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3-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15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3-07-15
  • 字号:
  • |
  • 打印

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坚持立德树人,实施多彩课程,落实“兴多彩活动 育四有新人”的办学目标,在总结过去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淄博市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工作目标和要求,针对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制订《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笃志博学 卓越”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办成“一多二高三特” (一多:多样课程; 二高:高质量、高品位; 三特: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学校有特色)的现代化名校。

(一)办学理念:笃志 博学 卓越。

(二)制定本规划的目的:通过系统地分析自身的优势和短处,找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整合各种办学资源,探索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形成学校发展的行动方案;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促进我校科学、有序、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二、学校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经过三年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具有“一多二高三特” (一多:多样课程; 二高:高质量、高品位; 三特:学生有特长、教师有特质、学校有特色)的现代化名校。

  (二)三年发展总目标: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开设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拓展性课程,供学生选择;不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理念和能力,构建完善生态型课堂,让学生体验;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发展,装备尽可能强的“互联网+”平台,促学生发展。完善管理机制,促进每一项资源供给,激发每个人的内在动力,让每一个人得到适性的发展。

  (三)三年发展具体目标

1.完善学校德育课程的顶层设计。将传统校园文化活动按课程的要求加以整合设计、实施,培育为学校多彩拓展性精品课程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2.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和教学行为,通过开发实施“六三二拓展性课程树”,让学生在学会选择、发展特长中提高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

3.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每年各学科有一门以上市级精品课程送评;不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创新理念和能力,提高多媒体白板的利用层次和水平,利用率达95%以上。

4.积极推广省级课题《让学、乐学、会学——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生“学习卡”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建设高效“三动一效”课堂。

三、主要任务

三年规划,学校将把发展工作进行统筹谋划,整体推进,贯彻“秩序立校、文化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策略,落实“五个提升、一个弘扬、六个彰显”的发展任务(简称“516工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一)秩序立校之“五个提升”

1.统筹融合,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学校迈进发展的道路,必须与时俱进,以“统一行动”统筹管理,促进整体再发展。结合两校区实际,深化集团内部管理结构、制度和机制改革,整体推进,实现高度融合。持续探索立体化管理网络,升级条块落实、横纵结合的网状管理机制。

(2)优化制度建设的科学流程,使师生有效行使“制度制定时的审议权、制度实施时的申辩权、制度完善时的建议权”,真正让师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学校逐渐实现“管理即服务”的理想境界。

(3)建立渗透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培养目标的环境文化,逐步形成精细化管理模式和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促使内部共生共赢,做到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实施,教师发展研修制度全面落实,教育科研整体推进,实现互助互进,同步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2.强化机制,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1)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做人”素养,完善“优雅、敬业”的教师形象设计要求。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发挥教师表率作用。要求教师在政治立场、思想方法、治教治学、仪态仪表、兴趣爱好乃至于气质上,时时处处都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2)围绕“以爱心对待学生、以热心对待家长、以诚心对待同事、以尽心对待事业”的“四心”师德承诺,弘扬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聘请师德建设监督员,开展学生、家长、社会评教活动。

(3)进一步优化《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教职工年度考核办法》、《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等多项制度,完善学校教师考评制度,突出发展性激励功能,常规考核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使评价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引航。

(4)强化学校行政管理职能,创新教师师德培训机制,强化法制法规教育。以争做有光芒的教师为抓手,瞄准师德修养、教学实践、校本研修等关键元素,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体制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打造师德高尚、乐业进取的卓越教师团队。

3.整合优势,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1)坚持以面向全体、学会学习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实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积极探索课程整合,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2)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改革与完善候课制、教研组长负责制、集体备课制等常规制度,依托规范的制度实施人文、有效的管理,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处于高位发展。

(3)组织教师不断学习更新先进理念,持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主动掌握高效备课、上课、训练、辅导的标准,继续推行“三动一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教师要与自身原有教学行为进行对照,作出自我剖析,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学习,追求提高,使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质量检测都全面走向高效。

(4)利用各学科名师和骨干教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发挥名优教师的作用,全面而有侧重地加强各教研组的建设,创新校本教研,引导教师自主规划,协作提升,多向发展,自我加压,通过夯实规范、课题研究、研课磨课、密集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以“新锐教师”评比为载体,加强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建立和实施一年一次的评选制度,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以此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增加学习的动力,促进更多的青年教师更快成长。

(6)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每年提供一定的书目,一定的书籍,引导教师自学,并作一定的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并经常阅读教育报刊杂,通过学习、内化、运用、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7)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模式,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微课教学探索,积极利用成熟技术和平台,鼓励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

4.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综合学力

(1)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线,抓好养成教育,完善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制度,如《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淄川区洪山镇洪山小学美丽班级评比制度》、《班级公约》等,培养学生“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基于“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教育理念,规范实施国家课程设置和计划,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课程比例不超过30%,每一年的拓展性课时占总课时的20%。

