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 淄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
索引号: 11370302MB2866625W/2021-517028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7-21 发布机构: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淄川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

发布日期:2021-07-21
  • 字号:
  • |
  • 打印

淄川区市级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规划

(2021~2024年)

 

淄川区人民政府

 

2021年7月8日

 

主要编写人员

 

 

 

批准:张明海

 

审核:段正涛

 

校核:翟雯雯

 

编制:段正涛、翟雯雯、张振波、安鹏、张金晓、孟宪光

 

 

 

 

 

 

山东农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2020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 规划概要

一、规划基本情况

二、规划依据

三、综合评价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

二、必要性

第三章 基础条件及产业发展分析

一、淄川区基础条件分析

二、园区基础条件分析

三、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四、产业园创建优势

第四章 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基本原则

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分区功能定位

一、空间布局原则

二、分区功能定位

三、空间布局

第六章 发展任务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现代要素高度聚集,现代技术和装备高度集成

三、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四、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辟农民增收新来源

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七章 园区主要建设工程

一、优质商品猪聚落工程

二、创新研发与科技支撑工程

三、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四、饲料加工工程

五、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六、产品交易中心及电商服务平台工程

七、智慧农业工程

八、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

九、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十、品牌化培育工程

十一、休闲牧业与观光体验工程

第八章 创建实施计划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

三、年度实施计划

四、效益分析

第九章 组织管理、运营机制

一、组织管理

二、运营机制

三、宣传推广

第十章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一、财税政策

二、金融政策

三、土地政策

四、人才支撑

五、创新创业

 

 第一章 规划概要

一、规划基本情况

(一)园区名称

淄川区市级现代畜牧产业园

(二)申报主体和建设单位

申报主体:淄博市淄川区人民政府

建设单位: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山东翔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淄川寨里蓼泉畜禽养殖场、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海峰养殖场。

1.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22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上甘泉村村委北500米,注册资金壹仟万元整。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蔬菜种植、糖料作物种植、薯类种植、棉花种植、草种植、中草药种植、橡胶作物种植、豆类种植、畜牧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畜牧渔业饲料销售、牲畜销售、树木种植经营、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种畜禽生产、饲料生产等。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于1998年在深圳上市(股票代码:000876),新希望六和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重发展,业务涉及饲料、养殖、肉食及金融投资四大业务板块,是中国最大的农牧企业。公司秉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企业使命,布局和完善安全健康的大食品产业链,全面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产业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2.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

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2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将军路街道办事处前来村266号,注册资金捌仟陆佰捌拾陆万元整。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牲畜批发、肥料批发、蔬菜种植、水果种植、中草药种植、谷物种植、谷物批发、新鲜蔬菜零售、种畜禽生产、种畜禽经营、牲畜饲养、肥料生产等。

3.山东翔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翔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04月20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蓼坞村,注册资金壹仟万元整。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农产品销售、畜禽养殖等。

4.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

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05月10日,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公义社区招村山,注册资金拾万元整。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猪屠宰、加工、销售等。

5.淄川寨里蓼泉畜禽养殖场

淄川寨里蓼泉畜禽养殖场成立于2018年01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甘泉村东,总投资5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畜禽养殖销售。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主要建设猪舍、办公及生活区、污水处理、人员车辆洗消间及化验室、配电室等。

6.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海峰养殖场

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海峰养殖场于2015年建成投产,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河村西南,占地面积911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设计养殖规模4000头。

(三)规划区域

产业园核心区位于淄川区昆仑镇、岭子镇、西河镇、龙泉镇、寨里镇、罗村镇等,规划面积约780000亩,核心养殖区面积2500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2390亩。涉及昆仑镇上甘泉村、龙泉镇圈子村、西河镇苗峪村、岭子镇沈家河村、罗村镇道口村、寨里镇甘泉村、蓼坞村等7个村,辐射带动周边相关区域。

 

 

(四)规划期限

2021~2024年。

(五)总体目标

通过创建,淄川区将围绕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布局,构建集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饲料加工、冷链运输、淄川“富硒猪肉”品牌创建和生态农业循环种植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猪全产业链,最终打造成为生产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带动淄川区全域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淄川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

(2)《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3)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9)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12)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13)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

(14)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19〕6号);

(15)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16)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

(17)《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18)《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9)《山东省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鲁政发〔2020〕1号);

(20)《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1〕44号);

(21)《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年)》;

(22)《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2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智慧农业发展的意见》;

(24)《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意见》(鲁政办字〔2020〕141号);

(2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现代高效农业专项规划(2018~2022)的通知》;

(26)《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27)《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2021年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

(28)《关于印发淄川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的通知》。

 三、综合评价

该现代畜牧产业园规划以国家、省、市、区(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政策为指导,立足淄川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现有发展基础及发展机遇,建设淄川区领先、淄博市突出、省内一流、优势和特色产业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现代畜牧产业园。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可行,项目建成后预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产业园建设完成后,会形成加工、贮藏、冷链物流等企业集聚,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丛生,品牌化及可追溯体系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局面。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并为当地财政增税、财力增强做出贡献。项目区将成为淄川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样板,助力淄川区实现乡村振兴。

该规划符合党的十九大精神,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山东工作的总要求以及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符合国家和省、市、区(县)关于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要求。规划具有超前性、科学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是淄川区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和投融资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一、建设背景

(一)国家产业政策背景

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202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部署要求,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畜牧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是新时期中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立足优势特色产业,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通过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示范带动省、市、区(县)形成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区域发展背景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作部署,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考虑农业产业园建设基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带动农民增收机制,对特色产业优势明显的优质粮棉油、现代种业、健康养殖等重点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园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领驱动乡村产业兴旺的有力抓手。

