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标题: 淄博理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318T/2022-528150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9-30 发布机构: 淄川区教育和体育局

淄博理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日期:2022-09-30
  • 字号:
  • |
  •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和《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为创业做准备”的办学宗旨,秉承“守正创新 居正治校”的治校理念,发扬“创新创业 永不满足”的学校精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按照淄川区教体局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淄博理工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首批“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学校现有教职工353余人,在校生3923余人。设有机电、陶艺两个分校和服纺、计财、汽修、学前教育4个系,开设了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及营销、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学前教育、工艺美术等15个专业。

多年来,学校坚持“为创业做准备”的办学宗旨,以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核心价值理念,先后与鲁泰集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天津三星LED有限公司、山东新星集团、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喜星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十家大型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实行“订单培养”“双元制”办学,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2004年《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学校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2006年学校应邀在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上做典型发言,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校企结合无缝链接”办学模式在全省推广,全国交流;2007年,学校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4年,学校应邀在全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国际交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015年,学校《打造“六位一体、互融共育”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案例在山东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同年,学校被表彰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2016年,学校被表彰为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中国教育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以及中央、省、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的办学事迹进行报道,校长李少鹏被评为首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名杰出校长”“齐鲁名校长”。2018年学校被表彰为“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山东省校企合作(校企融合)示范单位”。

学校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先后实施了三大德育工程、全员育人励志教育、家校互通工程,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淄博日报》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典型报道。

学校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社会培训,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2万余人次。学校开展的陶艺、刻瓷、茶艺、烘焙等八个“文化云”培训项目吸引了众多社会人士的参与,实现了教育资源全民共享。

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全国工会职工培训示范点、2018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骨干示范学校、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山东省十大就业明星学校、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创业明星学校、山东省阳光工程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安全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山东省女职工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学校、山东省培育工匠精神优秀院校、山东省校企合作(校企融合)示范单位等百余项荣誉称号、2019年度山东省纺织服装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二、办学基本情况

(一)办学条件

学校占地面积26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14690平方米,资产19172万元。建有综合教学楼、艺术教学楼、综合实训楼、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多功能礼堂、学生餐厅、琴房及其它功能用房。学校总固定资产13827.18万元,其中实训设备总值4105.8万元,教学仪器设备3820.19万元。学校现有9处校内实训基地,3个体验中心,各类实训室80个,实习工位2432个。依托鲁泰集团、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尔集团、歌尔声学等合作办学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60处。近年来我校先后与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山东兆霞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斐漫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淄博仿古建材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为学生实习就业打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二)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师3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人,外聘教师14人。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0人,占专任教师的9.1%。学校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人,高级职称的54人,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5%;中级职称126人,占专任教师的57.3%。专业专任教师143人,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65%;“双师型”教师达到126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比例达88%;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技术骨干14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6.4%。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先后培养全国优秀教师2名、山东省特级教师1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名,齐鲁名校长1名,齐鲁名师3名,省级教学能手2名,淄博市特级教师1名,淄博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淄博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7名。淄博市教学能手15名,淄博市技术能手18名,淄博市岗位能手教师21名,获得区级各类荣誉称号教师达120余人。

(三)教育教学质量

近三年来,先后有600余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有23名同学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207名同学在淄博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11名同学在淄博市职业院校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奖。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先后有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省级示范校建设、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建设、齐鲁名师项目建设、省级传承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等多个省级以上建设项目落户我校。信息化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春季高考延续辉煌,技能大赛斩获大奖,创业教育红红火火,“三二连读”专业顺利开班,“淄博陶瓷烧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正式挂牌。

2017年,我校成立了5个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团队,成功申报了5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并得到了省教育厅的研究经费7.5万元。2018年,建立了11门市级精品网络课程,其中8门通过了专家组验收,5门被确立为省级精品课程,3门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推行了“二三五”教学模式改革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强化了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2018年,我校学生参加了省、市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2个,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创业大赛。

2012年,与鲁泰公司共同投资建设了新的实训楼和服装纺织实训基地,成立了服装纺织科研中心,引进了鲁泰公司的服装生产线,按照企业的标准建立了纺织生产车间,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学校选修课体系建设典型案例曾被山东省教育厅确立为重点案例并在全省推广;校企“六位一体,深度融合”项目被推选为2014年淄博市教育创新项目,有3个专业被确定为淄博市特色专业。

学校通过订单培养、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等途径为学生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8%以上,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好,进入企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四)专业建设

1.品牌专业建设

学校现有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及营销、数控技术应用、工艺美术4个省级品牌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及营销两个专业已经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建设完毕,目前等待省级部门的验收;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建设任务,进入了收尾阶段,专业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建设效果显著;工艺美术专业已完成建设前的调研和规划工作,召开了建设会议,制定了目标,安排了任务,明确了分工,提出了要求,所有工作有条不紊,按时推进。

2.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

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与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功申报了山东省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目前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撰写了终期总结报告,上传了相关过程材料,现正等待省教育厅检查验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优化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了实训教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共建了双导师师资队伍,建立了“双标准”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3.创新平台建设

