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教研信息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3-527592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19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教研信息

发布日期:2023-07-19
  • 字号:
  • |
  • 打印

 

1. 集体备课

 

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制定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1.实效性原则:研究教学理念的把握、教材的理解、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

2.全体性原则:人人参与,真诚合作,资源共享;

3.研讨性原则:围绕主题,深入研究,积极讨论;

4.经常性原则:每周活动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日常性研讨,将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专题式研讨与日常性交流研讨结合起来。

5.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二、集体备课方式

1.集体备课,上传到上传钉盘-学校文档-教导处(空白文档已经建好,打开后把内容填写完整)。                               

2.开学前集体备课内容,要包括全册备课、单元备课、第一课备课。平时的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下周一周的上课主要内容;或者是非常典型的一节课的备课;或者是课堂作业设计;或者是课前小研究的整理或者梳理出重难点、学生易出现的问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事项,或者商量课前小研究,或者挑选出课堂作业题目,商讨每天的家庭作业布置情况。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1.定时间、定内容开展每次活动。可以采用网络集体备课,也可以集中集合的形式。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固定的时间进行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2.强化集体备课的研究性。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研究功能,加强对教学设计实施的研究,不断拓宽教研组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式,使备课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备课中渗透教研,通过教研来促进备课,使每一次备课活动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突出教案设计的实用性。教案作为备课结果的呈现方式之一,原则上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内容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要重在实用,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应提出教案设计不同的要求。教案中可以改、涂、勾、画,鼓励教师个性化备课,提倡在教案中(展)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特色。

4.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保证集体备课取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组织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要营造好学习氛围,鼓励教师把学习渗透在工作中,融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集体备课的检评

1.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放在备课检评的首位。检查教师的备课,重在检查教师在课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教具准备、学情准备等。

2.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学校教导处分月组织各教研组长对老师们的集体备课电子教案及相关材料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及时记录各条建议,帮助教师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备课水平。

3.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还要与平常的听课相结合。以不断了解和检查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效果,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

                    

                                         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

 

2.教研活动

 

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教研活动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基本理念

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指导思想

1.树立校本意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如果忽视学校的具体情况,再好的教育策略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游离于学校之外.挖掘学校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找准学校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校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

2.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领导、教师要勤于研究,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个人反思等多种活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探索规律,减少评价式听课,增强指导性听课,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里压力。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

3.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推向社会,铸造品牌教师.

4.校本教研的主体应该是学校中的教师。

5.校本教研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具备三个方面的特征:目的明确;过程规范;方法适当,

三、教研目标

(一)总体目标

 1.使学生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学会自强,养成自我认同感和坚毅的品质;学生探究,至少学习一门综合或探索性课程,具有远大的理想。

 2.建设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重点培养一批具备实施和推广新课程能力的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队伍,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

2.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导向,深化培训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水平,以培训增后劲,用教研促发展。

3.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本学科发展动态,加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不断探究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促进每位教师专业的发展,提升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适应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需要

4.了解国内教育科学研究最新成果,能独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在当地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示范作用。

5.通过学习、借鉴、引进、交流,不断探索研究适合学生特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7.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8.探索出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技术,形成以校为本的教研与培训的典型案例。

四、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课改沙龙、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日,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通过“问题―一计划――行动一一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形成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学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学校“优势专家群体”.

4.“问题――计划――行动―一反思”操作方式。

 发现问题――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和教研组的成员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制订计划―-搜集、学习、整理相关的文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症结和关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和方案。行动实践――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教研组成员进行分工,分头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并保持探索过程中的同伴互助。

修改方案――结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研组反思,修改原来的行动计划,使之更加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再次实践――依据新的实施方案再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并注意反思实践过程是否和修订之后的方案相吻合。若差距比较大,还需进一步修订方案,并进行第三轮的实践。

总结反思――教师个人将参加每次校本教研活动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一个教育教学片段,通过案例的形式撰写出来,并和全组老师一起分享。同时教研组总结每次教研活动开展讨程的得失,写出教研活动的报告。

五、具体制度:

1.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每月坚持深入课堂,教导主任每周听2节课,成为教师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定期学习理论,交流研讨,举办信息交流会.