(3)健全德育制度,重点是提高家委会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参与度,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班级QQ群、微信群等方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推进家校协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4)强化德育课程和德育目标的学科渗透,重点关注“学困生”和“心理行为偏差生”。

(5)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6)开展“美丽班级”建设、排球趣味运动会、足球嘉年华、绣湖新韵文艺汇演等活动,充分发挥班集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为学生搭建成长的舞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培养自信大方、活泼开朗的品质。

5.多元拓展,提升学生视野格局

(1)组织师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向家庭,走向社区,“小手拉大手”,倡议身边的人为文明创建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组织学生走进福利院,瞻仰烈士纪念碑,参观污水处理厂,感恩父母、孝敬老人……从小事做起,对他人乐于付出,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真正实现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

(3)结合春节、清明、六一、国庆、元旦等传统节日,围绕“学雷锋日、妇女节、植树节、地球日、法制宣传日”等主题,组织学生参与实践,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体验成长快乐,提升视野格局,实现活动育人,快乐育人。

(二)文化强校之“一个弘扬”

我校坚持“教书育人、德教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践行“笃志、博学、卓越”的校训,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要把已经成功结题的市级课题《以传统之文化现代之人》做大做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立德树人体系,形成“文化涵养、实践悟道、彰显本善”的文化强校之育人特色。

  1.营造环境,于潜移默化中无声润物

为营造一个浸润心田、凝魂聚气的校园环境,奏响“文化育德”的主旋律,构建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育人的平台,花草赋诗,墙壁说话,设施启智,润物无声,学校无处不教育。

2.听读诵记,于浸润陶冶中明礼慧心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对古代艺术的接触 ,而这一切都是从孩子开始。”从七年级开始,合理利用《弟子规》,开展班集体《弟子规》吟诵、学生个人解读、小组社会践行活动,“学文”“致用”“践行”,促进学生良好人文精神的养成。

3.课堂渗透,于多样学科中厚德育才

课堂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各类学科都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要构建课堂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搜集整理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点、拓展点,使其更加完整和系统,把课程育人真正落到实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将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单独提取出来进行专门的讲解,而是找准渗透点,选择教学的某一环节、某一知识点或训练点作为突破口,适当、适时、适量地进行传统文化学科教育,并渗透于课堂讲授、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以及课外活动等活动之中。

  4.道德实践,于活动体验中知行合一

依托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养成教育和核心价值观培养,广泛开展道德实践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组织七、八年级学生与各类综合性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十个字中的一个作为活动主题,利用寒暑假时间,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人生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三)特色名校之“六个彰显”

学校坚持“特色名校”的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与学校特色相匹配的课程群建设,对照国家核心素养要求,围绕“育四有新人”的育人目标,不断完善“六三二拓展性课程树”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多彩课程中适性成长。

培育多彩课程,让学生适性成长,是我校拓展性课程寻找和建设的重点。以“开展适性教育,增强成长动力”为课程建设要求,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基础,构建包括基础拓展课程、特长发展课程、精英培育课程三大类课程体系的“六三二拓展性课程树”。“六”是指“基础拓展课程”的六大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与社会、艺体信息等,面向全体学生,以拓展学生成长基础能力为目标;“三”是指“特长发展课程”的三大类:学科拓展类、社团活动类、社会实践类,面向群体学生,以发展兴趣培育特长为目标;“二”是指“精英培育课程”的二大类:个人研究、群体合作,面向学生个体或群体,以培育精英人才为目标。

学校要通过骨干教师的成长培育,课堂样态的创新变革,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创新水平,夺取“足球、排球、科技教育、信息奥赛、版画、民乐”等六个课程在省市乃至国家级层面的丰硕成果,实现“六个彰显”的品牌效应。

四、保障措施

(一)组建三年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细化分工,明确处室,责任到人,把规划内容落实到实处,定期检查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并按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二)各处室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具体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制定本处室学年度规划进程表及发展工作计划,把工作计划分解到各教研组、备课组,每学年对实施的成效进行自评。处室主任是第一责任人。

(三)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各处室要及时提供实施情况汇报,及时向教代会反馈意见,各处室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实施调整和调控。工会主席分管此项工作。

(四)每周定时召开校务会议,就日常工作运行、办学规划的制定、调整、实施等作出科学决策,为学校按照三年发展规划的发展把握方向。

(五)邀请校外各级专家、学校督学和社会人士督导评价。在规划实施中邀请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督学对学校工作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推动学校规划各项工作有序进展。通过家长委员会,加强家长、学生与学校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好社区共建工作,积极开展与社区互动,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六)合理安排年度预算,科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利用学校发展经费,保障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科研信息、校本培训、基础建设等需要。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厉行节约、有效配置资源。

我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擦亮“学在淄川 爱在洪小”学校品牌,为淄川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淄川洪山镇洪山小学

                                     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