(三)地方政策背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淄博市乡村振兴片区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淄博市提高示范片区的标准化,对片区重点建设规划,对产业园区建设作出统一安排,实施整体设计,印发了《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2021年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淄川区结合实际制定各类专项规划、实施方案,科学编制全区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协同创建、一体化打造。扎实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省、市、区(县)三级联创,实施建设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等项目,提升产业层次,增加农业效益。依据当地政府的政策及综合本项目的建设,立足当地优势,及农业发展战略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本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发展。

淄川区现代畜牧产业园规划符合国家、区域、地方等政策,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和城乡融合发展大背景,是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做大做强和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二、必要性

(一)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从目前淄川区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看,农业面临的问题有:农业产业分散,龙头企业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产业链条短,增值少;农业产业的层级比较低,科技支撑少,二产和三产发展缓慢,与农业产业化机制有一定的距离;种植养殖面积较大的农产品品牌优势、效益不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进一体化经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方式,促进农业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规划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现状,依托有利的基础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品牌培育,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建立健全质量兴农的体制机制,将产业园打造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二)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的需要

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从淄川区农业生产发展情况来看,一是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产品同质化,品牌特色不明显。二是农业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条不长,大多数农产品仍作为初级产品流入市场,产业价值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产业带动性不强,缺少有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导致农业产业附加值不高。急需打造自己的区域特色农业,依托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集群和品牌,将产业园打造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业态合理,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

(三)推进生产要素聚集,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引进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及装备,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中心的农业发展方向。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必须打造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促进各生产要素的聚集。伴随加工、物流等农业产业配套的完善和发展,打造成现代化技术与装备集成区,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园集群的形成,带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效益。通过构建有机结合的种植和养殖模式,使生产、加工、收储、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将产业园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区。

(四)推进低碳、绿色、循环、高效农业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现代农业统筹考虑了各种生产要素,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现代农业产业园也是生态农业,是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在土、水、气、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安全等资源和环境方面均有严格的环境标准,这些环境标准,既包括产品本身,又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把传统生产模式改变为现代化产品的模式;能够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中各种资源的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够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生产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结合,探索低碳、节能、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探索农业的多功能性开发,实现产业与休闲观光结合,与农业示范结合、与技术推广结合、与展示育苗结合、与产品可追溯体系相结合。本园区以绿色、生态、低碳、循环为宗旨,可为本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五)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农民发展的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做好“三农”工作至关重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采取产业园发展,一体化经营管理、社会化服务等形式,对原有的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进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策划和营销机制的有机结合,使原有产业聚集,原有的同质化产品可追溯,产生品牌、认证的附加价值,使分散规模的产业方式,成为一种标准化的生产作业方式,方便技术的推广和农民技术的培养,使种植和养殖的农户有市场,有利润,有保障。以此再激发农业农村的活力,形成产业集群,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为农、惠农,带动区域农民的生产发展和就业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的成果。

 

第三章 基础条件及产业发展分析

一、淄川区基础条件分析

(一)地理位置与区划:淄川区位于淄博市中部。地处东经117°41'~118°14',北纬36°22'~36°45'。 南邻博山区,西接济南市章丘区,北与周村、张店、临淄三区相连,东傍青州市,东南与临朐、沂源两县接壤。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42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经济开发区,般阳路、将军路、松龄路3个街道办事处,洪山、昆仑、双杨、罗村、寨里、龙泉、西河、太河、岭子9个镇。

(二)地层:淄川地层属华北型,地势由南而北逐步降低,自东南至西北,出露地层由老到新。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上寒武系(凤山阶、长山阶、崮山阶)、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地层;石炭系(中、上统)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二叠系、三叠系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侏罗系陆盆碎屑岩地层;新生界第四系砾岩,松散沉积岩层。

(三)水资源:

1、地下水:淄河断陷水文地质单元位于淄川区东部,淄河与孝妇河分水岭以东至区界。该单元地下水以地下径流、人工开采、潜水蒸发排泄,部分地下水在沟谷地段以泉水形式排出地表。其它地下水均以地上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形式沿NE方向汇入淄河水系。斜腹部水文地质单元 位于淄川区中部,淄河与孝妇河分水岭以西至禹王山断裂带,该单元地下水以地上径流和地下径流形式汇入孝妇河水系。

2、地表水:淄川区境内河流自东向西有淄河、孝妇河、范阳河、青阳河4条河流,皆属小清河水系,发源于泰沂山区北坡的中低山区,由南向北流经区内单独出境,水量丰富。

(四)土壤:淄川区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和母岩的影响,总的分布规律是,自东西两翼向中部逐渐倾斜,孝妇河最低,构成淄川洪积扇,由南向北开口,成为淄博楔状盆地。自东向西依次为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褐土—潮褐土—褐土—褐土性土。由南向北分布着褐土性土(杂色砂页岩)—褐土(第四系沉淀物)—潮褐土(第四系沉淀物)。土壤类型分布与地貌类型相吻合。

全区土壤属于褐土类,下分4个亚类,10个土属,35个土种。

(五)植被:

1、自然植被:淄川区自然植被分布于东部山区及西部丘陵地区,主要为灌木丛和草本植物群落。灌木丛主要有黄荆、黄栌、连翘、羊角叶、酸枣、山榆、五角枫等;草本植物群落主要有白草、茅草、狗尾草、蒲公英、苦菜等。

2、人工植被:淄川区山区多为针叶林、阔叶林,主要树种为侧柏、刺槐。平原、沿河、道路旁多为经济林、防护林及农田林网,主要树种有毛白杨、杂交杨、速生杨、国槐、刺槐、法桐等。

3、栽培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花生、黄烟、蔬菜、瓜果等。

(六)气候:

淄川属暖温带季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大陆度67%,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旱,冬季漫长干冷。全区年平均气温l3.8℃,年平均降水626.3毫米,年平均日照2318.3小时,日照百分率52.3%,年平均霜期l67天。