4.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5.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研课题(课题上报教研室),并逐级落实。

6.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7.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区、国家级课题的申报、论证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校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8.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各方面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级――教研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本学科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

2.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核评定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经验论文。

4.组织好每2周1次的教学研究活动.

5.组织备课组备课、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征求学生意见等学习教学经验、教改经验,讨论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质量等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教研组活动要有出勤和活动记录。

6.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7.做好以老带新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

8.注意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每学期要向学校和有关学会提交一定数量的经验论文或教学改革实验报告。

三级――备课组(长)教研工作制度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进修计划、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拟定出本年级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组织指导教师听课、研讨交流等活动。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的教科研课题,通过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受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级教研组织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态度端正.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月至少听5节课。做好材料积累。

3.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五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4.要熟悉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6.每个教师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讨课。

六、实施要求 

1.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立足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2.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教导主任要负总责,教研组负责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员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六种工作态度:积极参与的态度;一切为了学生的态度;团队合作的态度;勤于研究学习的态度;善于反思的态度;合理利用业余时间的态度。                                   

                                         淄川区实验小学松龄路分校

 

3.教育科研

(1)教研科研一体化

为了提升老师们课题研究能力,我校开展了课题开题指导研讨会。分别从教育课题立项的标准、教育课题研究的特点、教育课题报告的撰写、教育研究的科学与规范以及关于课题的开题这五个方面对老师们进行了指导研究,发挥身边名师带动辐射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科研型教师。   

(2)课题成果推广

学校以本校课题研究成果在学校展开全面推广,通过示范课、作报告、开讲座、观评课等多种形式,成就专家型教师。

    近五年来,我校一项省级子课题《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研究》、省级科技专项课题《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市级课题《主题式课例在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区级课题《基于文化传承下小学古诗词情境教学应用策略的研究》、《泥塑艺术创作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已顺利通过结题鉴定,研究成果在全校各学科推广,同时还有4项区级课题已立项,正在研究当中。

(3)贯彻“双减”,作业研究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优化作业设计。学期初每个教研组教研后共同做出作业整体规划,包括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弹性作业、个性特色作业,规划中体现了作业内容、形式、时长,作业设计、分层布置、当堂布置、分层作业按必做和选做设计,作业批改和反馈要求。同时学校加强了作业监控,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及时调控作业,每天都公示家庭作业,当堂布置,老师全批全改,并记录每次的作业批改情况,适时辅导学生,调控自己的教学进度。定期展示特色创新作业,并计入教师考核。学校加大过程性检查,通过全员参与推磨检查,反馈公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学校还组织开展了“多彩作业 别样精彩” 特色作业展活动。一份份精彩纷呈、充满趣味的七彩作业,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绚烂多彩。

(4)团队研磨,教学研究

以团队优质课指导小组为单位,扎实开展优质课团队研磨活动,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优质课的评课和研究,对优质课参赛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促进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我校成立了“吉春亚语文团队”和“简约数学团队”优秀学科团队,超越英语团队以及各学科的校级学科团队。通过学校力量,邀请名师定期走进学校、走进团队教师的课堂听课指导。在名师的指导下及时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反思、研讨、总结、实践。促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共同成长。

仅2022年。我校就有1名教师荣获淄博市教学能手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淄川区教学能手荣誉称号,7人荣获淄川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1人被评为淄川区教坛奉献标兵,1人荣获淄川区优秀思政教师,4名教师荣获区优质课一等奖,1名教师荣获淄博市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师一优课”一等奖,1名荣获二等奖,5名教师获得淄川区“三名”工程主题论文评选一等奖,5名教师获得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比赛教学设计一等奖,4名获得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比赛教学基本功一等奖,另有百余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