1954陶瓷烧制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建设制定了适合中职教学及专业、地域特点的教学指导方案与课程体系,定期开展传统技艺教学、研究、展示、交流、传播活动,吸引师生积极参与传统技艺学习、传承,有效推动了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代际传承。通过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建设,完善了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满足自身实习实训的要求下,还面向大中专院校和社会团体开放,2020年有150人左右来校进行了参观学习,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淄博陶瓷文化的魅力,更好的进行技艺技能的传播与发扬。1954陶瓷烧制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建设现已通过中期验收,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另外,我校还申报了“当代剪纸”技艺传承创新项目,正在等待省教育厅批复。

4.对口贯通培养

服装、纺织、机电、数控、学前、陶艺6个专业分别于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淄博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了“3+2”联合贯通培养。目前,2018级6个专业211名学生均顺利通过了转段考试,服装、纺织、机电、数控专业学生已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就读。

五年一贯制培养制定了《淄博理工学校关于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可行性报告》,与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山东轻工业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山东煤炭技术学院及淄川区经济开发区、山东理工大学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目前积极准备纺织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工艺美术、机电一体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旅游、学前教育9个专业五年制申报材料,等待上级文件,随时提交相关材料。

5.“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学校四个试点专业自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以来,积极推进“1+X”证书的各项试点工作。现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幼儿照护、数控车铣加工3个职业技能考核站点已审核通过。2021年1月13日,40名学生参加了"1+X"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初级认证考试,2021年3月27日,80名学生参加“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均为100%。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考试将于2021年6月份进行。

(五)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整合师资队伍,调整队伍结构。坚持师德为先,以信息化教学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加大“双师型”师资培养力度。

1.师德建设。坚持以师德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培训学习为手段,以结构合理、整体提升为目标,通过全员培训、高校进修、双师培养、名师培养、国外进修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2.“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开拓渠道,分批次安排技能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熟悉生产过程,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技术过硬的技能教师,落实“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层次和素养。通过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等赛项,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技能过硬,能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

3.名师、骨干教师和新教师培养。建设新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学团队,每周都组织相关专业培训,积极备战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全面发展。

(六)学生素养

学校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贯穿教学全过程;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通过设立学生服务与发展中心,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自我服务、主动发展的平台;通过成立“同力”家长学校,集合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力量,探索“3+X”家庭教育模式,在家长学校建立内训师队伍,为家庭教育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突出心理教育,完善“彩虹之光”心理健康中心建设。深入开展人文教育,通过组织开展“一书一写传国学,一撇一捺书人生”传统国学教育、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选修课、心理朋辈教育、“歌满校园,放飞希望”班级合唱节、“寻访最美中职生”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突出主题班会,强化学生日常管理,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一日三检、零报告等制度。加强班主任、学生会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全员育人导师制励志教育工作。突出巩固率考核,做好后进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学生精神面貌明显改善。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教育引领作用,以“推优”入党、发展团员、评先树优为抓手,在学生中培养典型。通过业余党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心理咨询分级管理,从预防开始,加强预警机制,综合运用多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用积极阳光心态面对挫折。

学校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公共文化课程,开足课时,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形成人文教育特色,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七)办学特色

1.校企合作

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开始于1992年,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最初的合作单位是鲁泰公司,后来扩大到唐骏汽车、新星集团、天津三星等省内外多家著名企业,其中最成功的是与鲁泰公司的合作办学。目前学校与鲁泰公司的合作办学由最初的“你培养,我使用”发展到现在的校企“六位一体,深度融合”,即:通过“双进双融”实现了校企文化一体化;通过“共育共培”实现了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一体化;通过“共建共享”实现了实训车间与企业车间一体化;通过“双岗双责”实现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一体化;通过“共研共进”实现了学校教研与企业研发一体化;通过“产学融合”实现了顶岗实习与企业生产一体化。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淄博日报》等媒体先后进行了典型报道。

2.德育教育

学校的第二个办学特色是全员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学校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理念,立德树人,倾力构筑德育工程。一是实行了“三大德育工程”,即对“重点生”实施“拯救”工程,帮助他们校正人生的航向;对“弱势生”实施“关爱”工程,唤起生命的尊严和勇气;对贫困生则实施“帮扶”工程,让他们收获进取的信念和力量。二是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励志教育工程”,教师全员参与励志教育,每天批阅学生成长记录与学生交流;学生每天三读励志信,撰写成长记录;班主任导师每周上一次励志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唱励志歌曲,观看励志电影,并与其他导师一起组织励志教育活动课;学校定期出版《励志教育简报》,举行励志信诵读比赛及励志歌曲演唱比赛。这些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使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转变,师生之间因沟通而亲近,因亲近而相融。2013年6月,《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典型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3.陶艺专业建设

