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西河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2-5255538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7-25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西河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

发布日期:2022-07-25
  • 字号:
  • |
  • 打印

三位一体,尚“劳”育德

——西河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情况说明报告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开展校内劳动。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组织校外劳动。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初高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为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将劳动教育和学校工作融合共进,打造劳动教育特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校结合学校实际,以劳动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落地落实。

针对学情,我校建构实施了以校为本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把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并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一)“劳”校本课程建设

1.劳动教育组织实施课程体系。两大版块劳动课程内容:校内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劳动包括:校内环境卫生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劳动基地劳动教育课程、校内劳动技能提升劳动教育课程。校外劳动包括:家校社协同,校外家务劳动教育课程,校外环境卫生公益性劳动教育课程、校外研学劳动教育课程等。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当地特色。

2.课程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全面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确保开齐、开足,倡导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此外我校的综合实践老师均兼任劳动教育课程,涉及到实践操作、外出参观和实地考察的机会较多,也促进了劳动教育的意义性实践。

3.热爱劳动导向。通过升旗仪式、晨会课、少先队活动课、劳动教育课等多渠道,强化学生的劳动意识,深入理解“劳动”内涵。传统文化和劳动教育课程中有关爱劳动、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劳动谚语和名人名言,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从小形成热爱劳动的价值导向。

(二)立足校园,以实践活动锻炼劳动技能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规范开展校内劳动教育。做好班级值日等日常劳动指导,每天的值日生安排,学生打扫教室和卫生区、摆放桌椅、擦洗橱柜等,确保每位学生参与班级劳动,劳动到位,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观念。

每学期开展一次爱绿护绿劳动。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开展在校内护树、除草、松土、浇水、修枝等活动。人人参与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结合学校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活动,增强劳动意识,侧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技巧的指导。

2.依托劳动教育课程,以及昊宇少年宫特色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机会,充分开展剪纸、陶艺、编织、手工制作等劳动技能提升课程。近年来,剪纸工作坊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里师生扎实开展剪纸创作活动,聘请民间师傅到校现场交流指导,学生剪纸技艺迅速提升                      3.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我校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学生劳动平台。对校园西北角的空地进行调查丈量(面积约为70平方米),并有效整合,组织师生开垦利用,种植蔬菜、花生、地瓜、土豆等,日常由教师带领学生为土地浇水、锄草、施肥,到最后学生自己采摘,经历了时令蔬菜作物的种植-培育-丰收三部曲,既能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又能享受自己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为开展立德树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学校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内容,每学期定期组办“劳动周”活动。利用升旗仪式或班会开展劳动周启动仪式随后通过家庭劳动实践常态化校园劳动校内外劳动基地实践,日常生活技能比拼等系列活动,在校园内积极营造“劳动”“劳动光荣”的劳动氛围

5.“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开设已有3年,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参加校级“垃圾分类知识竞答赛”,有了理论支撑,再以班级为单位对教室分好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集中进行分类垃圾的质量称重。课余时间,红领巾志愿者两三人一组对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宣传板进行清洗擦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化校园出力。同时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普及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让越来越多的同学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6.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比拼和劳动成果展示学校结合教育开放月,举行以劳促教,家校联动欢乐一家人技能展示体验活动。劳动技能实践紧紧围绕孩子的日常生活展开,通过学—评—比—展的一系列规定动作,同伴间相互切磋、经验分享交流中,增强学生自理劳动的信心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劳动态度。

通过劳动作品形式多样化呈现,如“我的劳动故事(视频录制讲述)”、“食品加工劳动”“劳动场景绘画”“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劳动小报”“劳动征文”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自选主题进行创作,比拼劳动作品创作成果学校设立展示区,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成果展示活动

(三) 回归家庭,以家务劳动促习惯养成

家校协同将劳动置于日常生活背景下。学校根据《淄博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清单》,进一步梳理各年级劳动清单内容,分学期、分年级细化家庭劳动教育内容项目,并印发《西河小学家务劳动记录表》,每日对家庭教育清单的落实情况做好记录,每日由班级的值日组长负责做好监督提醒。通过“家务劳动记录表”反馈到学校,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家校合力。

居家抗疫期间,学生围绕居家防疫、个人自理、家务协作、手工制作、厨艺展示等几个方面开展居家劳动与父母共筑温馨之家,弘扬勤劳传统美德。

(四)对接社会,以实践平台弘扬劳动精神

1.闫仕红木参观研学。为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每一届学生都有机会走进我校社会实践基地——闫仕红木进行参观研学。在这里,学生不仅能欣赏高贵典雅的红木家具,也感受到红木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学习师傅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爱国、爱家乡之情。

2.“红领巾寻访西河梦琦红木”通过参观和采访活动,让少先队员真切感受到家乡西河数十年来的变化和梦琦红木的累累硕果,激励少年队员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将来报效祖国,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齐艾艾草基地研学。为切实加强劳动实践体验,学校以端

午节为教育契机,组织高年级学生走进“中国齐艾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劳动实践主题研学活动。在艾草种植园区,孩子们亲手收割艾草,制作艾条,缝制艾草防疫香包,包粽子,品尝青团等,通过研学,弘扬了劳动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养,不仅如此,学生也看到了艾草产业链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创造的机会,激发了热爱家乡的荣誉感。

4.红领巾志愿服务。一是在乡镇集市日结束后,由学校红领巾志愿者团队发起,协助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初试职业体验二是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三是结合重阳节“敬老•爱老”主题,到镇敬老院送温暖,为老人们打扫卫生、叠被子、收拾衣服,同老人拉家常,陪老人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学校充分利用周边社会资源,以点带面,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岗位劳动的不易,努力践行劳动精神。

通过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整体建构实施,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自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十指也沾阳春水,双脚常带泥土香”,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关爱着一草一木,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在劳动教育中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