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 ||
---|---|---|---|
索引号: | 11370302MB2858318T/2023-537193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3-07-17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
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2022-2023学年教学工作总结
根据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思路,围绕教研室的工作要求,本学期,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始终筑牢质量根基,笃定发展目标,紧跟时代步伐,力求工作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以“用心、认真、较真、坚持”为工作原则,以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素养发展为工作主线,以学校整体课程为平台,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精抓实干,为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为服务学生而勇毅前行。
一、立足规范重养成,着眼发展抓常规
1.开展日常习惯养成教育
自三月起,南校区开展了“习惯养成月”主题教育活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课堂秩序、课间活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文明就餐等方面的培养,给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为未来奠基。
“课堂常规展示”是本次习惯养成月主题教育活动的呈现项目之一,旨在通过展示帮助教师团队系统地梳理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探索“活而有常”的课堂样态,让孩子们在安全有序的课堂中成长,长出自信的自己,长出最好的自己。
对一所学校而言,课堂是最重要的“阵地”,课堂常规的有效渗透,将促进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的更好开展,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好的课堂习惯和行为模式是课堂建立自适化的根基,这是每一个南校人,对看似平凡“常规展示”背后,不“寻常”的认识。
短短一个月的时光浸泡,因为有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有科学的研究方式,有系统的思考,让每一个班级都散发出独有的气质与味道。每个个体自由舒展,和而不同。
“习惯养成月”不仅仅是一场盛大的教育活动,更是每一个部门、每一位老师、每个班、每门学科都要研习的特色课程。
2.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作业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互相学习、你追我赶的优良学习风气,学校开展优秀作业展评活动,活动分为班级初评和校内展览两大环节。初评作业书面干净、整洁,字体美观,正确率高;校内展览,搭建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自我进步的决心。
3.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教学常规是学校的管理之本。本学期,学校不断优化管理举措,认真谋划、措施跟进,开展“整体调研”,引导师生行进在轻负、优质、高效的路上。
学期初,教导处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细致地提出了备课要点和改进意见。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细化过程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教导处每月开展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每次检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书面检查记录表,及时反馈、整改,针对问题再次进行复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真正做到“以检查促规范,以规范促提升”。
二、全员育人不掉队,精准帮扶促成长
1.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
制定《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从校领导、班主任到任课教师全体参与“全员育人”工作中,推进全员育人工作的开展实施。导师实行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前提,让全体教师和家委会代表参与学校网格化服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定期开展与学生谈话、与班主任谈话、与科任教师谈话、与家长谈话,通过服务有效带动教育教学。
2.注重学生差异化辅导
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常规备课的基础上,利用课后服务等时间最大程度向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精心提高每位学生综合素质。
3.青蓝相接,携手共进
为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扎实落实双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学校开展了“青蓝相接 携手共进”青年教师磨课展示活动。青年教师通过说课、模拟课堂、三轮试讲、展示课等流程,为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参与磨课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营造了学校教师互助互学、交流研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的良好教研氛围。
三、以研促教齐聚力,夯实基础强师资
1.组建教科研团队,以研促教
为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学校成立了教科研团队,三分之一教师自愿报名主动加入团队。
2.精诚团队聚人心,下沉级部抓实效
为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学校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所有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挂包级部,所有学校中层正职领导下沉班级并担任主要学科教学。
3.建设基于学科团队的教研共同体
本学期,学校立足高起点、提出高目标、追求高品位,积极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新模式,构建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的校本教研氛围,形成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校本教研文化。
(1)建设基于学科团队的教研共同体
为了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品质,让教研活动从“一言堂”走向“对对碰”,让每一位老师都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敢于发言,敢于交流,在交流中收获,在交流中提升,“基于学科团队的教研共同体”校本教研方式是我校一直在探索实施的教研路径之一。
(2)建立教学巡诊调研制度
学校立足教研共同体建设,建立了教学巡诊制度和行政调研制度双轨并行的校本教研跟进模式。我们每月确定教学巡诊周,巡诊当周,学校行政干部、教研共同体(随机)组成课堂教学巡诊小组,深入课堂听课,针对教学课堂执教情况进行诊断。“教学巡诊”实现了对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跟进,而“行政调研”立足学科组完成了对学科组规范教学行为、教研共同体的评估和考量。这种方式,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再通过教研共同体的集体力量进行指导解决,使教师教学与团队智慧同频共振。