淄博理工学校陶艺分校(1954陶瓷学院)成立于2017年9月,坐落在国家陶瓷特色小镇--昆仑镇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区内。区政府共投入3000多万元对校舍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配备了使用面积近1200平方米的实习实训教室,专业实训设备近200多万元。

在学校领导与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在行业协会的支持下,2018年1月学校“1954陶瓷烧制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通过了首批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评审;2018年与淄博职业学院成功建立“三加二”联合办学模式;2019年1月学校陶艺创作中心通过了"淄博市陶瓷大师工作室"的评审;承办了2016--2018年三届山东省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2018年11月与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合作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培训基地揭牌。田禄勋老师获全国陶瓷职业技能总决赛“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曹在津老师获得全国职业院校移动教学大赛一等奖;我校客座教授刘永强入选山东省首批“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导师”。学校教师及学生多人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得金奖及其他奖项。

在办学过程中,与淄博泰山瓷业有限公司、山东昆仑瓷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兆霞文化创意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淄博仿古建材有限公司、山东琉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努力为企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陶瓷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服务于陶瓷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4.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坚持“据正治校”的基本方略,充分挖掘挖掘“正”字文化的内在价值,将“正”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积极引入企业文化,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传承优秀文化,突出职业特色,培育时代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增进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学校努力营造了“五位一体”的校园文化氛围。

(1)“守正创新 据正治校”打造以“为创业做准备”为核心的理念文化 。

(2)“温聪谨正”,打造以“先做人,后做事”为核心的行为文化。

(3)弘扬“正气”,打造以“仁爱、服务、奉献”为核心的社团活动文化。

(4)“正心笃行”,打造以“岗位、合作、责任”为核心的职场文化。

(5)“正”字融合,打造以“秀美、温馨、诗意”为核心的生态文化。

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校园文化百花齐放。学校成功组织我的中国年、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了“我爱我家”中华优秀童谣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原创童谣527首,选出优秀童谣30首,在全校推广传唱,深受师生好评。

以传统文化教育、德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为主的人文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内驱力,《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大众日报》《淄博日报》也对我校“校企合作”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校企文化共融共通,促进了校企文化和管理创新,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对企业文化有了高度认同,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学校发展外部环境

山东省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12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2013年10月,山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7月,淄博市出台了《淄博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要与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职业教育发展高地相适应,稳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到2015年,初步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上下贯通、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8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2018年12月,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出台了《山东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前进方向,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四、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尚面临许多难题

技能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技能型教师严重缺乏。学校没有招聘教师的自主权,因编制受限,职业院校20%灵活编制制度难以落实。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偏少,名师效益不明显,高技能人才引进困难,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二)办学条件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有些专业的实训条件还不够好,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落后,生均设备值与发达地区同类学校相比差距较大。实训设备性能比较落后,影响了学生技能的提高。

(三)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学生技能水平还不够高,省级以上技能大赛成绩还不够理想,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力度不够,精品课程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

(四)教育教学内驱力不足,教育科研缺乏活力

目前,学校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缺少教育科研的热情,学校还未能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科研效果欠佳。

(五)文化积淀尚不够深厚,文化底蕴相对不足

文化育人理念尚未深入人心,没有形成有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文化不够丰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提炼。

(六)保障学校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尚不健全

上级政府拨款少,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而自筹资金的渠道又十分有限,学校发展资金相对不足。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中指出:“从2019年起,市、县级人民政府设立职业教育发展资金”。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资金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山东省《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和《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为创业做准备”的办学宗旨,秉承“守正创新 居正治校”的治校理念,发扬“创新创业 永不满足”的学校精神,以“提升能力、培育人格”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努力做到“提高生源质量、做精专业品质、创新办学体制、服务育人理念”,全面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引领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为创业做准备

治校理念:守正创新 居正治校

校训:先做人 后做事

学校精神:创新创业 永不满足

校风:宏正励能 竭忠尽智

教风:正身明礼 以身示范

学风:正心铭志 德技双馨

三、发展定位 

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统筹做好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和凸显学校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质量提高和特色示范的榜样。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建设,领导班子更加坚强有力,学校管理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教师成长的良好平台得到完善,名师群体初步形成,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基本建成;招生实现良性发展,生源质量有较大提高;专业建设特色突出,课堂教学全面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得到普遍应用;科研氛围浓厚,科研工作得到创新;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春季高考、技能大赛实现新突破,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实训基地建设更加完善;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得到充分体现;就业安置、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工作扎实开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服务品牌初步建立;国家级、省级示范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建成为特色鲜明、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中等职业学校。

二、具体目标

(一)办学条件目标(责任部门:办公室)

1.目标表述

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加强信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化校园;加大教学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成并完善教工之家,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建设学生服务与发展中心、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心理健康中心,服务便利学校学生生活。

2.工作措施

(1)做好校内器械室修建、消防管网改造、学校大门口停车场、教学楼等外墙粉刷、机电分校校舍部分维修改造等基建工作。升级改造实训车间。

(2)根据使用情况逐步更换老旧办公桌椅;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添置更新教学设备。

