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成果公布公告 | ||
---|---|---|---|
索引号: | 11370302004216378B/2018-517350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18-02-07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罗村镇人民政府 |
2017年11月3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内容予以公布。
2017年11月3日
《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简介
一、总则
1、规划期限
2016年至2030年。
近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展望:2031~2049年
2、规划范围
分为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
镇域总体规划:罗村镇行政辖区,区域范围约64.3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11.22平方公里,远景控制范围约16.43平方公里。
3、规划目标
以现有水泥、建陶、化工、机械、耐火材料等工业经济为基础,大力发展高端建陶产业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战略新兴产业,增强城镇综合实力,建设“经济强镇”;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生态良好、山水特色的“宜居城镇”。
经济发展目标:
至 2030 年,①年人均GDP 达20万元;②R&D 经费占GDP 比重不低于2.5%;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低于30%;④资本产出率不低于0.5%。
人民生活发展目标:
至 2030 年,①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达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②基尼系数低于0.35;③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15%;④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2%;⑤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100%;⑥人均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4 年;⑦人均期望寿命不低于82 岁;⑧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20%。
生态文明发展目标:
至 2030 年,①万元GDP能耗低于0.4 吨标准煤;②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5立方米;③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0.4吨;④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不低于24 亿元/平方公里;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⑦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不低于97;⑧镇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7㎡/人。
二、城镇性质和规模
1、城镇性质和职能
依托三大园区,山水资源,人文底蕴,形成淄川区东北部产业重镇、毗邻淄博中心城区南部区域的重要建陶与新材料产业组团、生态休闲宜居的特色城镇。
2、城镇规模
(1)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到2020年镇域人口7.51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2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到2030年镇域人口11.83万人,城镇人口达到9.3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9%。
到2049年镇域人口13.7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0.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0%。
(2)城镇建设规模
近期(2020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6.05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115平方米/人。
远期(2030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11.22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人以内。
远景(2049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为16.43平方公里。
三、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1、镇村体系结构规划:
远期罗村镇形成“镇区——镇区社区——农村社区——特色村庄”的镇村体系结构。
“一镇”:中心镇区。
“镇区社区”:大窎桥社区、罗村社区、黄崖社区、洪五社区、中铝社区等。
“农村社区”:中心镇区外围的官庄、南韩、聂村、史家庄、暖水河、道口、演礼、泉子、东刘、肖家等社区
“两个特色村”:保留梁家村和千峪村。
2、镇域规模结构:
规划远期(2030),中心城镇人口9.35万人,农村居住人口2.48万人。
3、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
铁路:张博铁路支线,设有货运站。规划保留并扩建罗家庄火车站站场。
高速:规划淄博至临沂高速公路复线。
省道:S102,S235在镇区相交。根据淄博市总体规划,调整省道湖南路至建设区东边界。
(2)镇域内部道路规划
规划镇域内部道路系统由镇域联系道路、镇区道路及村道构成。
镇域联系道路为罗村镇与周边城区及乡镇片区联系的主要道路。规划镇域联系道路主要有秀川大道、罗双路、蟠岭山路、罗成路、南山路。
镇区道路为规划镇区的内部路网,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体系构建,主要采用方格网形式。镇域联系道路穿越镇区段一般规划为主干路。
4、城乡产业发展与产业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战略
规划确定了罗村镇“工业强镇,农业固镇,旅游美镇,三产富镇”发展战略。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促进就业、提升效益、自主创新为产业发展方向。逐步实现工业集聚化、农业产业化、服务业高端化。
