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驻淄川高校与淄川区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三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20240054
建议人: 刘悦、许健、马宇飞、崔哲、李清河、赵虎
主办单位: 淄川区科学技术局
答复时间: 2024-07-29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40054号提案的答复

川科发〔2024〕14号                      签发人:韩敬艳

 

 

刘悦、许健、马宇飞、崔哲、李清河、赵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驻淄川高校与淄川区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是促进学校与企业研习合作。结合淄博师专、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在陶瓷艺术、智能制造专业优势,挖掘我区陶瓷、制造企业实际需求,通过企业调研,征集企业在课题研究,实习实训等方面需求,探索以学校、企业共同建立研习基地等形式的活动,促进企业与驻淄川高校师生的交流合作。

二是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积极谋划开展专项对接交流会、论坛等产学研活动,通过举办活动促进校企双方加深了解,并结合学校专家研究领域、方向等情况,重点向企业推荐有合作意愿的高校专家。

三是鼓励企业开展聘任高校教师挂职工作。依托企业需求及专家意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聘任相应专业的高校专家到企业挂职“科技副总”,助力企业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29日     

 

(联系单位: 淄川区科学技术局,联系人:赵远航,联系电话:0533-5161797)

关于促进驻淄川高校与淄川区 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提案理由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淄川区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大量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淄川区在人才引进方面又面临着诸多客观难题。 驻淄川的高校——淄博师专和山东水利技师学院,近年来注重寻求科研成果转化,注重探索服务地方发展的路径,尤其是面向淄川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两所高校希望能够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和决策咨询,为淄川区的行业、产业、企业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服务。 以淄博师专为例,除了通过2021年成立的淄川区教师发展中心继续开展传统的与小学、幼儿园的教育类合作,基于现有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中心力量,还可以开展如下的合作:1.与地方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实行双向互动;2.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对淄川的认可度;3.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园与淄博师专聊斋文化研究中心、聊斋俚曲非遗传承平台的合作;4.淄川区服装城与淄博师专跨境电商专业的合作;5.淄川区城市标识、园林景观设计等与淄博师专美术专业的合作;6.淄川区各陶瓷企业与淄博师专陶瓷学院的合作;7.淄川区各养老机构与淄博师专老年护理专业的合作;8.淄川区妇幼保健院与淄博师专婴幼儿托育专业的合作;9.淄川区博物馆与淄博师专文物修复专业的合作;10.各企事业办公系统与淄博师专人工智能专业的合作;11.淄川区图书馆、档案馆与淄博师专图书馆的合作;12.淄川区民政局与淄博师专人文学院开展淄川地名共研共建的合作;等等。以上所列活动,有些已经开展多次合作,如与蒲松龄纪念馆的合作;有些已达成合作意向,如与淄川区民政局的地名文化研究。 此外,还可以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活动。目前,两所高校在校生各有一万人左右,这些学生大部分是来自于外省市。以淄博师专为例,近三年共录取9846人,其中淄博籍学生仅749人,占比7.6%,即平均每100人中有7个本地生,93个外省市学生。这些来自外省市的学生对淄川充满了好奇,在求学阶段的节假日,会经常到淄川区购物、游玩。建议在新生入学之际,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淄川市场监督管理局、淄川服装城等与高校开展互动专项活动,如推荐淄川游览线路,推荐本地特色小吃店、服装店,发放景区门票优惠券、购物券,节假日开通游览免费专车等,吸引学生打卡拍照,宣传淄川。 总之,发挥高校的专业人才优势,发挥当代高校大学生自媒体宣传的作用,精准对接淄川区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产生多方面的效益。 目前存在的问题:1.互相之间缺少了解。地方企事业单位不知道高校能为地方做些什么,很多高校教师也不了解淄川的需求。2.高校与地方之间缺少沟通和联系,缺少信息交流渠道,淄川企事业单位的需要,无法迅速、直接地反馈给高校相关技术人员,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也面临着不知与谁对接的问题。现有的合作多是零星的个人之间的对接,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缺少成系统的官方为主导的合作。3.缺少人员的互动。例如高校教师到淄川区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选派教授定向、定点学校指导教育教学研究,或者淄川区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中小学的拔尖教师到高校兼职教学或开展科研合作,这样的活动几乎没有。 