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川区实验小学2022年学校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2-23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川区实验小学2022年学校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2-23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教育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全市品质提升年动员大会和区党代会、人代会精神,抓牢打造“学在淄川”教育品牌发展机遇,着力推动淄川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办学水平,深化内涵管理。

二、总体目标

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坚定发展信心,全面推进强校扩优、强课提质、强德筑基、强德固本、强师兴源、家校共育等基础教育改革攻坚行动,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突出推进教育管理机制、评价机制改革,加快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队伍自我发展动力,提高教师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教学中心地位,提升学校课程建设和教育科研水平,深入推进课程、课堂、课后服务改革提质增效,打造特色学校;树立育人核心理念,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体系,探索形成改革典型经验,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学在淄川”教育品牌,建设鲁中教育名校。

三、具体措施

(一)坚持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全面领导学校工作要求,坚持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争取在上级部门组织的党支部评星定级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推进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工作运行、基础保障六个标准化建设,提升党支部“战斗堡垒”建设水平。积极做好“党建+真样态”品牌创建工作,持续提升学校党建水平,引领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2.打造高层次教育品牌。深化落实“真样态”办学体系,凸显新治理理念,落实“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在此基础上整体性推进学校教育系统变革,重构学生校园生活形态。

3.探索教育评价改革。丰富扬真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教师、学生的发展动力,完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使教师摆正质量观和人才观,匡正教育教学行为,发挥评价对教育的引领作用;优化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综合素养的维度,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育人目标,进一步确定评价要素,细化评价标准,更好的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技术辅助作用,提升评价工具,实现个别分析精准指导;充实改进实小徽章的功能,简化使用方法,加大评价结果的考核和使用力度。

4.推进项目式管理。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清单化。解决处室人手不足,教师单打独斗,有些工作开展不动的情况。

5.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分层管理体系的稳步推进,细化责任分区,职责到人,避免有些工作出现盲区的现象。

(二)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通过公开承诺、集体宣誓等方式,引导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良好教育形象。依托“立德楷模树人典范”新时代优秀教师培育工程,强化典型引领,引导教师讲好身边教

育故事。举行“爱与奉献”德育节、实验小学首届班主任节,评选“微光闪烁”淄川实小年度奉献人物,倡树教育正能量,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培植教师爱学生、爱教育、爱实小的情怀。

7.实施队伍提升工程。依托教体系统青年干部赋能培育工程,和教体局与淄博师专共建的淄川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组织的培训活动,锻炼培养学校干部队伍。完善教师培养工程方案,完善教师梯队培养机制,继续聘请全国特级教师吉春亚、吴正宪,省教科院张斌等专家,引进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名优教师队伍。抓实“青蓝”工程,促进新入职教师、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组织教学业务比赛、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专业化、研究型教师。

(三)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8.强化学校教学管理主体责任。坚持教学质量“一把手”负责制,落实教学常规“四三三一”管理模式,即完善挂包视导、巡课听课、教学反馈、督导评估四项制度,全面推行“学校、年级、备课组”三级管理负责制,落实备课磨课、作业设计、教学改革三项措施,实施强课提质行动。强化过程管理和教学指导,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优化备课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着力推进作业教研和作业设计改革,提升作业精准指导作用,改进教学辅导反馈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

9.实施学校寻真课程建设工程。增强学校课程建设意识,全面提升学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教师课程实施力,加强课程领导团队建设,争创课程建设示范学校,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强化课程实施主体责任,利用好生产、生活等社会资源,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和使用,做好德育、艺术、体育、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依托淄川红色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厚植爱淄川、爱家乡情怀。

10.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求真课堂”,推动“335”教学范式的实行,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着力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开展教师课堂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每学年实现教师公开课、优质课展示100%覆盖。

11.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搭建“微平台”,加强课题成果提炼与统筹发布;实施“微评价”,指导各级各类课题的过程研究与管理 ;进行“微讲座”,打通教师课题研究的障碍;开展“微研究”,成就我校科研领域大幸福。

12.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深度融合模式,用好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增强协同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用好学校“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和“双师课堂”教室,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坚持全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开展“尚真德育”品牌建设,有效落实教育方针,推进学校全面育人、全环境育人建设。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突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实践途径,争创德育品牌、特色学校和全环境育人示范学校,加强文明校园建设,争取在省级文明校园复评验收中取得优异成绩,形成具有特色的育人课程体系,实现学校全面育人、全环境育人格局。

14.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严格落实中央“双减”政策要求,规范落实“五项管理”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和校外学科培训负担。开发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和服务资源,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把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和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15.实施体育固本行动。严格落实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推广“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教学模式。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落实好常态化体育社团、体训队训练,建立体育家庭作业制度,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排球、篮球、乒乓球等项目,推广武术、花样跳绳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让每名学生掌握 1-2项运动技能,推动形成学校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创建篮球、排球特色学校。

16.强化美育内涵发展。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打造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发展体系,发展提升学校美育特色项目。引进社会美育资源,丰富地方美育课程和特色校本课程设置。积极搭建面向人人的美育实践展示平台,构建校、班二级展演体系,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创新性地开展美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艺术技能,创建美育活动品牌,综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推动构建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17.完善劳动实施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劳动课时,配齐劳动教育教师,加强劳动教师队伍培训,建立劳动周制度,普遍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突出特色和创新,实施“微田园”校内劳动基地开发和课程实施,探索实施家庭、学校、社会劳动三张清单,建立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

18.做好科技创新传统优势项目。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抓手,创建工匠培养特色品牌。参加各项信息技术赛事和科技比赛活动,开展科技节等多种途径,开展编程课程、steam课程等特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促使学生学会创造,展示才能,体验创造的魅力。

19.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按标准落实配备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快心理咨询室标准化建设,推广艺术心理辅导模式,开发心理健康团辅课程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加强绿色通道建设,提高学生心理问题干预能力。

20.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做好家校社共建工作,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发挥学校家长委员会和共建单位的支持作用,培养一批家庭教育宣讲骨干,开发形成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创建家庭教育示范学校。

(五)提升学校内涵管理水平,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改革要求,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修订完善学校章程,实现学校章程覆盖率100%。制定新一轮学校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整合管理科室职能,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清单,健全运行机制和运行流程,形成依法治校、自主发展、民主监督的科学规范现代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