区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产业升级、动能转换任务依然艰巨,“431”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需要继续落实国家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收入面临较大的阶段性压力。支出方面,落实重点民生实事,兜牢“三保”底线,支持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都需要财政加大投入,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的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后,财政补助资金需要“叠加”安排二年缺口,等等,2022年度财政收支矛盾非常尖锐。
(二)2022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精神要求,按照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刚性预算、绩效预算、透明预算、可持续预算原则,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系统观念,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健全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强化财政资金对落实中央以及省市区重大决策部署和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为建设富强淄川、美丽淄川、幸福淄川、实干淄川四张答卷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为有效化解困难、破解难题,保障重点支出需求,按照财政部预算一体化改革要求,预算编制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编制全口径收支预算。坚持“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盘子”,将政府和部门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增强政府性资源的统筹能力。二是强化重点支出保障。突出项目库在预算编制的基础性作用,按照“以收定支、有保有压、总额控制”的原则编制支出预算,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控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三是强化预算控制约束。坚持“预算法定”,规范部门预算调剂和追加,通过严格预算执行控制、加大预算公开力度、推进信息化管理等措施,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和水平。四是提升财政资源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绩效管理体系,加强绩效管理和政策评估,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完善绩效评价、审计检查和预算挂钩机制,全面提升绩效管理水平。
(三)2022年全区预算安排意见
1.一般公共预算。综合考虑全区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各项收支增减政策因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36.62亿元,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28.86亿元,增长7%。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加上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18.63亿元,新增一般债券0.3亿元;上级结转及调入资金、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6亿元,收入总计68.15亿元。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50.42亿元,增长3.2 %。加上上解上级等支出15.56亿元,支出总计65.98亿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17亿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0.45亿元,增长4.2%。加上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0亿元,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转收入等1.16亿元,收入合计41.61亿元。
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支出安排41.61亿元,扣除上解支出、结转下年支出、调出资金10.12亿元后,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31.49亿元,下降16.54 %。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安排5980万元,其中:当年收入安排5663万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817万元,调出资金163万元。收支当年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22年,失业保险基金预算由全市统一编制,我区仅编制机关养老和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8.72亿元,下降9.42%,同口径增长4.25%。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3.05亿元,财政补贴收入5.44亿元。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8.26亿元,比上年下降12.57%,同口径增长0.43%,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8.18亿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463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9.21亿元。
(四)2022年区级预算安排意见
收入安排意见:2022年区级全口径预算总收入安排105.28亿元。具体安排意见如下:
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5亿元,增长6.43%,增加1.36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5.1亿元,增长6.22 %;非税收入7.35亿元,增长6.85%。
2.根据现行财政体制,镇级无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社保基金预算收入相应也分别安排30.45亿元、0.57亿元、8.72亿元,共计比上年减少1.98亿元。
3.上级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补助18.63亿元,增长4.66%,增加0.83亿元。
4.镇级上解收入13.86亿元,增长2.14 %,增加0.29亿元。
5.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3亿元。
6.地方政府新增债券10.3亿元,减少1.8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0.3亿元、专项债券10亿元。
支出安排意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2022年区级全口径预算总支出安排105.28亿元(不含上年结转收入安排的支出)。其中:部门基本支出21.13亿元,补助镇级和上解上级等支出21.05亿元,当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的支出8.26亿元,重点项目支出安排54.84亿元,其中:剔除土地成本性支出,区级安排的重点项目支出25.02亿元,主要包括:
1.安排品质民生资金9.78亿元。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加大对九类困难群体救助力度。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支持长者食堂建设,落实各项老年优待政策,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支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61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标准提高至84元,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财政缺口兜底补助政策。继续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大退役士兵优抚安置和就业帮扶、困难残疾人生活护理保障力度,推进区医院西院和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
2.安排乡村振兴资金2.92亿元。严格落实“四不摘”和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心绘制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淄川画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基础生产能力。强化饮水安全保障,支持饮水工程提质改造和美丽河湖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保险投入力度,完善金融支农助农体制机制,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担保融资新机制。持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三变三联两共同体”改革,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支持乡村建设行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大传统村落和乡村面貌保护力度,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3.安排产业发展资金2.86亿元。围绕加快构建“431”现代产业体系,修订完善厚植本土企业政策措施,通过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综合效益等措施,培育发展壮大汽车、生物制药、建材、纺织等四大产业,打造现代优势产业链群。优化财政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支持开展科技专家行活动,推进“三百三行”活动机制化,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实施“五库十院”培育计划。积极支持“双招双引”,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全面落实“人才金政37条”政策。推进“金融赋能,靓鸟上市”战役,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和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