(3)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信息化工作室建设工作。

(4)加强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进一步充实资源库,逐步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好智慧录播教室开展信息化教学大赛及其它教学活动;开发选修课系统和工作量统计系统。

(5)加强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建设,每年投资5万元购置图书资料。加快图书资料更新速度,建设并完善电子阅览室,提高图书阅览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图书数字化管理平台,扩大电子图书馆的容量。

(6)建设教工之家,添置活动设施,为教职工提供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

(7)本着“人本管理、暖心服务”的管理理念,建设学生服务与发展中心,实现卡费业务、学生资助、学生社团中心管理、校内财物报修等一站办齐。

(8)建设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设置团校、学生党校、学生会活动中心、少年宫活动室、录音棚、梦想大舞台主题活动室、音乐发烧友活动室、礼仪社团、微奇迹志愿服务社团等活动功能室。

(9)建设心理健康中心,实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二)党建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党建办)

1.目标表述。

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校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加明显,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得到强化,意识形态主动权牢牢把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党风廉政建设更加严肃严谨,党建品牌建设开放创新。

2.工作措施。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性,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谋划,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制定并落实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 结合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开展各项活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领导班子主体、“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三个责任清单管理,把落实清单责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开展廉政谈话和“廉政家访”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监督,;以学习案例通报的方式,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及时掌握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状况,及时纠正潜在的问题,层层传导压力,切实管好干部、带好队伍,确保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到位。

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日常监督和个别检查相结合,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抓早抓小,把“四种形态”体现在作风建设全过程,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作为干部考核和部门考核的依据。召开“四风”监督检查会议,组织全校范围内的“四风”检查,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找问题,限时整改;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整治活动 ,严肃整治舌尖上的浪费,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价值导向。

加强纪律建设。加强政治纪律教育,全校上下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守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政治担当,严守政治规矩,严明廉洁纪律,提升师德修养,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宗旨,使用重教育、强高压、长警醒的方法,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严明群众纪律,定期开展党员教师座谈会、师生面对面、家委会座谈等系列活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采纳群众意见,厚植学校群众基础,不断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建品牌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要以党品牌打造为切入点,通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争创“五红党支部”活动,把党建品牌和学校教学中心工作有机融合起来,将党建“软实力”逐渐转化为全校教育教学的“硬支撑”,探索出一条党建、业务相融互动的新路径,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广泛宣传意识,坚持品牌影响力。及时总结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表彰先进个人,不断增强党建品牌影响力。

加强党支部建设。全面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进一步推进党支部建设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坚持抓支部、打基础,切实夯实支部工作,落实好“常规工作上台阶、重点工作求突破、考核工作争先进、特色工作出亮点”的思路,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推动组织生活正常化,推动主题党日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创新开展形式,提高活动开展效果。持续抓好党内教育培训。要通过依托党建地图、学习强国、灯塔在线及主题党日,采取集中培训、现场体验等方式开展经常性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做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真,确保党员教育培训全覆盖。促进全体党员学理论、强信息,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做好党员管理和组织发展工作。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和新党员的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完善党籍管理,理清党员档案资料,理顺党员管理工作;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及时了解党员需求,做好服务党员工作。实施阳光党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要求贯穿到党务公开全过程、各方面,发展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三)学校管理目标(责任部门:办公室)

1.目标表述

根据学校发展规划,遵循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工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学校管理制度化。

(2)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切实发挥工会、民主管理委员会、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形成责、权、利、效相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实现学校管理民主化、透明化。

(3)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一支德才兼备、团结合作、勇于开拓、务实高效的班子队伍。

(4)加强中层管理队伍建设,增强管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提升业务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工作执行力。

(5)加强对分校、系、科室的管理,继续实行校级领导挂靠制度,完善分校、系、科室考核管理办法,形成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

(6)继续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探索校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新机制;进一步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制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质优酬高的分配目标。

(四)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责任部门:教导处)

1.目标表述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成长的各项制度,搭建教师发展的良好平台;加强师德教育,落实师德考核制度;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建立教师轮训制度,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加强专业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能自主聘任一批专业教师和高水平兼职教师,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能适应现代化职业教育要求的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

2.工作措施

(1)加大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力度,激励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坚持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2)创建教师发展中心,完善教师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评价方式,推进学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分批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国内外有关高校、企业进修与深造。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专业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专业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建立名师培养机制,有针对性遴选中青年教师作为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培养对象,给予政策支持,使他们能够快速成长为教学名师。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牵头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

(3)遵循专兼结合的原则,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每个专业至少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3-4名骨干教师,聘请5-7名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强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数据库,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4)完善以名师为引领的教师培养机制,选拔一批教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分期分批派出培训,采取树目标、定方向、进团队、下基层、压担子等措施,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学校未来发展积蓄人才。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比赛和实训教学比赛,重点考察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实践教学能力。

(5)继续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方面的政策,促进学校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引进一批满足紧缺岗位需要的企业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到校兼职,以人才推动教改和科技创新,以教改和科技创新驱动学校内涵发展。