(七)其它基础条件与社会经济状况

1、基础设施:目前,淄川区内,水利基础设施基本齐全,路网畅通。102省道、滨莱高速扩建、天津路南延等骨干道路竣工通车,改造提升国省道98.8公里,新建“四好”农村路628公里、“户户通”144.4万平方米。

完成气代煤、电代煤5.1万户,实施“三改三建”项目328个,惠及群众7.1万人。体育公园、南部森林公园建成开放。创新“五室六联”综合治理模式,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行动,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改造农村危房5285户、旱厕5.9万户,解决了110个村8.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示范区。城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2、生态环境:坚持综合整治、铁腕治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狠抓生态治理。近几年,区政府对建陶、耐火、铸造、化工、矿山等重点行业进行治理,建陶、耐火行业分别压减落后产能78%和62%,综合治理“散乱污”企业3604家,粉尘烟尘、化工异味等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施孝妇河全流域治理,建成张相湖湿地等一批高品质生态项目,实现河水变清、重现鱼类。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新增园林绿地32.6万平方米,绿化荒山7.9万亩。近五年来,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区二氧化硫、COD排放量分别净削减79.6%和58.6%,万元GDP能耗下降2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改善37.7%和38%,全面完成“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2020年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到223天,比2015年增加106天,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生态宜居的新淄川正逐步呈现在人们面前。

3、营商环境与三品一标:改革创新焕发新活力。近两年,新建了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增市场主体2.8万户,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荣获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3家,建成高创中心二期、中一产业园等双创平台18个。新增上市挂牌企业75家。自主培育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9人,两次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216家,“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87个,争创为全国富硒农业示范基地。

4、经济状况:202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1.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5亿元,第二产业243.1亿元,第三产业209.5亿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9.56亿元,利润25.64亿元;进出口总额66.4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23元。

预计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将突破18亿元,其中畜牧业生产总值约1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6%。

5、社会荣誉:近些年来,淄川区大刀阔斧改革,锐意进取,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先后获得了30多项国家及省级荣誉称号。主要如下:

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中国工业百强区

 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全国“弘孝示范城市”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全国双拥模范城

全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创新模式试点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中国纺织产业基地

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

中国锻压装备制造交易基地

中国淄砚之乡

中国矿泉水之乡

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

全国食用菌建设示范区

全省创业型城市

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

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区

全省文化强省建设示范区

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区

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区

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昆仑镇入选全国首批特色小镇

双杨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藏梓村评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上端士、梦泉等28个村入选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

二、园区基础条件分析

园区涉及六个镇,总体情况良好,基础设施齐全,经济、社会发展优良。

(一)昆仑镇:位于淄川区西南部,东与龙泉镇为邻,西与岭子镇接壤,南同博山区白塔镇搭界,北接将军路街道、经济开发区、周村区商家镇。镇域总面积100.73平方千米,辖44个行政村、5个社区,户籍人口8.27万人。2020年,昆仑镇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抓好新旧动能转换、特色小镇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民生社会事务各项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实现稳定发展,荣获首批省级绿色能源示范镇,昆仑创业园获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称号。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以上,税收收入约3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亿元左右。

(二)岭子镇:位于淄川区西部,东邻昆仑镇,西接济南市章丘区,南与济南市莱芜区、博山区域城镇搭界,北靠周村区商家镇,镇域面积76.28平方千米,辖27个行政村、2个社区,户籍人口3.1万人。2020年,全镇完成税收5.4亿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约2.8亿。

(三)寨里镇:位于淄川城区东,北接罗村镇、双杨镇,南临洪山镇、西河镇、太河镇,东部与青州市庙子镇交界,西部与松龄路街道交界,镇域面积117.44平方千米,辖40个行政村、3个社区,户籍人口5.51万人。2019年,寨里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8亿元,比2018年增长49.2%;完成税收3.8亿元,比2018年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2亿元,比2018年增长9.3%。

(四)西河镇:位于淄川区东南部,东接太河镇,西、南与连博山区八陡镇、白塔镇相邻,北与洪山镇、龙泉镇搭界,镇域面积129.37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4.98万人。2019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财政收入6539万元。

(五)龙泉镇:位于淄川城区东南,东同西河镇接壤,西与将军路街道、昆仑镇为邻,南接西河镇和博山区白塔镇,北靠洪山镇,镇域面积40.92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3个社区,户籍人口4万人。2019年,龙泉镇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区各项决策部署,聚焦聚力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双招双引、生态环保、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全镇完成税收2.2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5亿元。被评为山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联系点、山东省森林乡镇。

(六)罗村镇:位于淄川区东北部,东邻临淄区金山镇,西连双杨镇,南接寨里镇,北与张店区南定镇、沣水镇搭界,镇域面积63.95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1个社区,户籍人口5.32万人。2019年,罗村镇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园区、大城建、大生态、大民生、大党建”五大战略,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镇完成税收32726万元、财政收入17487万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12.30%、8.98%。

三、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经济基础扎实,产业经济发展稳健

近年来,扎实推进现代畜牧业供给侧改革和畜牧业结构调整,经多年发展,淄川区形成了以生猪、蛋鸡为主导的两大主导产业,主要优势产业是生猪。全区生猪存栏7.5万头,2020年全区畜牧业产值超过了8亿元,完成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证畜产品26个,畜产品除了满足当地需求外,极大的丰富了济南和张店等周边城市的菜篮子。

(二)畜牧业产业结构变革迅猛,发展活力源源不断

近年来,淄川区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引资力度,整合西河镇、龙泉镇、昆仑镇的低丘缓坡、废弃矿坑等土地,形成规模招商优势,以招商引资、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内知名生猪龙头企业,并不断加大本地工商资本的引导,极大的提高了我区生猪养殖的现代化、设施化、智能化水平,初步在产业园区范围内形成了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提升,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更加规范。

