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二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7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川区教育体育局
答复时间: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川教体复字〔2017〕67号        签发人: 牛少健(A)

对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康成斌、王春华、李娜、张红卫、李清河、袁延民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该提案对我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念和方法传统文化是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本,是民族智慧的精华,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它是优秀的民族品质、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民族礼仪的总和。2014 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16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教育工作。《山东省德育一体化实施纲要》,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四轮驱动之一,让传统文化回归中小学教育,既是对“去中国化”现象的纠偏,同时也能使中小学生领悟传统文化之美、汲取传统文化养料,从而更加全面地发展。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使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其在经典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是培育坚定民族信仰、坚定爱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奠基。
  二、关于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说明
  淄川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人的教化作用,四德工程、三风建设等活动有力的推动了全区道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作为中小学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特别是立足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的道德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我区各中小学立足于德育目标,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学校文化、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相结合,探索和实践德育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文化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等,营造积极向上、知识内容丰富的文化氛围,区实验小学、杨寨中学、洪山中心校、昆仑中心小学、西河中心校等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营造了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达到了文化育人的目的。在推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以《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课题为抓手,在全区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鼓励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优秀文化相结合,开发中华传统文化和齐鲁文化、聊斋文化、陶瓷文化、梓橦山文化等相结合德育课程,加强传统文化课程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定期组织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及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展示传统文化魅力,培育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开足《中华传统文化》地方课程课时,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以课程为依托,让传统文化润泽心灵,实现其育人功能。一是充分发挥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教育主阵地作用,在传统文化课程学习、经典诗词、古文阅读欣赏和传统文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加强落实措施,推动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探究。推广实施“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德育新模式,在品德课程、主题班会、实践教育中充分融入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推动淄川德育品牌建设。二是开发建设学校特色课程。在全区推进开展经典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各学校探索实验特色课程建设。实验小学经典吟诵、朝闻道课堂,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千字文,弟子规,诗经,论语都是主要的传统文化课程。鲁泰洪山小学立足于本地文化特色的“蒲学”教育,将蒲松龄引入了课堂,让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自然生发出浓烈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松龄小学实施“亲近古诗文”经典工程,每天早读或课前5分钟引领学生亲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商城路小学通过开设传统文化、阅读、书法等课程,使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发挥信息化微平台作用,通过乐教乐学、wawayaya读书平台、“我爱读吧”展播平台、微信平台等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展示学习成果,教育效果更明显。
  (三)创新主题活动教化作用。一是创新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如实验小学南校区的开笔礼、毕业礼,高中学校的成人礼、送别礼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意义。二是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利用家校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育人活动。全区开发建设了节日资源库,各中小学中分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父母,践行孝心”的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阅读平台,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评选,通过诵读名家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让文化经典占据学生的心灵,注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化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同时指导家长营造家庭读书的浓厚氛围。
  (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有效方式,我区积极鼓励各学校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成效。在全区开展了文明出行实践教育、“三爱”教育实践活动,松龄小学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语文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松龄路分校学校引入八段锦、实验小学的武术操、北关小学的扇子舞、开发区中心小学的竹竿舞作为课间操,将传统文化用于强身健体。商城里小学、龙泉中学、师专附中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感受家乡优秀的文化的魅力。同时各学校发挥少年宫平台作用,开展快乐周三第二课堂,开设戏曲、腰鼓、武术、剪纸、国画、象棋、陶泥等各种传统文化学习实践活动,艺术、体育课程丰富多彩,提高了传统文化教育成效。
  三、今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计划措施
  (一)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教育,进一步加强传统节日、传统技艺、传统经典文化的教学和实践,培养年轻一代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其在经典浸润下形成良好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鼓励有基础、有能力的学校开展聊斋文化、梓橦山文化、苏秦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乡情意识。加强与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师专等高校联系,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走进校园、深入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指导。
  (三)积极争取文化、宣传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传统文化,特别聊斋文化、梓橦山文化等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专业人士支持。落实本地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政策,扶持中小学进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文娱活动,强化传统文化的宣传引导等等,形成教育合力,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教育效果。
  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教学研究室
                                  2017年7月20日

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