(6)从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选拔名师培养对象,对其在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和学术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将他们安排在教育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重要岗位,明确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方案,有组织、有计划地把他们派到校外、县外或市外考察、进修,提高其水平,扩大其知名度。鼓励培养对象承担重点教科研项目,学校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7)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自主聘任部分专业教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联系用人单位,开拓渠道,创造条件,聘请能工巧匠、企业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带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提高。

(五)教学工作目标(责任部门:教导处)

1. 目标表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入进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资源管理和学习平台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技能大赛训练,培养技能精英;完善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探索3+2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强化春季高考班教学管理,为学生升学提供良好平台;

2.工作措施

(1)严格落实《教学工作指导书》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继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充分运用激励政策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学水平。

(2)狠抓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努力优化教学过程,依托教师的个体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课堂驾驭和总结反思能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落实好教师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活动;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日常教学情况,定期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建立专业系教学负责制,对教学常规进行跟踪、监控。

(4)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数字化资源,实现校内开放,校外共享。建设覆盖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微课程。引入行业企业参与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新课程开发,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类课程建设,并实现共享。积极参与国家或省级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按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标准建设4门课程,建设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15门,各专业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任务。

(5)不断完善德育课课程体系,努力建设与德育课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6)结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探索现代学徒制教育。合理确定3+2中高职贯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合理确定各阶段课程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

(7)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通过持续规范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发展,建立并运行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升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8)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论文评选等比赛活动,鼓励教师撰写学术论文、论著,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9)聘请企业专家与行业大师进校园。聘请国家级或省级大师与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与校内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提升学生的技艺技能;聘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继续完善校内大师工作室的建设。

(10)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继续实行“六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六)科研工作目标(责任部门:教科研处)

1.目标表述

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理念,真正使教科研工作服务于教育教学,落实于教育教学实践。五年内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积极有效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建立高效、有序的科研管理体制,形成我校“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校办学质量,为地区发展服务”的教科研特色。

2.工作措施

(1)加强学校、分校(系)、教研组三级教研管理,在学校教科研处领导下,成立分校(系)、学科教研部门。教研员由一线优秀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专兼职教研员按2:1比例构成。                

(2)加强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每年组织骨干教研员参加国家级、省级教师教科研培训,组织具有一定教研能力的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学校定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研培训,在五年内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科研能力强梯次配置的教师。

(3)建立教研员评价机制,完善学校教科研奖励制度,制定教研能力评价办法,每学年根据教研绩效适时调整各级教研队伍,吸收教科研能力强,技术过硬的骨干或表现突出的教师充实教研队伍。

(4)加强教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强化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时把学校教科研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引进校外先进科研成果为我所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5)五年内至少申请1项国家级课题、三项省级课题、15项市级课题、6项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发表50篇论文。

(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教导处)

1.目标表述

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调整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具有品牌优势的省、市级特色专业和紧缺急需专业建设,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专业集群,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职业资格与职业发展要求,建成一批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带动工学结合机制、实践教学条件、教学资源优化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

2.工作措施

(1)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围绕区域产业链的发展延伸调整专业结构,合理布局,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形成更加鲜明的专业特色,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结合自身优势,科学准确定位,紧贴市场、紧贴产业,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技能、能力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方向、改善实训条件、深化教学改革,整体提升专业整体发展水平。

(2)推进品牌专业建设。形成以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及营销、数控技术应用、陶瓷艺术设计四个省级品牌专业为龙头,其它8个校级品牌专业为支撑的专业建设结构。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和实用性。提高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形成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体系。

(3)围绕专业建设,强化实践性教学。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切实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能力。探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的长效机制。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开放式管理平台,实现实训资源开放共享。按照学校、系及专业三个层级统一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实习基地跨学系、跨专业共享使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完善系实习实训管理考核评价。

(4)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探索电子产品及材料方向专业设置,进一步加强无人机建设;根据品牌专业建设规划,筹建3D打印实验室;更新数控软件和设备,实现数控和机电的专业方向多元化。

(5)传承创新型工匠人才培养项目。认真做好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做好山东省教育厅“齐鲁工匠后备人才”项目申报工作。

(6)打造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与实物资源库。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资源的共享、公用,实现专业软资产的不断积累;逐步增加图书的数量;建立小型陶瓷文化博物馆;满足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企业员工技术培训、社会公益课程的需要。

(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项目。发挥学校教育平台优势,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设体验与社会公益课程,致力于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八)学生素质目标(责任部门:学生处)

1.目标表述

坚持“先做人,后做事”的育人理念,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有机融合,以成人、成器、成事、成才、成功“五成”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德育工作的氛围更加浓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学生的成长素养、公民素养、职业素养、身心素养等显著提升,文明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更加有效,学生活动更加丰富生动,德育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德育特色更加彰显,我校德育工作“一一三三五五”德育体系基本建成,初步建立以德育为特色的现代化中等职业学校。

