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教科研工作计划 | ||
---|---|---|---|
索引号: | 11370302MB2858318T/2024-5463139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7-12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
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教科研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发骨干教师科研的意识和热情,做好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设工作,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系列培训活动。打破固化教研模式,推动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发展,尽快形成符合学校特色和发展的教育科研新模式新风格,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推广国家级“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实验学校建设”。
现就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如下:
一、打造科研氛围,注入教师成长活力
学校始终将青年教师成长作为一种发展战略,确定推进梯级培养计划、三年发展规划,架构起学校层面教师成长的平台与路径。积极落实行政推动、制度推动和活动推动,制定并实施《开发区实验学校青蓝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和《关于开展青年教师梯级培养助推成长实施方案》,坚持协同推动,打造教师成长氛围。
1.启动青年教师梯队培养计划。落实学科团队、学校两级认定培养和管理责任。遵循教师专业成长规律,按照梯度培养模式,将进行学科教师梯级筛选并确定缺项教师培养目标,压实项目化培养目标,采取认定、培养、项目课题打造的原则,并针对教师不同情况督促教师制定各自的三年发展规划。
2.实施分段培养、分层实施、分项打造为主要内容的梯级培养策略与新途径。引领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新教师加速跑,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名优班主任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落实新秀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名优教师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学习新课标等活动,积极拓展教师成长空间和不同培养模式。
3.落实青年教师的读书反思、听评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机制。落实课堂展示打造课堂基本功,落实每周手写教案打造教学设计基本理念,落实每周即时教研和固定教研,打造学备研一体化,落实导师帮扶,实现师徒共成长。
4.落实个人成长和学科团队发展相融合,实行个人业务导师指导,实行学科团队过程性评价。依托学科及备课组教研,提升个人业务成长。坚持校内外活动相结合,搭建平台磨练成长。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化体育节、学校宣传活动、教师联谊元旦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参加校外志愿者活动研学旅行等。
二、落实课题项目化研究,立足科研课题促成长
在充分进行学校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已有课题的结题和深入研究,重点抓好区级、市级课题立项申报,重点抓好2023年度区级课题的开题与成果推广,积极进行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与推荐工作。做好基于课程标准的实验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
立足校本的课题研究,落实好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培养计划。压实发展过程中的任务驱动,力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1、围绕课题抓科研。抓好现有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对学校现有课题进行规范管理。我们要继续以正在开展的课题为抓手,出成果、出影响。在强化课题过程管理的同时,组织课题承担者按实施方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并上升为理论,使课题研究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2、围绕教研抓科研。不断树立“围绕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思想,充分发挥课堂作为课题研究主阵地的作用,使课题研究做到基于教育教学,带着课题进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们继续紧扣“有效备课”“高效课堂”踏实稳健地开展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把科研工作与主体化校本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提倡每位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凸显教、研、训一体化的科研理念。 3、围绕推广抓科研。进一步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工作,学校对老师研究的科研成果或他人研究的有价值成果制定推广方案并认真实施,及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定期进行成果转化效益评价,使科研成果效益最大化。
三、落实行动计划,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1、加强校本培训。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将采取措施加强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指导:一是通过专家讲座、示范课、个别辅导,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水平;二是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三是充分发挥师徒结对的作用,从师德、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业务素养上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四是继续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组织老师们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通过说课评课,开展教学沙龙,观看优秀课例等形式,从中汲取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五是尽力增加教师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2、以强化“教学反思”为主要抓手,推进行动研究的创新。“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高效途径,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有效方式。我校在本学期推进“教学反思”过程中,要引导教师体现“教学反思”的“有效性、实践性、指导性、问题性”特征,在理论学习、实践与写作三者结合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加强教学反思研究的指导与推广,使教科研与课堂教学一体化,通过校本研究制度建设催生“教师即研究者”的繁荣状态。
3.落实读书学习常态。落实教研组每周主题性学习,做好学习配档表,教研前5-10分钟为读书学习交流时间。新教师每学期选择一本教育教学方面书籍,每周撰写读书学习笔记1000字。
4.推进师徒结对共成长机制。跟踪落实青年教师跟踪培养,按照学校宣布的导师结对帮扶,实施互为集备、听课,指导个人二次备课与课堂教学,促进师徒共成长共提高。实施青年教师听评课跟踪指导与管理,落实教师谈心谈话助推机制。
5.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助力提升月活动计划。自本学期开始形成长效机制,此项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教学的竞争力,拓展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激励青年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薄弱学科,使青年教师的课堂学生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专业素养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两个观念:一是“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树立教师的科研主体地位,鼓励自觉主动地致力于探索和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以此为课题,进行教育反思、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研究者自我发展”的观念,“为自己而研究”,让教师把适合学校和个人发展的课题作为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个人形成教学风格的切入点,在研究中不断成长,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