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川第二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15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川第二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7-15
  • 字号:
  • |
  • 打印

淄川第二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础与现状分析 

 

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始建于1965年,其前身为西关小学,学校原址是淄川区华齐街4号。1969年开始招收初中班,1972年改为西关中学,19895月迁址到淄城东路45号,更名为淄城中学,1999年升格并更名为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

淄博市淄川第二中学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淄博市优秀运动队(网球、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淄川区射箭、田径训练基地。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1807名学生,166名教职工,占地面积49亩,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遵循《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淄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学校创新教育需求,适应学校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县创建需求,以“亲、容、齐、勤”一家人”为管理理念,探索初中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思路。

二、学校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学校管理逐步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总体水平提升,学校教学研究制度、学科制度、各级研修制度、名师培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日趋规范,学校的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校特色项目影响不断扩大,区域内外学校交流逐步拓展。

三、基础和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

1.学校管理有序执行。学校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分层管理制度,形成了《淄川第二中学教师工作守则》,对学校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管理层有较强的行动力和凝聚力。

2.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校工作的重心是教学,秉持“阳光健康、天天向上,各展其才、人人成功”的“精神形象”遵循“专注初中教育,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办好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教育”的办学原则,打造“精神特区”,发展特色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初四毕业考试成绩跻身区域前列。

3.学校特色初步形成。我校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淄博市优秀运动队(网球、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淄川区射箭、田径训练基地。从特长生招收、特长培养机制到专业教师和场地、器材的配备都初具规模,为今后学校寻求更加丰富的特色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

(二)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制约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5岁,其中40岁以上教师总数占学校教师总数70.2 %,教师的教学理念、习惯、教法形成一定的模式,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改变难度大。现有师资水平、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学校内涵建设的要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

2.学生生源现状。划片招生对生源的数量来说,满足班额招生,但学生间落差大,这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学生受家庭教育影响,部分家长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与家长面对解决孩子问题的沟通不畅,存在不同步现象,家庭教育方法有待分类、专业指导。

3.校本化特色课程师资不足。我校作为以艺体及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学校,师资缺乏高层次培训提升和后续力量的补充,对学校特色发展向更高层次发展造成瓶颈;以艺体及科技创新特色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视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在对学生智育提升和道德修养、陶冶情操等方面做得还不够深入。

(三)学校发展的改进策略

1.注重内涵发展驱动。以打造 “精神特区”,发展特色教育的理念为指导,规范和内涵建设,通过“特色”和“优质”两条建设之路,增强学校的社会效应。

2.加快教育科研的步伐,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项目管理。以项目促研究,以课程促发展。提升教师学科素养,打造良好的教风、学风。以名师促名校,以师训促发展。激励教师谋求个人发展,同时在校内发挥辐射引领,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和师德发展。

3.注重校园文化,提升育人氛围。积聚校园文化底蕴,用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去熏陶学生,培养学生喜欢学习、善于思考、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德育建设,加快家校联动机制的建设步伐,加强对家庭教育科学化的指导。打造校内信息网络,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推动数字化教学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定位 

 

一、办学理念

学校办学核心理念为“各展其才 人人成功”;学校管理理念为“亲、容、齐、勤”一家人;学校校训为“大事做于细 难事成于易”;办学目标:专注初中教育,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办好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教育。并以此提出了校风、教风、学风、特色四个层面的建设要求。

校风:明德  励志   求真  日新

教风:尚德  善导   求是  创新

学风:善思  乐学   自主  合作

特色:激情  奋斗   卓越  一流

二、发展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秉承 “各展其才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依托“专注初中教育,着眼学生未来,发展核心素养,办好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教育。”的办学思路,把我校办成一所在淄川区令人瞩目,让学生高兴,让百姓称心,让政府放心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区域优质校。

(二)学生发展目标:阳光健康、天天向上,各展其才、人人成功。

(三)教师发展目标:“博学善导、精心育才”,使教师努力践行“教必务实、学必求是、言必达理、行必规范”的教学工作要求,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 

 

策略一:加大特色课程开发,形成鲜明课程特色

学校秉持“各展其才 人人成功”的理念,关注学生“动静结合”的协调发展,着力打造羽毛球、足球、摄影、射箭四大校园特色项目。构建有羽毛球、足球、摄影、射箭四大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开展整合课程资源的研究和实践,形成支持学校特色的办学资源框架系统。

推进三类课程实施与提高,扩大学生自主发展空间,提高课程的丰富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与能力,努力打造校本课程。

策略二:夯实教师培养措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岗位流动与竞争,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制订教师成长计划,人事考核分配制度建设。以开放的心态吸引优秀人才,为优秀人才搭建发展的平台。依托区域名师和骨干培养力量,输送教育教学骨干,在更大的平台上寻求发展,同时发挥骨干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和师德水平的发展。