2.工作措施

(1)建成“一一三三五五”德育体系,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一”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学校一切工作都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检验育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建立“一”个德育综合评价系统,建立健全德育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评价育人体系。形成完善的“三全育人”途径,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以“有知识、有技能、有素养”三维度为支撑,努力形成以“新起点、赢未来”生涯指导、全员育人导师制励志教育、“高光时刻、我的荣耀”五成教育为内容的三个部分。倡导全员以“五心”即忠诚之心、责任之心、持恒之心、敬畏之心、仁爱之心为育人方法, “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响学校德育品牌。

(2)推进主题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以及新生入学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为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激发民族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构建 “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彩虹之光心理健康中心。构建网格化心理教育队伍。加强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建立心理健康中心网格化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在学生及家长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学生群体与个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创建省级心理健康活动中心。

(4)加强职业道德和创业教育,开展岗前培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做好校园创业中心的管理,引导学生诚信经营。更新学生创业园区创业项目,使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技含量。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争取进入国赛。

(5)推进学生体质达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建立全校学生体质达标标准,组织达标运动会及田径运动会,开展阳光体育及大课间健身活动。以毽球作为学校特色体育活动,以学生体质达标为依托,推动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完成体育特色项目建设。

(6)打造“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购置音乐器材、录音录像器材等活动设备,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加强社团文化建设和社团组织建设,构建一套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系,创建一批高层次、高品位的精品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7)开展好志愿者活动,实现信息化管理。根据地域、文化、所学专业等不同,积极开拓“特色”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广泛开展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九)学生管理目标(责任部门:学生处)

1.目标表述

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健全学生管理体系;规范学生行为,学生仪表端庄、言语得体、遵纪守法,能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安全保卫制度健全,措施得力,校园和谐稳定,充满活力;学生具有基本的法律、卫生、交通、消防等生活常识;学籍管理及学生资助等工作规范运行,学生诉求通道畅通,学生满意度和巩固率显著提高。

2.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分管副校长——学生处、保卫处——分校、专业系——班主任为主体的四级学生管理体系。

(2)加强规范养成教育,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认真落实学生场所行为准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做好校园管理值班工作,进一步优化校园管理值班组,严格落实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好校园及周边秩序。

(4)加强法律、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开展突发事件演练,制定各项应急事件处置预案,全面提高学校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5)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班主任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提高责任感和工作水平;重视年青班主任的培养,使其成为班主任队伍的骨干力量。

(6)打造学生会管理团队,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学生会的组织管理,完善学生会工作制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自主开展学生活动、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发挥好学生会自我管理和引领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体会成长的乐趣、成功的体验。

(7)加强团组织建设。严格按照团员发展计划发展团员,优中选优,确保新团员发展的质量。从19级新生开始,根据学生数制定五年发展新团员计划,就业班和3+2班五年分别按照10%、15%、5%来发展团员,高职班按照10%、10%、10%的比例发展新团员,确保团学比例合理化。严格、规范使用“智慧团建”团员管理系统,通过“智慧团建”系统实现在校团员全覆盖,团员管理更加规范。

(8)建立德育量化考核系统,完善量化评分标准,使学生的德育成绩精细化,考评全程化、系统化,评价生本化、综合化,全面体现学生的德育综合实力,争取做到生本德育,学生毕业时,发放德育量化综合评定等级证书。通过各类标兵、奖学金、励志之星、身边榜样评选活动,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提升学生德育体验。

(9)建立学生服务与发展中心,提高学生自主服务能力。推进值周管理办法改革,把值周和学生服务与发展中心的运行紧密结合,重视实践育人功能。

(10)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元旦文艺晚会等各类文体活动,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组织好师生“面对面”交流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诉求,广泛吸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改进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降低流失率。

(12)办好家长学校,构建1n模式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即建好一所家长学校、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条主线,通过形式多样的n种活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形成家校社共育共赢局面。

(13)加强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严把学生登记注册关,努力提高学籍管理效率。

(14)做好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在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发放效率,力争好事办好,不出差错,充分发挥好国家助学金的作用,保证每一位贫困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

(15)建立学校德育中心公众号,充分发挥公众号、家长微信群、QQ群、校长信箱、面对面等平台的桥梁作用,畅通学校、家庭、教师、社会沟通和诉求渠道。

(十)校园文化建设目标(责任部门:办公室)  

1.目标表述

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特色,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校园文化体系,实现文化育人。

2.工作措施

(1)结合校园整体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强景观文化建设,把学校建成恬静雅致,自然优美的校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2)进一步完善校园网、建立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充分利用报纸、杂志、校报、橱窗、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展示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新闻宣传爱好者活动小组,选拔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小记者。

(3)广泛宣传学校的育人理念、学校精神、校风、学风、教风等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内化于心,成为学生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力量源泉,真正树立起学校的文化品牌。

(4)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坚持诵读国学经典,开设书法课、国画、京剧、象棋、太极拳等选修课,楹联大赛、古诗词朗诵比赛、棋类比赛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5)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训场所文化建设,引进企业管理制度,强化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建立起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实训场所文化,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

