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川区实验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5-5540375 文号:
发文日期: 2025-09-23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川区实验小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9-23
  • 字号:
  • |
  • 打印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为纲领,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立足的育人定位,充分贯彻“看见每个孩子,看见每个孩子的童年和未来”的办学理念,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全流程。通过规范管理、习惯养成、教师赋能、数字升级、评价优化五大抓手,构建轻负高质、多元发展”的教学生态,助力学生成长为习惯良好、基础扎实、素养全面的新时代少年,推动学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构建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建立制度明确、流程清晰、督查到位、反馈及时的教学常规管理机制,细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标准,实现教学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确保各年级、各学科教学进度统一、质量可控,杜绝教学随意性。

(二)分年段培养关键学习习惯,夯实成长基础

针对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差异化习惯培养目标:低年段聚焦课堂专注、读写规范、物品整理习惯,中年段强化预习复习、合作探究、时间规划习惯,高年段突出自主学习、质疑反思、总结归纳习惯,使90%以上学生形成符合年段要求的核心学习习惯。

(三)搭建梯队化教师培养平台,提升育人能力

 建立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三级成长体系,通过培训、教研、实践联动,实现新教师1年站稳讲台、骨干教师3年形成特色、学科带头人5年引领发展,推动教师整体专业素养提升,打造一支师德优、业务精、善创新的教师队伍。

(四)推进教学场景数字化融合,赋能教学创新

完善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资源共享、互动高效、数据驱动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智慧教室全覆盖、优质数字资源全学科贯通,推动80%以上教师能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50%以上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率与趣味性。

三、工作措施

(一)以制度为纲,抓严过程管控

 1.完善教学常规制度,明确操作标准

修订《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分学科、分年段明确核心要求:备课需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单周集体备课,重点解决重难点突破、作业设计、数字化工具应用问题,双周教研活动,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研究主题,分学科研讨适用日常教学的课堂评价体系;上课需遵守目标清晰、互动充分、时间合理、反馈及时、习惯渗透,杜绝满堂灌无互动课堂;作业需严格执行总量控制(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少于小时/天),推行基础+提升+实践分层作业模式,严禁机械重复作业。

2.强化教学过程督查,确保落实到位

建立日常抽查+月度检查+期中评估三级督查机制:教导处每日抽查课堂教学秩序、作业批改情况,重点关注薄弱班级与学科;每月组织1次教学常规全面检查,从备课教案、作业批改、听课记录等方面评分,结果纳入教师考核;期中开展教学质量专项评估,分析各年级、各学科进度与质量差距,形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

3.优化教学资源管理,实现高效共享

搭建校本教学资源库,按学科、年级分类上传优质教案、课件、微课、习题等资源,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传2份原创优质资源,鼓励跨年级、跨学科资源共享;规范教材与教辅资料管理,严禁私自征订教辅,确保学生所用资料合规、优质、精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以课堂为核,抓实素养培养

1.聚焦课堂主阵地,打造素养型课堂

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要求各学科课堂突出三要素:一是目标锚定素养,将知识目标与素养目标结合;二是教学贴近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实用性;三是互动激活思维,推行小组合作学习”“问题链教学等模式,每节课预留5-10分钟让学生提问、讨论、展示,避免被动听课

2.加强分学科指导,突破教学重难点

针对各学科特点制定专项提升策略:语文学科重点抓阅读与写作”,低年级开展绘本阅读打卡,中年级组织片段写作竞赛,高年级举办整本书阅读分享会,每月安排1节阅读指导课;数学学科聚焦算理与应用,低年级强化口算天天练,中高年级开展解决问题专题训练,每学期组织1次数学思维竞赛;英语学科注重听说能力,推行每日晨读10分钟,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英语配音、情景对话活动;综合学科(科学、美术、音乐等)突出实践与创新,要求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科实践活动(如科学实验展示、美术手工创作展)。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好培优补差

建立学生学情档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单元测试等方式,精准识别学优生与学困生:对学优生,提供拓展性资源,鼓励参与学科竞赛、兴趣小组;对学困生,实行一对一辅导,制定个性化辅导计划(如语文生字过关、数学错题重做),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针对性帮扶,确保学困生成绩每月有提升,不出现掉队现象。

(三) 以成长为要,搭建发展平台

 1.实施青蓝工程,助力新教师成长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为教龄3年以内的新教师匹配骨干教师导师,明确师徒职责:导师需每周听徒弟1节课、指导1次备课,每月开展1次教学方法交流;徒弟需每周听导师2节课、提交1份教学反思,每学期上1次汇报课。教导处每月跟踪新教师成长情况,期中组织新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涵盖教案设计、粉笔字、课件制作),期末评选优秀师徒,激发新教师成长动力。

2.开展分层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针对不同层级教师设计培训内容:新教师培训聚焦教学常规、课堂驾驭,通过岗前培训、跟岗学习、专题讲座提升基础能力;骨干教师培训侧重教学创新、课题研究,组织参与区级以上教研活动、骨干教师工作坊,每学期承担1次引领课;学科带头人培训围绕课程建设、成果辐射,支持参与教材解读、课题立项,每学期开展1次专题讲座或跨校交流。同时,每学期组织2次全员培训,内容涵盖新课标解读、数字化教学工具使用、作业设计技巧等,确保培训全覆盖、接地气。

3.深化教研活动,推动教学实践创新

推行主题式教研模式,各教研组每学期确定1个核心教研主题,周围绕主题开展教研;通过优质课展示、教学案例分享、教研成果交流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展示与学习平台;鼓励跨学科教研,打破学科壁垒,培养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四)以技术为翼,创新教学形态

1.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筑牢硬件基础

优化校园网络,满足线上教学、资源传输需求;搭建校园数字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库、学生学情分析、教师教研空间三大功能,方便师生随时获取资源、开展互动。

 2.开展教师数字化培训,提升应用能力

分层开展数字化培训:基础培训面向全体教师,教授希沃白板、PPT高级制作、在线作业批改工具常用技能,确保100%教师能熟练使用;进阶培训面向骨干教师,教授微课制作、智慧课堂互动功能、学情数据分析工具等技能,培养数字化教学种子教师;专项培训针对学科特点,如语文教师学习数字阅读平台使用、数学教师学习几何图形数字化演示工具,提升培训针对性。

3.推动数字化教学应用,创新教学场景

推广希沃白板常态化应用:要求各学科每周至少开展1节数字化课堂,利用智慧黑板开展互动答题、小组竞赛、实时反馈,增强课堂趣味性;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如课前通过数字平台推送预习微课,课中开展线上讨论,课后通过在线作业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个性化教学,如通过学情分析工具识别学生薄弱知识点,推送个性化练习,实现千人千策的精准教学;鼓励教师制作校本微课,针对教学重难点制作5-10分钟微课,上传至数字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复习。

本学期,学校将以本计划为指引,压实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推动教学管理更规范、教学质量更优质、师生发展更全面,为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淄川区实验小学

                                                          2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