同时,淄川区坚持以建设现代生态畜牧业和发展高端特色畜牧业为目标,以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畜禽污染防治为抓手,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推进全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顺利完成绿色畜牧业示范县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县项目创建工作,在食品安全方面曾获山东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荣誉。

四、产业园创建优势

(一)建设水平情况

产业园目前建设4个生猪养殖场,规划建设生猪养殖基地(场)3处,并规划配套饲料加工、有机肥生产、生猪屠宰、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板块。2019年,产业园区内生猪存栏达3.9万头,占全区生猪存栏的56%。2020年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淄川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入住,农牧四大板块之一的优质商品猪聚落工程年出栏45万头)即将全部投产,预计产值在8亿元左右,实现我区畜牧业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此外由本土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的淄川寨里蓼泉畜禽养殖场、寨里翔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现代化生猪养殖企业陆续建成投产,淄川区正业畜牧养殖场、山东振海农牧有限公司等规模养殖场也不断提高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逐步在西河镇、龙泉镇、昆仑镇、寨里镇、罗村镇等地形成现代畜牧产业集群,全区畜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提升,畜牧饲养管理水平更加规范、标准。

(二)绿色发展情况

淄川区注重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生猪养殖治污设备安装与使用。淄川区与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淄川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合作,代养猪舍全部按照这两家公司标准建设,采用漏缝地板,刮粪板自动清理粪便,猪粪实现日产日清,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工程采用UASB处理工艺,进行厌氧反应,产生沼气,不仅有效的处理了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且产生的清洁沼气能源供猪场使用,最大化实现了生态循环和经济效益。

(三)环境问题治理情况

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采取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等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处置)设施,推广应用节水型、智能型的饮水技术、清粪技术、湿料饲养技术等,实现畜禽清洁饮水的健康要求,改善生猪生长环境和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各种饲料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饲料转化率提高5%~12%。同时还可减少粪污的产生和处理成本。

(四)产品质量可追溯情况

初步构建了产业园农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和安全追溯平台,积极采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全过程农产品安全质量可追溯。同时与电商平台合作,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冷储、运输卖场四个环节的供应链进行了全面升级,全链路数据监测,确保猪肉的品质最优、运输最快、消耗最低。

(五)科技支撑情况

近年来,淄川区根据当地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技能型农民,选拔聘用新乡贤为乡镇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李孝文博士团队落户淄川区,其研究方向为猪群重要疾病的流行与诊断、新生物安全防控与净化、疾病发生与恢复的经济模型等。近年来,在猪群健康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带领团队构建“生猪产业链闭环生物安全体系”,其中在猪重大疾病(ASF、PRRS、PR、PED、CSF等)的防控和净化方面建立了技术方法、评估标准和经济指标,并取得阶段成果。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非洲猪瘟防控技术体系研究)1项,集团科技攻关及总部级研发2项、研究院立项研发9项等,共获支持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至2019年度)。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篇,申报及授权专利合计10项。2018年首批入选新希望集团“百名科技领军人才计划”专家成员、获2018李曼中国“莫教授科学实践奖”,2019南农国际猪业论坛“青年才俊兽医师奖”。李孝文博士团队的入驻,为淄川区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防疫服务。

 

第四章 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聚焦聚力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建设优质商品猪聚落工程、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初深加工工程、以及冷链物流四大工程,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猪全产业链,创新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建设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引领区,示范带动省、市、县形成梯次推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思路

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生产要素高度聚集的生猪全产业链,建设由新型职业农民、代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多元生猪养殖产业业态,构建集生猪养殖、饲料加工、生猪屠宰、猪肉深加工、冷链运输、粪污回收利用为一体的全方位产业结构,充分带动周边村民,积极参与到产业链条中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间紧密利益联结的生猪产业集群。打造生猪产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淄川区乡村产业发展高地,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三、基本原则

(一)聚焦主业、集群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以高端产品供给和品牌、产品质量、产品信誉、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为重点,聚焦生猪产业,壮大优质商品猪养殖业、生猪屠宰深加工,聚合生猪养殖产业相关资源和要素,建设猪肉附加产品生产项目,创建猪肉产品品牌、推动生猪养殖粪污利用循环农业发展,推动生猪养殖一二三产业融合,降低产品成本,实现企业利润增长,生猪产业集群发展,激活镇域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加优质产品生产和供给,推进园区由传统低端产品供给和资源依托型向高端产品供给和市场导向型转变,提升园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水平。

(二)多方参与、协同推进

倡导开门办园、“有边界,无围墙”,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注重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镇政府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改善营商环境。引导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主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生猪产业,形成组织方、投资方、建设方、经营方等多方合力,协同共进的格局。坚持为农、惠农,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和就业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

(三)创新引领、融合发展

积极探索创新生猪产业发展模式,推广优质高效生猪养殖模式,提升生猪养殖业收益,加大优质猪肉品牌建设和推广,引进先进的循环农业理念,延长生猪产业链、提升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饲料加工、粪污利用等不同业态链条上的价值,重组生猪供应链,形成高效的冷链运输体系,推动生猪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降低企业成本,完善生猪全产业链参与方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到产业链增值收益。

 

第五章 空间布局与分区功能定位

一、空间布局原则

淄川区现代畜牧产业园空间布局坚持以下原则

(一)创新思路原则

 园区建设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功能定位,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锁定产业具有的关联性、互补性、共生性,各产业相互链接并促进整个园区良性循环。

(三)因地制宜原则

能够与淄川区经济产业基础相适应,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四)科技先导原则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