加大教师研训,合理使用教育资源,强化对教师科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方面的指导,加大校际交流与合作,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及时应用于教学实践,打造成研学兼备、创新求实的教师队伍。

策略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生态环境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创建平安校园和文明校园,形成良好的“花园式”育人环境。根据我校的羽毛球、足球、摄影、射箭特色建设,创建摄影长廊、羽毛球训练基地,提升射箭等运动场馆建设,以新技术教育资源的引入,建造创新、新颖的信息化技术平台。同时,积极探索班集体文化建设。

 

第四部分 学校发展的重点项目 

 

项目一:学校管理

一、基本思想

学校管理首先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发展,这其中包括:学生、教职工,当然也包括管理层。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健康、学习、活动、心理发展的需求,也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师德、心理发展需求。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校加强制度管理,包含教育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后勤保障制度、财务制度等众多方面的内容。管理层秉持:民主、公正、耐心、细致、严谨的态度,践行并完善制度的运行。

二、工作目标

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学校发展规划

2.建设学校特色课程项目

3.改善学校生态环境

三、主要举措

1.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2.完善学校教师工作规章制度和教职工考核制度,完善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和评价制度

3.参与淄川区的特色项目建设,积极创建淄川区优质学校、淄川区文明校园

4.进行校园环境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增添人文素养元素。开设丰富的丰富的体育专项训练课程和建设体育各类活动场所、学生阅览室、信息教室、舞蹈教室、书法绘画教室、实验室、劳动技能室等。

四、达成标志

1.继续以“各展其才人人成功”作为引领优质学校建设的理念,建立满足师生发展的绿色校园文化,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不断丰富“各展其才人人成功”学校办学核心理念的内涵,争创淄川区域名校。

3.争创淄博市艺术教育特色校,淄博市文明校园。

4.规范办学,深化学校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形成文明的校风、浓厚的学风、良好的班风。

5.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考合格率保持100%。

6.加强课程建设。完成学校课程计划。

7.重视课堂探索,鼓励教师参与区级、市级、省级教学评优活动,深入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究有突破。

8.推进项目研究,继续加大学校羽毛球、足球、网球、射箭特色项目建设。

9.总结学校基本特征,传承和发展学校特色,完成区级展示活动。

10.全面推进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初步形成特色。

11.以提炼教师专业内涵为重点,促进教师全方位发展,推进见习教师、青年教师等专题培训工作。

12.积极推进心理健康实施。  

项目二:德育工作

一、基本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办好人民放心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当前初中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继续围绕各项“德育品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德育工作开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工作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管理顺畅、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局面,以实践为基础,强化养成教育;以评价为手段,培养学生习惯,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德育特色校园。

三、主要举措

(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以法治教育为保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宪法小卫士”等各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展览、参加审判会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针对性地增强学生法治观念。

3.以生存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以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另外,要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全员育人。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每两周一次的校内班主任培训学习制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多角度、高水平的班主任提升培训。

2.学科育人。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

3.管理育人。规范化、精细化、人本化的管理是提高德育实效,既要坚持依法治校,促进管理规范化,又要注重以德治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推进民主管理。

4.班级育人。以“美丽教室”评选为抓手,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班风。以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为重点,使学校优秀班集体面不断扩大。

5.实践育人。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增进理解,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环境育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使校园内活动室、宣传橱窗、旗台、旗杆等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创建文明校园。学校要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创设优美环境育人氛围。

7.家庭育人。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大家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家访记录卡等,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施教。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沟通与交流。

(三)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加强德育科研水平,通过教研解决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德育科研水平,促进德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2.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主任绩效考核。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德育保障机制。通过举办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论坛、组织优秀教育案例评选、开设德育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建立完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

四、达成标志

1.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利用校会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让初一年级同学更快适应中学生活,融入二中大家庭。

2.定期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国防观念和防灾意识,开展防空逃生疏散演练活动。

3.开设各类家庭教育讲座。

4.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5.开展班主任节系列活动:论文评选、论坛交流

6.举行12.9”励志跑操比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7.组织同学开展英模人物宣讲学习活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活动、爱国演讲比赛活动,增进爱国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8.深入社区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倡导社区文明”主题活动。

9.举办主题为校园合唱节,时时开展各类主题征文活动。

10.每月开展的特定主题活动,举行文明礼仪月、秋季社会实践、法制教育月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

11.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学生健康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12.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主题教育活动,进行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

13.围绕淄博市德育品牌“一周一主题 小班会撬动大德育”开展多项活动,提升德育品牌的层次,争取申报新的德育课题。

14.开展德育主题教研活动评选提升工程,能有1-2项德育课题立项并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

15.各项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常规工作继续规范运行。

16.开展党史党情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7.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由大的质的提升。 