(3)课堂教学,亲历实践,让教研回归本源
本学期,南校区先后启动了 “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月”、“教学节”。教学节中,教师全员参与的微格教研以及各教研共同体分层进行的教师展示课,使教学个性得以呈现、教学经验得以交流、教学文化得以积淀,校本教研更好地为提升教学质量服务,老师们愉悦的感受着自我专业发展的进步与幸福。
3月,我们积极探索“盲盒式”教研,以“真问题”为导向,引领老师卷入式、沉浸式体验教研。
各教研共同体按照“三人为组、五人成团”的规则,通过抽签的形式组成团队。待确定好共讲课题后,各团队遵循“和而不同”的思路,集思广益,钻研教材,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将众人的智慧集合起来,反复推敲,最终确定教学设计初稿。在上课环节,评委组邀请学生现场拆盲盒抽取执教老师,孩子们面对未知的老师充满了好奇,老师们紧张,孩子们兴奋,台下万众期待。被选中的学生从信封中抽出红色纸签,老师的名字赫然呈现,展示教师带着激动和自信开始了授课,未抽到的教师在台下听得格外认真。课堂上,老师们凭借自身素养、教学智慧,展示出了一节节优秀的课例,同时也彰显了团队的智慧和特色。
展示结束后,评课环节同样以“盲盒”的方式抽选评课老师。评课教师、授课教师对展示课进行了友好的辩论,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听课无准备、教研无目的、教学无激情”等现实问题,让教师真正“卷”入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实效,实现了每个教师的"真"成长。
为期一个月的“盲盒式”教研,39个“临时”团队出示了39节精彩的课堂。各团队从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再到全员一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实现了真实、合作、探究、灵活的教研特点,树立了“人人是主角、个个有思想、大家共成长”的教研新风向,达到了“星星闪亮 颗颗光彩”的预期效果。
4.抓实学科教研基地建设
本学期,我校有三个学科申请区级学科教研基地,正等待审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充分调动学科教研基地参与教师,以建设学科教研基地为目标,扎实开展常态化教研机制,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教育研究工作,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四、多元评价促发展,落实双减强素质
1.实行全学科多元评价机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结合当前教育形式,我校本着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责任,对学生进行全学科多元评价。各年级从百词竞赛、美文诵读、课外阅读检测,到百题竞赛、说算理、阶段性多元检测,听、说、读、写、画、唱、跑、跳、赛丰富灵动,努力使学生多方面发展,注重考察孩子们灵活应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多元化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最终达到使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本次测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达到了以评促学的目的。
2.凸显劳动教育和艺体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艺体教育,本学期着重开展“我是烹饪小能手”劳动技能展示活动。
学校还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足球联赛,积极组建队伍参加市区艺术节比赛、三球联赛。5月21日,在淄川区中小学运动会中,我校斩获小学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同时,学校艺体、创客、科技、阅读等三十几个社团活动定时开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书香沁润童年 阅读智睿人生
为有效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四月份,学校结合读书节活动,围绕“我与书的创意合影(一年级)、美文诵读(二年级)、经典古诗文诵读(三年级)、读书征文(四年级)、包书皮(五年级)、书香家庭、书香少年评比”等活动,开展了读书节活动,全体师生在文化的润泽中共同奔赴一场春季里的阅读盛会。一场场美妙绝伦的读书活动,一次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一份份浸润的诗意与浪漫。读书节活动的开展不仅引导孩子们在异彩纷呈的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更添一份浓浓的书香气息。
五、分层作业巧设计,倾“新”聚力求突破
1.“分层”精彩,精彩纷呈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知识的良好途经。为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能力,各学科教师严格按照“作业布置有研究,优化分层要合理,因地制宜有选择”的原则开展分层作业设计活动。作业设计力求做到分层、高效,进行全批全改,真正做到了把好作业关,用心设计每一次作业,落实“双减”下的高质量教育。
2.学习新课标,寻求新突破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各科新课标学习,教师人手一本学科新课标学习用书。通过培训学习,老师们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理解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思考,对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有了更强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认真学习,将收获与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寻求新的突破。
3.开展名校网络课堂人人达标活动
为落实“互联网+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大力开展智慧教学,学校开展名校网络课堂人人达标活动。我校已经开展名师课堂2节,专递课堂4节,名校网络课堂32节。接下来我校将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为抓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根本,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4.智慧校园,赋能智慧教育
本学期我校成功创建淄博市智慧校园。在学校举行的盲盒教研活动中,所有课堂均利用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向全区在线直播。
为了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一方面安排信息中心对老师进行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的操作培训,让学校老师对该系统的应用及操作方法、功能有了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学校教导处召开专门会议强调此次活动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对备课、上课等各项环节引起充分的重视,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教研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交互性和教研的实时性。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打通智慧校园建设瓶颈,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回首,明得失、知不足;展望,谋发展、创卓越。塌下身子全心全意做教育,紧跟时代笃定前行提质量。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全体教师将不忘初心,凝心聚力,专注教学+服务,做一成一,用奉献诠释责任,齐心书写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