二、分区功能定位

产业园围绕生猪养殖主导产业,依托新希望六和集团的龙头带头作用,建设生猪规模化养殖、屠宰加工、饲料加工、电商服务、文旅休闲于一体的产业模式,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生猪全产业链,建设联农带农联结机制,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能够极大的提高淄川区猪肉产量,一方面为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猪肉保障,另一方面打造淄博市乃至山东省生猪养殖先进示范点。

三、空间布局

总体空间布局:淄川区农业产业规划将紧紧围绕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生共融理念,结合淄川各区域优势,打造“一心引领,两区联动,三极协同,多点辐射”的战略。

 

 

 (一)一心引领

依托淄川区昆仑镇上甘泉村2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中心。计划投资5亿元,占地1464亩,建设单位为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00000平方米,建设3栋妊娠育肥楼、产仔育肥楼,2座独立公猪站、实验室,饲料厂、洗消中心及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办公生活区等。计划2021年9月底竣工投产。以2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为核心,鼓励和支持新希望六和集团发展生猪屠宰、饲料加工、物流配送等初深加工项目,在聚焦聚力生猪全产业链布局上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淄川区生猪产业全链条发展的示范核心。

(二)两区联动

依托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建立优质商品猪培育区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推广区。重点打造引领省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1.优质商品猪培育区

新希望六和商品猪一体化聚落项目,三处总占地2099亩,分别位于淄川区昆仑镇上甘泉村、淄博西河镇苗峪村和淄博龙泉镇圈子村。以养殖场为核心,代养猪舍为环绕,建设生猪养殖规模区,加快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依托新希望六和集团,通过加大自主科研创新力度,完善生猪养殖流行病诊断和预防能力,降低生猪养殖的疾病风险,形成科研、生产、推广、经营“四位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2.生猪规模化养殖示范推广区

发展淄川区东部岭子镇沈家村海峰养殖场和西部寨里镇蓼泉养殖场、山东翔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三处规模化养殖示范推广基地,带动东西部地区发展规模养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严要求做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生猪产能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三)三极协同

延伸生猪产业生产链条,拓展生猪初深加工项目。主要包括循环农业示范工程、饲料加工工程、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1.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循环农业示范区即种养结合示范区。以核心区新希望六和商品猪一体化聚落项目为主导,在新希望六和集团养猪场和代养合作社周边地区,根据实际地形和耕地条件,为进一步提高我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将猪场粪污经过有机化处理,在昆仑镇打造我区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典型。为农田、果树、林地浇水施肥,改进土壤肥力,增加种植产出,形成种养结合全生态循环模式,降低养殖带来的污染。

 2.饲料加工工程

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基础,建造年产量26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一座,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饲料加工制粒车间、原料桶装车间、高压清洗车间等生产区。设备全部引进德国布朗设备,实现全自动化饲料配料、加工、制粒生产线。

3.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新建屠宰加工厂一处。依托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西河军慧屠宰场,发展深加工及冷链贮藏、运输模块区,其中包括屠宰车间、高低温车间、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处理间、制冷机房、检验检测室、产品追溯、办公室及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后年屠宰生猪70万头,年产高低温熟食肉制品2.8万吨。鼓励和支持寨里北沈屠宰场、双杨镇坡子屠宰场等中小屠宰企业发展壮大。延长畜禽养殖产业链,促进农产品产业链保值增值。同时培育特色品牌,打造淄川“富硒猪肉”品牌。

(四)多点辐射

以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中心为核心,辐射带动附近村庄建立代养合作社,拓展养殖规模,吸引周边乡镇联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六章 发展任务

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园区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显著,“生产+加工+物流+电商”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已经形成,园区生猪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规模化养殖、屠宰加工、物流商务为主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产业园建设围绕生猪全产业链布局,以发展现代有机绿色农业为主线,着眼生猪全产业链培育,实现了养殖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

(一)建设优质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

以生猪养殖业为核心,淄川区支持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猪养殖场建设,重点建设优质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以淄川区昆仑镇上甘泉村20万头生猪产业化养殖项目等7处规模化养殖场为核心,通过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发动农民积极发展代养猪舍,加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中来,打造成集群的规模化养殖区。

(二)提升猪肉深加工产业

扶持猪肉深加工的发展,帮助新希望六和集团争取土地、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尽快建成猪肉深加工基地。积极对接企业,帮助企业对猪肉深加工基地进行宣传,吸纳本地及周边地区生猪来淄川区进行屠宰、深加工。

(三)创建知名品牌

围绕生猪主导产业,以优质特色猪肉生熟食为依托,支持企业加强宣传推广、营销策划,打造淄川“富硒猪肉”农产品特色品牌,创建知名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把优质生猪产品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品牌强农、营销富农。

二、现代要素高度聚集,现代技术和装备高度集成

目前,园区土地、资本、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高度集中,初步实现产业相对集聚、企业集群发展,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与配置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淄川区根据当地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技能型农民,选拔聘用新乡贤为乡镇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李孝文博士团队落户淄川区。在猪群健康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带领团队构建“生猪产业链闭环生物安全体系”,其中在猪重大疾病(ASF、PRRS、PR、PED、CSF等)的防控和净化方面建立了技术方法、评估标准和经济指标,并取得阶段成果。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非洲猪瘟防控技术体系研究)1项,集团科技攻关及总部级研发2项、研究院立项研发9项等,共获支持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经济效益超过2亿元(至2019年度)。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5篇,申报及授权专利合计10项。2018年首批入选新希望集团“百名科技领军人才计划”专家成员、获2018李曼中国“莫教授科学实践奖”,2019南农国际猪业论坛“青年才俊兽医师奖”。李孝文博士团队的入驻,为淄川区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提供有效防疫服务。