项目三:课程建设

一、基本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课程。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凸显我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依据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依据淄川二中“各展其才 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学校制定并实施《淄川二中课程建设方案》。

二、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制定和实施《淄川二中课程建设方案》,使学生学业成绩得到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素质达到一流;使学校课程建设在淄川区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三、主要举措

1.建立学校课程管理机构,组织推进课程实施,完善学校各项课程管理制度,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细则。

2.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和教师的专长优势,围绕三级课程体系组织编写课程纲要和校本教材,推进三级课程的实施。

3.开发运行学校课程网络管理平台;实施多元的课程评价手段,健全反馈机制,监控课程开发质量。

4.加强教师培训,扩大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课程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满足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

5.充分利用我校所依托淄川教体局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保证课程方案的有效落实。

四、达成标志

1.严格按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全面的课程实施方案,开齐开足课程。

2.在开全开齐课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整合学科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整合,推进全员德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3.学校遵循课程方案的整合优化原则,整合三级课程,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

项目四:课堂教学改进及师资建设

一、基本思想

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师生共同的活动场所是课堂。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学生不仅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知识并创新知识。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质效,发展学生学习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教师总结出来的学习策略去独自或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二、工作目标

建成一支与学校专业发展、教学规模相适应,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素质优良,职称、学历、专业技术资格、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堂教学中以问题图式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全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主要举措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现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生个别差异都比较大,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如果善加引导其学习潜力巨大,为此,我要求在授课及课后辅导时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课上问题也针对其不同程度加以设计,使他们都有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激活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预习案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广大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素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课堂教学研究围绕着让学生“乐学”、“会学”展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让所有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自我学习,提高教师业务修养

教师平日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潜力的培养,重视语、数,英、音、体、美等各方面潜力的锻炼,争取做个全面发展的教师。性情温和、平易近人,具有亲和力但又不失严厉,容易和学生沟通交流,做事有自己的短期和长期计划,对自己做好工作充满信心。同时个性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潜力与修养。

(四)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或请进来,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学历补偿与素质提高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五)构建合理科学的专业教师团队 

突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团队的作用,积极开展团队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团队为教学服务,带动教师的教研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成绩。逐步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优秀专业教师队伍。

四、达成教学目标

1.在传统的“教”上“动刀子”,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实现教学从“低效”到“高效”的跨越。标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形成。

2.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自主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3.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践行新课改“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基本理念,大幅度提升了“学”的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转变,用课堂流程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学中心”体系。

项目五:教育科研工作

一、基本思想

以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为宗旨,坚持 “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果即发展”的最新科研理念,以行动研究为手段,以应用研究为主,充分发挥教科研的理论指导、实验探索、决策咨询的作用,求真务实,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教科研工作管理水平;规范教科研行为,实现过程管理制度化,认真落实“服务、求是、人本”理念,做到管理出成效,管理出质量。学校和教师申报的每项课题都必须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以应用研究为主,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突出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实现我校总体规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教科研在课程改革中的先导作用,营造科研氛围,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使学校教研工作、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等方面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同时培养出一批在市、区各级都较有影响的名教师、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和品牌学科,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发展。同时,使我校成为科研氛围浓、办学特色显、办学品位高、教育质量好的学校。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1.情况调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

2.分层培训。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合作共享。教科室定期组织校内学术研讨会,请教师畅谈学习体会和科研心得,交流思想,反思碰撞,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4.成果汇编。教科室定期编写工作简讯,让教师了解学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进展;编辑课题研究个案,为教师科研提供支持性帮助;编撰科研论文集,展示教师科研成果。

(二)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做实校级课题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导处和教科室将负责对课题进行分解,帮助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总课题下小问题的解决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2.抓好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重点课题。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

四、达成标志

第一阶段

1.展开和改进校本教研,完善教科研制度。创设多维平台促成教师的有效成长,完善并推进“名师工程、名班主任、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的各项工作,推出在全区有影响的品牌学科教师。

2.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负责了解课题的研究动态,发现问题、加强指导,组织交流、检查评估。保证学校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落在实处,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和推广价值,使我校课题研究工作顺利、稳步、扎实、有效地开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阶段

1.总结推广经验。总结骨干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功经验,全校进行推广,全校范围内举行骨干教师公开课、示范课的展示,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我校教师的中坚力量。

2.科研促成长。通过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成长,举办名师示范研讨课和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加快青年教师成长,落实“师徒结对”。两年举行一届青年教师大比武,加强他们的业务培训和考核,使部分青年教师跨入我校骨干教师行列。

第三阶段

1.对各项指标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

2.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推广普及。

3.全面总结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经验。

4.总结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成果,努力做到教科研管理的常态化,让广大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地进行教科研,并使之成为他们习惯的“行走方式”。

项目六:心理健康教育

一、基本思想

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认真贯彻市、区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根据淄川第二中学的特点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体格,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主要举措