4.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养维护资金4.84亿元。继续实施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智慧监管一张图”功能,巩固拓展治理成效。支持区全域公园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推进45个绿化工程项目建设步伐。加强市政环卫和园林绿化管理,提高维护管养水平。支持城市品质能级提升,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定位,探索搭建“政府+资本方+平台公司+村居”的城市更新模式,统筹推进核心工程区、张相湖片区、雁阳湖片区、马家片区、二里片区等5大城市更新片区配套建设。抓住国家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快推进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5.安排重点领域补短板和社会治理资金4.12亿元。支持生态淄川建设,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固废、危废等污染防治,持续厚植生态优势。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支持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开展山体绿化提升工程,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落实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实施地方政策性储备粮绿色仓储升级改造和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改造提升工程,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实施森林火灾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工程,提升自然灾害救济及风险防治水平。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整合优化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警务助理等力量,严格落实待遇保障补助政策,增强社区服务水平。加强政法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细化服务保障措施,保持社会大局安定有序。从严从紧落实换届工作经费,确保区镇换届工作有序进行。
6.安排预备费0.5亿元。
(五)“三保”支出预算安排意见
全区“三保”支出预算安排37.04亿元,比上年增长5.65%,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11.34亿元,保工资支出24.42亿元,保运转支出1.28亿元。
(六)政府债务预算安排意见
预计市财政下达我区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0.3亿元,重点用于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一般债券0.3亿元、专项债券10亿元,已分别列入区级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具体债务额度待市财政局正式下达后,我们将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确保完成预算任务的工作措施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做好财政预算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将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和区委工作安排,聚焦品质提升年建设,加强统筹协调,坚持系统观念,理好财、用好财、管好财,确保圆满完成各项预算任务。
(一)强化税源管控,提升收入质量。注重发挥网格员作用,整合部门资源,强化综合治税职能。加强涉税信息管理应用,压实报送主体责任,及时完善涉税信息,夯实数据信息支撑。依托大数据平台,定期开展对比分析,聚焦异常数据,查找税源,补足税收。联动开展重点税种、重点行业专项治税清理,巩固重点项目纳统监管机制,促进税源转化为税收。组织开展房地产、建筑业等重点行业税收调查清缴,突出抓好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财产行为税等重点税种和住宿餐饮、建筑材料、交通运输三大行业税收征管,发挥联合物流网络货运平台作用,充分挖掘有效税源,实现应收尽收。
(二)坚守“三保”底线,全力补短兜底。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深化“综合预算”,强化财力来源之间的统筹,完善“全口径、一体化”预算编制机制,实现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强财政收入统一管理,未纳入预算的,一律不安排支出。坚持量入为出,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对运转类项目按照不低于10%比例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规模保持零增长,严控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公务用车购置、新增资产配置和专班工作经费。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分配体系,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深度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向下延伸实现区镇两级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构建“花钱必问效”长效机制。
(三)放大财政效应,服务发展大局。实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全面落实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国控集团,构建教育、文旅、乡村振兴、矿山修复及开采等板块,资产规模和融资额度实现较大突破,围绕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两大领域,策划和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筹建淄博般阳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升主体信用评级,围绕商贸、医养、文旅等板块运作经营,提高公司营运能力。抓好产业基金运营,拓宽“基金+双招双引”“基金+厚植本土”模式,推进更多优质项目投资落地。争取和用好政府专项债券,重点围绕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和污水管网改造等急需推进的领域,提前谋划一批重点项目,增加一批入库项目,提高专项债券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支撑能力。
(四)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全面落实《淄博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推动区属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度整合存量区属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指导企业制定内设机构,推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建立健全区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办法、人事管理办法、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以制度化建设助推改革进程。规范公司用人管理,广开用人渠道,完善经理聘任、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突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薪酬挂钩。
(五)加强财政管理,优化财经秩序。进一步巩固电子信息化成果,抓好政府采购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和监督检查,提高政府采购申报审批效能。推进投资评审改革,健全完善投资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和投资评审融合机制,一个科室实现绩效评估和投资评审双职能。严格控制政府购买服务事项,除落实上级政策外,政府编外人员只减不增。聚焦镇办财务管理短板,重点抓好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意见的落实,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压实岗位责任,规范审批流程,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继续分组开展财务会审,提升整体财务管理能力。持续加强中央直达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专项资金监督检查,进一步优化全区财经工作秩序。
各位代表,今年全区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和区委工作安排落实到位,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财政收支有关情况
2022年财政收支有关情况
专题说明
1. 关于我区财政体制
2. 关于税制
目前我国税制由18个税种组成,按对象功能分为5类:
其中,增值税等16个税种由税务部门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代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
3. 关于市对区县转移支付制度
现行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