三、培育产业融合主体,促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一)扶持和建设农民合作社

淄川区农民合作社基础较好,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主体。在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扶持建设农民合作社,促进管理规范化,提升运营能力,将进一步扶持建设农民合作社,促进管理规范化,提升运营能力,增强联农带农能力。重点建强农民育肥代养合作社和种养结合示范社,使其更好发挥产业融合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

(二)培育壮大饲料企业

借助淄川区昆仑镇上甘泉村2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培育壮大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的自动化饲料厂,充分消化吸收淄川区近边地区粮食作物,提高附加值,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科学配比,创建淄川区生猪饲料品牌。

(三)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淄川区引进500强企业新希望集团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打造以新好农牧为引领,合作社为基础的生猪养殖产业联合体,合作社负责养殖运营,企业负责深加工和销售,以实现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乡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四、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开辟农民增收新来源

淄川区以生猪主导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产业园建设中集成农业农村优惠政策、集聚土地、资金、人才、科技等因素,深化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建设,逐步推动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资源,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

五、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加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通过创新农民“订单收购+股份分红”、“土地租金+工资+股份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利益链,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能分享到生猪全产业链中的增值收益。在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中,将依托生猪养殖、饲料加工企业、冷链物流建设,优先吸纳脱贫户和边缘户就近就业,并将其纳入到相关产业的利益共享联结机制中,让他们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二)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帮农富农

淄川区农民合作社基础较好,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主体。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扶持建设农民合作社,促进管理规范化,提升运营能力,增强联农带农能力。重点建强农民育肥代养合作社和种养结合示范社,让他们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帮农富农。

1.“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依托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2020年园区开展生猪屠宰标准化订单生产25万头,农户养殖效益增加6.3%以上。

2.股份合作模式

园区内龙头企业将政府扶持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资产,按一定比例折股量化给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园区内农户获得持续稳定收入。

3.电商带动模式

依托园区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特色农产品销售进行“私人订制”,实现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使优势特色农产品可以直供餐桌,解决了18个家庭农场的产品销售问题。

 

第七章 园区主要建设工程

一、优质商品猪聚落工程

(一)建设内容

根据淄川区畜牧发展计划和土壤承载力分析,规划由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处养殖场为核心,带动六个乡镇多个养殖合作社共同发展,争取于2022年年底前建成年产约450000头育肥猪的淄川现代养殖规模化体系。

(二)实施主体

龙头企业+社会资本

(三)投资及收益估算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年销售收入450000×110kg/头×16元/kg=792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养殖户的收益,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创新研发与科技支撑工程

目前,中国畜牧业生产尤其是生猪生产,已由传统的只注重产量增长目标向质量和产量并重以及增加国际竞争能力、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转变,这需要畜牧业产业体系必须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创新研发与科技支撑战略任务

以畜牧科技原始创新和畜牧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为重点,对传统养殖技术进行改造和升级,尽快建立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现代养殖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控制能力,促进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的快速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问题、质量安全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和动物疫病控制问题。

(二)建设内容和实施措施

在昆仑镇,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成立科技创新研发联盟。重点进行以下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1.畜牧(生猪)优良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创新。

2.畜牧(生猪)高新育种技术的研究。重点关注生猪转基因技术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诱变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

3.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系)选育及配套系开发。

4.高效率、高效益、优质化的现代养殖业体系升级研究。

5.重大疫病和复杂病防治技术研究。

(三)实施主体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研发联盟。

(四)投资及收益估算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800万元,主要用于研发实验仪器、设备、耗材以及动物实验体的购买等。项目建成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未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特别显著。

三、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一)建设内容

在昆仑镇等6个乡镇的适宜区域,分别建设种植面积约为200-800亩不等的种植园区,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主攻粪污利用和高效种植。利用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有机化处理,改善土壤肥力,种植大棚蔬菜、绿化苗木、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和高产值作物。

(二)实施主体

龙头企业+政府

(三)投资及收益估算

该项目投资约3600万,项目建成后,通过种养结合科学种植模式,将现代农业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最大程度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饲料加工工程

(一)建设内容

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在昆仑镇上甘泉村建造年产量26万吨的饲料加工厂一座,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饲料加工制粒车间、原料桶装车间、高压清洗车间等生产区。设备全部引进德国布朗设备,实现全自动化饲料配料、加工、制粒生产线。

(二)实施主体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投资及收益估算

总投资8700万元,实现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税收约200万元。

五、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一)产业现状

淄川区现有6座生猪屠宰场,分别为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淄川区寨里北沈屠宰场、淄川区西河军慧定点屠宰厂、淄川区双杨镇坡子屠宰场、淄博晶鑫畜禽屠宰场、淄川区太河镇兴业生猪定点屠宰场,现有屠宰场规模较小、位置分散,且设施老旧、功能单一。

规划区内现状没有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

(二)产业规划

在积极建设扩大生猪养殖产业的同时,淄川区还积极引进发展生猪产品深加工和冷链物流项目。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新建一座集屠宰、冷链物流、深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加工厂一处,并对现有较具规模的屠宰场提升改造。

项目主要发展初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其中包括屠宰车间、高低温车间、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处理间、制冷机房、检验检测室、产品追溯、办公室等。项目建成后年屠宰生猪70万头,年产高低温熟食肉制品2.8万吨。

(三)产业实施主体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西河军慧屠宰场。

(四)投资及收益估算

该项目计划投资7900万元,项目屠宰及分割设备拟全部由德国或者荷兰进口,实现自动化屠宰。经济效益将十分显著。

六、产品交易中心及电商服务平台工程

(一)建设内容

1.在昆仑镇上甘泉村,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内,靠近冷链贮藏运输基地附近,建立特色农产品品牌交易中心一处,占地约30亩。设生猪及肉制品等交易中心1处、信息中心1处、展示办公区1处、银行办事处(结算中心)1处、电商平台1处、物流停车场1处,为大宗商品交易、批发、零售、物流提供一站式服务。