(一)增加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

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要不断学习,进一步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1.在初一、初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2.通过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不断完善心理咨询室

  1.完善心理咨询室。作为个别心理咨询的专门场所,它的建立和完善,直接关系到个别辅导的效果。好的心理咨询环境能使来访的学生降低焦虑,消除疑虑,愉悦情绪,达到更好的交流与沟通。。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档案的建立有助于辅导教师、班主任、学校及时了解学生,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确定讲座的专题,如青春期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情绪心理辅导、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等,原则上每学期举行一至两次讲座。心理讲座可以由兼职心理老师负责,也可以请心理专家来学校为师生举行讲座。

(五)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1.依托学科载体,提升素养。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记忆、情感、意志品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创设环境,提升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即教师创设一种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更好的发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教师利用教材和课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总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逐步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尽快形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以此推进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四、达成标志

1.努力营造全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2.通过不定期的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继续营造全员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项目七:信息化建设

一、基本思想

以创建数字化校园为契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全体师生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提高全体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从师生需求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信息化,面向互联网,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实现学校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二、工作目标

依托一流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在教育教学各领域全面开展信息化应用,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学与教的方式,提高学习绩效,为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资源保障和服务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学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等领域中的应用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培训,逐步为实现“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服务保障平台,提升学校网络化管理水平。推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实现教育最优化,体现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健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系。

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认识和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明确教育信息化的任务、重点和关键,共同努力,统筹协调和管理教育信息化工作,确保有人管、有人抓,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更新计算机网络教室,更新学校教室内的电教设备,建设全自动录播教室,完成校园网络的升级更新、网管中心升级与维护等,保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骨干教师队伍。

通过师资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方法、能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路子。

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同时注意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同时与兄弟学校合作交流学习,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五)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检查评估、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达成标志

 

项目

单价

(万元)

数量

总价

(万元)

备注

办公楼网络升级

5

1

5

 

网管中心服务器

2

1

2

 

网络教室(1)升级

20

1

20

 

实验楼网络升级

2

1

2

 

多媒体教室LED大屏

15

1

15

 

 

项目八:后勤服务

一、基本思想

始终遵循学校总体工作思路,围绕“一个”中心:安全、稳定这个中心;做好“两个”服务:做好教育教学服务工作,做好师生生活服务工作;落实“三个”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通过建设和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后勤管理秩序,挖掘后勤工作潜力,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后勤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高效、完善的后勤保障,办群众满意的后勤”。

二、工作目标

1.建设好后勤工作者队伍,树立后勤人员全方位为教育教学服务意识。

2.强化总务后勤部门的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3.服务第一,育人为先 。

4.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三、主要举措

1.抓好总务后勤队伍建设,组织学习,提高总务队伍素质。

2.进一步完善购物、保管、使用等财产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健全,收支两条线,职责明确。

3.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定期开展对校舍安全隐患的排查,做到用电、用水畅通,确保学校一方平安。

4.做好校园维修等工程的申报、房维修、验收等工作。

四、达成标志

1.进一步加强对学校治安、食品安全、校园环境等常规工作的落实

2.淄博市安全校园文明校的复评。

3.做好射箭和综合楼前后的体育场地建设。

4.整修阶梯教室,并完善设施建设。

5.进一步规划整合校内资源,合理配置房屋和教育资源的管理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6.面对改进一新的学校,全面建设“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

7.做好各类安全工作,杜绝隐患,将安全落到实处、细处。

 

第五部分 学校发展的监控保障体系

 

一、基本思想

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科学、合理、长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促进学校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1.提升管理品位:坚持校本理念,坚持“全员、全面、全程”管理,

2.完善管理规章:坚持规范与民主相融,建立健全各种科学的、有效的、激励的管理机制,并进一步完善“以发展为本”的公正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3.营造管理环境:不断挖掘教职员工的个人愿景,大力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管理环境。通过工会、教代会、年级组、教研组等教职工群团组织和学校基层组织,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管理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相互信任、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

三、主要举措

1.积极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环境。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广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建设特色品牌学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宣传学校《发展规划》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动员全校教职工进一步关心支持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发展规划》的落实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2.建立部门责任制,明确学校各部门的规划分工与责任,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3.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

4.总结经验,加强督导。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工作。对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学校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

四、达成标志

组织保障、规范流程。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重大问题由校务会议决策。学校设置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分别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

教导处抓好班组建设,严抓课堂教学五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抓实教学质量管理,以质量监控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抓实教师的培训和课题的研究;政教处抓实班主任队伍建设,负责学生德育教育活动和行为规范监督,团委少先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发挥活动思想渗透作用和阵地建设;办公室党务方面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工会注重教师思想建设,加强师德教育;总务处则保障学校的安全、疫情防控,以及学校设备正常使用,确保教育教学活动在良好环境下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