(十一)招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部门:招生就业办)

1.目标表述

招生制度更加规范,招生氛围良好,生源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招生规模在现有基础上保持稳定。进一步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学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率逐年提高,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满意度高。

2.工作措施

(1)加强职业教育宣传,组织宣传队将宣传扩大到村镇、社区集市,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念。

(2)继续实行春秋两季招生;根据每年招生具体情况适当实行划线招生,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3)加强招生团队建设,完善招生责任制,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招生策略,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每年招生人数保持在1200人左右,同时视生源情况适当扩大三二连读专业和春季高考专业招生计划。2019年三二连读专业计划招生260人,春季高考专业计划招生300人;2020年三二连读专业计划招生300人,春季高考专业计划招生350人;2021年三二连读专业计划招生350人,春季高考专业计划招生450人。

(4)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结合德育课、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进一步加强对就业形式、政策的宣传引导,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宣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5)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完善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就业服务管理机制,使实习、就业管理走向稳定化、正规化、制度化。制定学生就业市场开拓方案,加强与当地优质企业的联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6)保证好就业安置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就业安置率保持在100%,2019年、2020年、2021年专业对口就业率分别达到90%、91%、92%。

(7)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就业稳定率。

(十二)财务工作目标(责任部门:财务处)

1.目标表述

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挖掘潜力,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争取资金最大化,依法理财、完善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监督检查、强化预算约束,做到应收尽收,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打造一流的教学品牌服务。

2.工作措施

(1)全面加强预算管理

严格遵守预算法,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事项,未列入预算的经费不得支出。严格决算管理,做到收支真实、数额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2)规范政府采购管理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各项规定。科学编制政府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严格实施经费支出和资产配置标准,不得无预算超预算采购。按规定确定采购方式,执行采购程序,对达到公开招标限额标准的项目,必须实行公开招标,严禁拆分项目规避公开招标。

(3)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上级拨付的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按用途使用,加快各类专项资金的支付进度,特别注意专项资金支付进度的时间节点。不得将专项资金支出与学校其他支出混记,确保专项资金专账核算。不得随意调账变动支出、随意修改记账凭证、以表代账应付财务审计和检查。

(4)认真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

认真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全面推行使用公务卡,学校教职工外出培训、开会、购物能刷公务卡的要刷公务卡,减少现金提取和使用,严禁违规大额付现切实提高公务卡使用率。

(5)认真抓好常规工作:

严格执行上级财政政策和学校财务制度;充分认识《预算法》的重要性,认真落实预算工作,坚决按预算法办事;各项支出必须规范,要经得起审计;做到“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加强学校的财务制度建设,形成理工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体系。

(6)规范会计核算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必须符合《中小学会计制度》的规定。往来款项及时清理。依法加强各类支出凭证、票据的审核把关,确保来源合法、内容真实、使用正确。建立健全账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财务收支审批、财务分析等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7)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加快实施“阳光财务”,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定期主动公开预决算信息,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逐步推进学校财务年报制度。建立健全公开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做好财务信息公开工作。

(十三)安全工作目标(责任部门:安全办)

1.目标表述

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安全工作组织机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及防盗防爆和防突发性事故为重点,加强安全教育、自防自救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全力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安全,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着实行一票否决制。

2.工作措施

(1)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学校与各处室、专业部、各分校,各专业部与各班,各班与每个同学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主任常抓的三级安全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安全工作职责。建立一支专职的学校安全及综治工作队伍,动员和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共同做好学校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修改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微机室安全使用制度》、《防火防灾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保卫人员岗位职责》、《保卫人员交接班制度》、《全天候值班人员职责》、《安全防范制度》、《寒暑假值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并将各种制度和规定全部上墙,时时处处以制度规范行为。

(3)加强学生管理,做好校园保卫工作。调整校园管理值班组,确保每天有1位行政领导值班,挑选责任心强的教师充实到校园管理值班组,制定完善校园值班人员岗位职则,值班教师定岗定责,分工合作,对学生进行全天候立体管理,全力防范校园发生的突发事件。

(4)加强学校防疫安全管理。首先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要本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措手不及,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全面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按照学校分工情况,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合作管理的基本原则,明确工作职责分工,责任落实到人,要密切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加强与教体局、卫健局、疾控中心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信息,获取专业指导,加强联防联控,积极配合医疗卫生部门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报告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有效处置疫情。

(5)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学生校内外严格遵守法规。校园内执行靠右走制度,教师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出入校园,要慢速行驶,拥挤时段要向学生避让,让学生先行。学校每天安排值班人员在学生放学出校时进行指挥,防止意外交通事故发生。不组织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不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会活动。

(6)加强食堂卫生管理,保证师生饮食安全。完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完善食品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规定。严格校内饮食服务人员的条件,对饮食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体检。严格食堂进货渠道,坚决杜绝“三无产品”流进校园。严格执行食品制作、摆放、出售工作流程,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根据卫生部门的要求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按国家统一规划方案和指导原则,组织学生群体性预防用药。突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及冬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