2、在上述基地,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三大体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保证电商服务平台的实施和运行稳定。

搭建区域电商平台系统,包括运维中心、客服中心、售后中心等,其中包含B2C设计开发软件、独立云服务器、接口认证、域名、维护等。打造线上交易市场和专营店,实现农产品线上零售和线上大宗商品交易的全面网络支持平台。结合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实现电子信息管理数据的统一运行。接入生产管理系统体系,把农产品供应能力和供应计划纳入系统,结合销售渠道对接市场调整生产计划,缩放单一品种的供应和储备。与知名品牌电商合作,实现品牌专营和各大电商同步共享的体系建设。

(二)运作模式

政府+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投资估算

该项目投资总计约2550万元。项目建成后补齐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山东翔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川寨里蓼泉畜禽养殖场、淄博市淄川正业畜牧养殖场、淄川区岭子镇沈家海峰养殖场6个养殖合作社营销展示方面的薄弱环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展厅(展销中心)一座;电商50万元;结算中心、交易中心等投资约2500万元。

(四)收益估算

该工程建成后,产业园内7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都可走此营销渠道,极大地促进了市场流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七、智慧农业工程

(一)建设目标

依托农业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园区项目的种养管理、生产、检测和监测的信息化管理。建立一个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对核心区智能化种植养殖、展示和示范区、生产区设施农业生产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监测提供支撑。利用无线通信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云眼摄像头识别技术,遥感技术、图像信息传输技术等建成系统的环境感知和信息调控的智慧农业管理信息系统。

(二)建设内容

建设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信息管理中心1处,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包括信息分析和处理系统1套、四情检测系统1套、远程控制系统1套。

猪肉安全生产的可追溯信息系统见下图:

 

 

(三)实施主体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投资及收益估算

该项目计划投资26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约32万元,设备投资约228万元。项目建成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八、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

(一)建设目标

旨在建设一个“生产、学习、研究”为一体,培训、实训、孵化一条龙的综合性创业孵化器,在淄川区起到积极示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对创业者进行系统孵化、统一培养,引导广大创业者走出一条合法、优质、高效的创业道路,储备一批成长性中小企业和合作社,为寨里镇和淄川区经济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二)建设内容及重点项目

创业创新孵化项目位于淄川区政府驻地,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括中小企业等孵化基地1000平方米、运营中心300平方米、生活服务中心300平方米及办公综合楼400平方米等设施,购置专业技术研发设备,完善相应配套设施。

孵化工程建成后,可至少接收10户微小企业和合作社入园孵化,培养一批具有很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合作社专家队伍。

(三)孵化措施

与农业部阳光工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项目对接,开展农业技术和人才培训。培训重点是村组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村经纪人、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员等。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要领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必要的法律常识、农村生态环境等公共知识培训。依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入户。选择一批科技示范户,采取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方式,着力培养科技示范户。

(四)运作模式

政府+建设实施主体企业

(五)投资估算

创新创业孵化工程规划期3年,总投资约32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投资。

(六)收益估算

该工程建成后,除了投资主体的正常收益外,社会效益显著。

九、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一)建设目标

以发展绿色畜牧业为引领,采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现代信息手段,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设农产品溯源系统。以“正向可跟踪,反向可追溯”为标准,建立由涵盖产品生产、检验、储运、销售、消费、监管等各环节的信息记录、存储、跟踪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实现对农产品来源可追溯、生产可记录、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目标。

 

 

(二)规划建设内容

在交易市场内,建设产品溯源系统一套,占地约200平方米。

(三)运作模式

政府+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投资估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80万元。

(五)收益估算

该工程建成后,产业园内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都可实行追溯管理,社会效益显著。

十、品牌化培育工程

(一)建设目标

1.三品一标建设

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管理机制,制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指标体系,每年搞一次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三品一标”包装标识;研究制定猪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标识的使用授权和监管办法;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维护品牌形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促进全乡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2.健全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
    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生产需要,修改、完善、提升畜牧等产业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等地方标准,做到“有标可依”。制定完善畜牧业投入品管理、产品分等分级、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支持鼓励各地制定符合当地畜牧业生产实际的简明使用操作手册。建立起符合本地的标准体系,努力实现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全覆盖。

3.加快提高品牌农产品科技含量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相配套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实施“高位嫁接”,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畜牧新品种培育和配套标准化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积极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产品的创新、竞争和保障能力。

4.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大力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积极建设良好的农产生态环境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生物农药和绿色控害植保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等重点工程,着力提升耕地质量,生产优质饲料。开展生态循环种养基地建设和高效生态发展模式探索,提升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水平。

6.努力拓展优质农产品营销渠道

引导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专卖店,专柜专销、直供直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组织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加大型农产品展会。创新品牌农产品营销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配送、农超(社)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生产、经营、消费无缝连接。不断健全完善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7.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

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管理机制,制定农产品品牌创建指标体系,每年搞一次知名农产品品牌评选活动。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三品一标”包装标识;研究制定淄川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标识的使用授权和监管办法;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维护品牌形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促进全乡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规划建设内容

整合现有的电商平台,用于品牌化培育项目建设。

(三)运作模式

政府+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四)投资估算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500万。

(五)收益估算

该工程建成后,产业园内80%以上的生产经营主体及其产品都可实行追溯管理,社会效益显著。

十一、休闲牧业与观光体验工程

1.“古村·深谷·归田园”休闲观光体验区

(1)建设地点:规划该项目设在岭子镇五股泉、东牛角和西牛角村。

(2)建设理念和方法:依托岭子镇青阳河流域的“古村·深谷”为代表的山、水、村等丰富资源开展乡村旅游。依托循环农业和生态养殖,开展农事体验教学和乡村休闲度假游等项目,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文创企业来休闲观光、投资兴业。