(2)产业空间布局
罗村镇域规划形成“一镇、二翼、四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镇”:镇区核心区。整合现状罗村镇区、窎桥社区、河东社区,以及铁路物流园,打造镇区核心区,以居住、公共服务、仓储物流等功能为主,承担镇级公共服务功能。
“二翼”:东西两片工业园区。以建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区为平台,整合现有工矿产业用地,升级产业门类,成为带动镇域经济发展驱动双轮。
“四区”:东部山地生态发展区、南部梓橦山-田园风景区、北部生态田园区、东北部中铝产业园区。其中的风景区和人工湿地区的非核心区域内可结合生产及旅游发展需要,少量布置服务设施用地。
四、镇区规划
1、用地布局规划
形成“四区聚合、十字拓展”的结构。
以公共服务、生活及工业生产、物流四个功能区为主,集中布置全镇主要的镇级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核、一廊、四片、多轴”的布局体系。
1、“一核”:以秀川大道为轴线,在其沿线打造行政文化、商务办公中心、商业休闲中心整合的产居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生产力服务业,服务产业园区。
2、“一廊”:加强锦川河两侧生态保护,打造沿锦川河生态景观廊道。
3、“四片”:打造中部特色小镇、西部新材料工业园、东部建陶产业园、北部中铝产业园四个片区。
4、“多轴”:以秀川大道(湖南路)作为城镇发展主轴;102省道、罗成路、罗千路作为城镇发展次轴,引导中心镇区发展。
2、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为191.30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7.05%,人均20.5平方米。主要包含窎桥社区、黄崖社区、洪五社区、罗村村社区、河东社区、中铝社区等。
3、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69.0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6.15%,人均用地7.38平方米。
4、工业用地规划
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罗村原镇区东西两翼,包括新材料工业区、建陶产业园区;淄川区新材料园区定位为淄川区级新材料园区,建陶产业园区定位为市级建陶产业示范发展片区,全面实践创新示范发展理念。高水平建设展示、研发、品牌生产的创新型示范园区。中铝工业园进行组团式发展。在102省道以北,秀川大道以东,形成对接淄博市主城区南部片区的重要产业平台。规划总用地面积515.86公顷,
5、仓储用地规划
规划张博铁路支线及102省道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仓储功能,在淄川区新材料园区集中设置仓储物流用地。规划物流用地面积19.94公顷。
6、对外交通规划
至规划期末,对外交通用地面积达32.27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2.88%,人均用地3.45平方米。
102省道、235省道、淄博至临沂高速公路复线是主要的区域性交通线路,罗双路、罗南路、罗千路也承担着重要的对外交通联系功能。规划结合淄博市总体规划将235省道功能从现状湖南路东移至镇区东边界,缓解镇区中心过境交通压力。
7、道路系统规划
罗村镇区内部远期主要形成以秀川大道、锦河路两条生活性主干道为骨架的方格式路网,镇区内部多条横向道路与外围过境通道相接,镇区内部交通可迅速进入对外交通。最终形成舒适、快速的内部交通结构。
规划镇区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主干路红线控制宽度30~60米,两侧控制10-20米绿化带;次干路红线控制宽度为30-40米;支路红线控制宽度为20-24米。
8、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利用罗村镇锦川河、暖水河的滨河景观、城镇周边山体,合理布局发展,形成完整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网络系统。至规划期末,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0.4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6.28%,人均绿地7.53平方米。
9、给水工程规划
罗村镇用水由一干渠净水厂和河庄净水厂供给。镇区给水管网根据规划期内用水规模,结合现有给水管网布置情况和市政工程建设情况合理布置,以环状布置为主,形成多个配水环网,以确保供水安全。
10、排水工程规划
远期镇区全部采用雨、污分流制。设罗村污水处理厂1座,位于锦川河中部,秀川大道以东,102省道以南。
11、供电工程规划
保留现状220kv千峪变、110kv城南变、5座35Kv变电站,新增新材料产业园220kv、110kv变电站。新增5座35 kv变电站。调整中压配电网,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
12、通信工程规划
预测规划期末镇区电话交换机安装容量为9万门。罗村镇各移动通信系统、话务交换均由设于中心镇区的电信中心负责交换业务。
罗村邮电支局于中心镇区,现状镇政府北侧。负责区内邮政业务。
13、供热工程规划
远期供热由片区燃气锅炉房与热电厂剩余热产能承担。
14、燃气工程规划
罗村镇由LNG燃气调压站承担供应天然气。全镇有聂村村、道口村两座天然气调压站,供气范围主要是企业和部分村村民用户。规划新增建陶产业园天然气调压站2处。规划期末普及率达到100%。规划期末居民用气量为2.8万立方米/日。
15、消防规划
于中心镇区设置一级普通消防站一座。
北部与中铝产业园区共设一处消防设施,弥补工业专业化消防的不足。
16、防洪规划
依据《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罗村镇按20年一遇设防。
17、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m,镇区主干道作为主要疏散通道;各类广场、停车场、中心公园和体育场用地空旷,可结合作为避难场地,防灾避难场地的服务半径300—500m。
18、人防规划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规划要求对已建人防工程的现有地下空间进行加固改造,同时新建项目的人防工程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公布主要图纸目录
01镇村体系规划图
02镇域道路系统规划图
03镇域公共设施规划图
04镇域产业及空间职能规划图
05镇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06镇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07需要公布的其他图纸(如历史文化名镇需要补充公布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