二、建议 (一)区政府牵头成立与驻地高校协同发展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成立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开展高校发展专题研究讨论,建立长效机制,把淄川区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和高校发展的意愿对接起来,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技术优势和淄川区地方的资源优势,校地融合,助力淄川区的全面发展。 专班人员需要开展的工作有:1.摸底。了解高校科技人员的专业优势,了解淄川区企事业单位的需求;2.对接。主动为二者牵线搭桥,策划合作方式,推进实质性工作。通过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实现高校和地方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让双方更加了解彼此的优势和需求;3.引导。熟悉国家政策,把握最新动向,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做法,引导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多种形式的合作。高校和地方政府可以共同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双方开展深入的合作项目,推动科研成果在地方的应用和转化;4.活动。定期举办产学研对接活动,让高校和淄川区企事业单位有更多的机会面对面交流,探讨合作的可能性。把二者的资源互相作为后备力量,在淄川区或高校遇到突发情况或重大问题或需求时,可以立即进行联动,相互扶持、助力。例如2023年聊斋园游客激增时,可以协调高校学生志愿者;5.责任。建立责任体系,划分专班人员对接高校的哪些人员和地方的哪些企业,明确职责,不流于形式,真正产生效益;6.反馈。定期对合作项目进行评估,收集双方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合作方式,确保合作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7.宣传。加强对合作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双方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加入到合作中来;8.评估。对专班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根据工作效果和反馈意见进行奖惩,激励专班人员更好地为校地合作服务。 (二)建立毕业生实践基地 有关部门利用现有政策条件,根据驻地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生情况,多渠道建立毕业生就业实践基地,例如在我区中小学建立师范类和体育类学生实习基地,特别是优先给淄川籍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践岗位; 依托淄博师专文旅学院专业优势,提升我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研学活动的层次和内涵;鼓励有意向的企业与高校对接,通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实践和邀请企业专家到高校讲座等方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淄川企业,热爱企业,最终留在淄川,提高驻地高校毕业生留淄率,达到人才聚集的目的。 (三)开展联合培养和双向挂包制度,建立人才共享机制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鼓励驻地高校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和科研服务优势,加强与当地人才的培养和产业的合作。建立健全融合发展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等合作制度,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文史方面的交流合作,比如将淄川近代四大书院史料纳入淄博师专展馆展出,助力师专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校与地方双挂职制度,推动教体系统拔尖人才到师专兼职授课,促进高校与地方人员互动交流。 (四)加强教育科研联合研究 教育系统与淄博师专联合建设中小学和学前教育教科研基地,发挥师专学术资源优势和学前专业特色优势,提升我区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科研水平,并将师专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优先带入我区中小学课堂,提高转化率和推动成果的实践检验。 (五)加强聊斋文化合作研究和开发力度 结合去年掀起的聊斋热,教育系统与淄博师专共同建设聊斋文化研究中心,定期开展学术论坛、专题研讨会、聊斋文化讲座,利用师专中文系的教授优势和剪纸等特色优势,推动聊斋文化进中小学校园,提升聊斋文化的本土普及度,在本地青少年中深植聊斋文化的种子,培养本地文化自豪感。 (六)加强淄博师专附属各类学校的集团化、高品质发展力度 校地共建,形成合力,推动淄博师专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形成集团化发展、区域内高品质学校,打造淄博师专附属各类学校教育品牌,并在师专升本成功后,协力推动成立附属高中,利用淄博师专教育学术资源优势,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教育名城体系。 审查意见:同意立案 处理意见:由区教育和体育局、区人社局、区科技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商务局办理 提案者:刘悦、许健、马宇飞、崔哲、李清河、赵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