(7)加强防震防灾安全教育,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制定防震紧急预案,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建立紧急情况下的24小时值班制度,对校舍、房屋及有关基础设施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认真排查学校校舍防震质量问题,并针对排查中发现的校舍质量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整改。继续健全各种防震安全教育制度,将防震教育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认真学习防震安全知识材料,对全体师生进行防震知识教育与宣传,特别是紧急疏散时的救生知识。继续组织师生进行防震减灾演习,强化学生应对地震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8)加强校园防盗安全管理。要加强对重点科室功能室的管理,做到制度齐全,措施到位。会计室不超标准存放现金,严防盗窃事件发生。严格落实教职工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值班人员应按时到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擅离职守。值班人员要熟知报警装置和报警方法,做好值班记录。学校领导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要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保证紧急情况下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

(9)加强电器、消防、体育等设施管理,定期排查隐患。加强校园用电设备和线路规范化建设,电气设备工作性能正常,动力与民用线路分路使用,无超负荷或缺相工作现象出现。加强校园内消防设施建设,严格按照要求配备消防设施,在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置消防疏导、警示标语,教学楼配备消防灭火器。定期对消防设施、电梯、锅炉供暖设备等进行检查,对损坏的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随时更换过期的灭火器。学校分批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组织师生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制定各项应急预案,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测、检修,教师上体育课前要认真检查所用的体育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在绝对保证学生使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使用。

(10)加强校舍安全管理。落实校舍定期检查制度,把检查作为做好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定期进行校舍勘验检查,发现险情应立即处理。要定期检查楼道、楼梯的各项设施和照明设备,组织学校电工对教室、宿舍、食堂、办公室、实验室电路进行检查,更换老、旧电线,教育学生保护学校照明设备,坚决消除管理安全隐患。

(11)加强警校联合,维护校园周边地区稳定。坚持落实周末值班教师迎送学生制度,防止学生往返学校途中出现打架、被社会闲杂人员敲诈、抢劫、侮辱等事件发生。积极同派出所、社区联系,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学生处每学期一次对校园周边的网吧、录像厅、台球室、歌舞厅进行一次摸底,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把侦破盗窃、敲诈、抢劫、侵害师生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工作重点,严厉打击针对师生的杀人、伤害、强奸、抢劫、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铲除校园及周边存在的流氓团伙和黑恶势力。

(十四)总务工作目标(责任部门:总务处)

1.目标表述

加强校舍、教学辅助设施、生活设施、体育设施、用水、用电、消防等的日常维护与维修。做好学校基本建设工程。强化学校用电、消防、食堂、物业的常规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工食堂财物管理制度,强化服务意识。加强物业公司监管、促进校园绿化、净化建设,改善校园环境,促进宿舍管理再上新台阶。

2.工作措施

(1)明确职责范围,强化个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理顺现有财产管理制度,完善维修耗材领取制度。不断强化总务人员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全体教职工满意度达到90%以上。加强对师生进行爱护公物的宣传和管理,使公物的损坏率下降10%。

(2)进一步改善食宿环境,做好日常维修工作。对学生食堂操作间和售饭区进行改造;利用太阳能解决住校生洗澡问题;对学校部分年久失修的门进行更换。

(3)强化对物业公司的监管。委托物业公司所辖区域设施的维修;督促物业公司对学校绿化区域做好浇水、喷药、施肥等管理,做到及时补种补植;加强保洁区域卫生及宿舍管理工作;征求师生对学校绿化的建议,进一步补种花草树木,提升学校绿化水平,争创花园式学校。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将本规划作为学校今后工作的行动纲领,广泛宣传发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规划》的主要内容,取得全体教职工的支持,将“学校发展靠教师、教师生存靠学校”的理念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激发为实现规划目标而努力工作的热情,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良好局面,保障规划的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管理实施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各分管领导、系、处室具体组织实施,教职工全员参与。

组  长:李少鹏

副组长:刘克军 杨克林 刘其林

成  员:周加光  李胜华 于闻国 张博群 李杰 范素丽 袁鹏 薛文美 张前锋 李宗宝 韩世吉 伊海港 翟德兵 陈心刚 李忠兰 戚思战 王镇

各处室根据学校总体规划拟定年度工作目标,经学校审核后执行。学校及时做好各阶段的规划检查验收工作。

三、制度保障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部门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进行反馈;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保障教职工全员参与;建立动态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提高,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实行规划执行情况年度自查自纠制度,每一年度学校将组织各分校、各系、各处室开展一次五年规划年度自查自纠活动,对照规划要求和目标,逐项说明落实情况,对未能完成年度规划目标的,要查找原因,分析情况,积极寻求补救措施,以保证规划能得以顺利实施。

四、资源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上、财力上的扶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财经纪律,优先保障规划所需资金到位;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各项硬件设施及设备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202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