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罗村镇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 | ||
---|---|---|---|
索引号: | 11370302004216378B/2024-5477281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9-26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罗村镇人民政府 |
202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罗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经济下行等各项不利因素,抓收入、优支出、惠民生、保重点、兜底线,实现财政平稳健康运行,财政预决算任务圆满完成。
(一)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23年全镇实现税收收入32819万元,同比增长5.32%,实现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24万元,同比增长12.05%。主要项目收入情况是:增值税8935万元,企业所得税4068万元,个人所得税170万元,资源税99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082万元,房产税257万元,印花税289万元,土地使用税2664万元,教育费附加460万元。
(二)财政支出完成情况
2023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支出10132万元。分项支出明细为: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21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132万元;
教育支出5105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57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5万元;
各项民生配套支出1014万元;
卫生健康支出197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368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289万元;
农林水支出925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10万元;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93万元;
自然资源等支出3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万元。
收支平衡情况: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转移支付补助、各项专款等收入后,收入总计为21867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等支出11735万元,镇级可用财力10132万元。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32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023年我镇在财政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这主要是镇党委对财政工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指导的结果,是全镇各行各业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回顾一年来的财政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一是全力以赴抓收入,财政收入稳中向好。一方面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涵养后备税源。设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实行“一企一策”靠前服务,润驰、九为等6个总投资达27.2亿元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开工。金元晶瑞智慧物流及能源港项目落地投产,抢占新能源赛道。另一方面树立“未雨绸缪、积谷防饥”的两手抓意识,防止税款流失。对临界企业落实注册地与经营地权属,避免异地纳税情况发生。对辖区内异地纳税企业落实属地管理,防止税款流失。
二是统筹兼顾促发展,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紧紧围绕镇域五大发展片区定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存量、扩增量,在牢牢端住传统产业的饭碗同时,大力扶持发展新兴产业。2023年,罗村镇完成工业产值57.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1亿元,同比增长47.86%,完成批发业销售额17.54亿元,同比增长6.23%;完成零售业销售额1.1亿元,同比增长81.94%;完善招引机制,加强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以链招商。成立项目招引工作专班,根据园区和产业规划定位,主要领导带头外出招商8次,重点引进符合带动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好项目及相关配套企业,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2023年,新引进过亿元项目5个,累计立项金额21.9亿元。在谈项目10个,在罗村落户开工的优质企业2个,达成初步意向5个,2023年获评全区招商引资突出单位,在淄川区第四季度项目建设“五大比拼”中获评先进单位。
三是多措并举惠民生,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坚持“财政为民,民生优先”的原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建成环村休闲带、文体公园、向日葵花海等休闲景观场所4处,绿化维护33万平方米。修建“四好农村路”、建设污水处理管网、建设供暖项目、改善路域环境等。全力推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湖南路路灯安装工程,在湖南路两侧规划电动自行车停车位1500余个,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确保镇域环境整洁有序。为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优质化水平,建设河东村、洼子村、道口村民生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投资100余万元对大窎桥村9户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完成下黄村、于家村、洼子村、河东村的水毁桥梁修复工程,方便周边村民出行。梳理贫困户房屋情况,投资40余万元对10户贫困户的住房进行改造。持续推动洪五棚户区改造,协调解决洪五生活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停工问题。
四是推进财政改革,治理效能有效提升。 一是以部门预算编制为“切入点”,抓住“ 项目入库、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完成” 五个关键节点,突出成本绩效管理,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地服务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是 全面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我镇资产家底,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过去的一年,我镇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受多方因素制约,财政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刚性支出不断攀升,收支平 衡压力不断加剧;强化零基预算理念、切实过紧日子仍需久久为功;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预算一体化改革需进一步做实做细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