(3)运作模式:社会资本。

(4)投资估算:该项目总共追加投资约238万元。

(5)收益估算:

该工程建成后,除了投资主体的正常收益外,引领带动了当地文旅业的发展,凝聚了周边村庄和乡镇的人气,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2.生态农场

在龙泉镇圈子村,依托淄博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循环农业示范区,开辟一块相对封闭的区域进行动物散养,如珍珠鸡、普通鸡鸭鹅、兔子等,游客可以自己到园内去捕捉,体验一把狩猎的乐趣。增加牲畜禽类和水生动物养殖等项目,优化农作物种植、动物养殖的生态标准,打造循环经济,发展生物多样性。包括采摘区、生态餐饮、DIY农场等。拓展二三产业链条,整合搭线,满足市场不同客群需求,从而促进农民增值增收。总共预计投资约352万元。

休闲观光体验区(生态农场)通过挖掘农耕文化、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旨在了解历史,记住乡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

 

第八章 创建实施计划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

(一)投资估算

本产业园总体投资估算约125400万元,详见下表。

 

淄川区市级现代畜牧产业园建设投资概算表

 

主导产业:生猪养殖全产业链

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标准

投资概算(万元)

创建主体

数量

单位

内容/标准

总投资

财政补助

自筹资金

合计

 

 

 

125400

940

124460

 

优质商品猪聚落工程

7

年出栏育肥猪450000头

100000

225

99775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饲料加工工程

1

建筑面积2.6万m²

年产26万吨

8700

200

8500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

饲料加工制粒车间

1

 

3100

100

3000

 

1

厂房

12000

 

1600

 

1600

 

2

制粒设备

3

德国布勒

1500

100

1400

 

(二)

原料桶裝车间

1

 

2300

100

2200

 

1

厂房

8000

 

1100

 

1200

 

2

饲料混合设备

3

德国布勒

1200

100

1100

 

(三)

滤筒原料仓

6

 

1200

 

1200

 

(四)

成品粒筒仓

5

 

1100

 

1100

 

(五)

洗消中心车间

1

 

1000

 

1000

 

1

厂房

1000

 

100

 

100

 

2

洗消设备

1

 

900

 

900

 

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6

 

3600

140

3460

 

1

节水灌溉工程

 

 

 

1800

60

1740

龙头企业+政府

2

粪污处理设备

6

 

1300

80

1220

龙头企业+政府

3

树木

30000

 

30

 

30

龙头企业+政府

4

农作物

2000

玉米小麦

20

 

20

龙头企业+政府

5

经济作物

 

 

 

150

 

150

龙头企业+政府

6

代养猪舍周边小型灌溉工程

6

 

300

 

300

龙头企业+政府

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1

屠宰70万头,年产高低温熟食肉制品2.8万吨

7900

325

7575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西河军慧屠宰场。

(一)

屠宰加工工程

 

 

 

4900

240

4660

 

1

配套屠宰车间

26

 

1250

100

1150

 

2

高低温车间

1

 

600

30

570

 

3

调理车间

1

 

500

 

500

 

4

污水处理厂

1

 

950

55

895

 

5

无害化处理车间

1

 

500

25

475

 

6

制冷机房

1

 

600

30

570

 

7

其他

 

 

办公室、检测中心等

500

 

500

 

(二)

熟食肉制品食品加工工程

1

 

3000

85

2915

 

产品交易中心(含电商)

30

 

2550

 

2250

政府+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智慧农业工程

1

 

260

10

250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

1

占地2000㎡

320

 

320

政府+建设实施主体企业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1

占地200㎡

180

10

170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品牌化培育工程

1

占地600㎡

500

10

490

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休闲牧业与观光体验工程

2

 

590

10

580

 

十一

创新研发和科技支撑工程

 

 

 

800

10

790

 

(二)使用方向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的资金需求不同,确定不同项目资金的使用方向,做到项目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支持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淄川区市级现代畜牧产业园资金使用方向

 

序号

项目名称

资金主要使用领域

1

优质商品猪聚落工程

土地租金、猪舍建设、粪污处理设备建设

2

饲料加工工程

土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线引入、技术引入

3

循环农业示范工程

土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灌溉引流设备建设、苗木、经济作物投入

4

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土地租金、基础设施建设、自动屠宰流水线建设、深加工流水线建设、猪肉品牌宣传运输

5

智慧农业工程

设备购置、技术引入

6

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技术引入

7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设备购置、技术引入

8

品牌化培育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

9

产品交易中心(含电商)

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

10

休闲牧业与观光体验工程

休闲观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1

创新研发和科技支撑工程

研发实验仪器、设备、耗材以及动物实验体的购买

 

二、资金筹措

以新希望六和(淄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以淄博开元畜禽屠宰有限公司、西河军慧屠宰场为辅,引入其他龙头企业参与创建,联合政府等各方共同出资125400万元,拟申请上级资金940万元。资金分配详见上表。

三、年度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规模、建设单位的建设能力和资金情况,该项目及其附属项目的建设工期确定为: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共计36个月。详见下表:

 

园区建设年度实施进度计划表

 

项目时间

(月)

1-3

4-6

7-9

10-12

13-15

16-18

19-21

22-24

25-27

28-30

30-33

33-36

前期准备

 

 

 

 

 

 

 

 

 

 

 

 

规划设计

 

 

 

 

 

 

 

 

 

 

 

 

审批阶段

 

 

 

 

 

 

 

 

 

 

 

 

商品猪聚落工程

 

 

 

 

 

 

 

 

 

 

 

 

循环农业工程

 

 

 

 

 

 

 

 

 

 

 

 

饲料加工

 

 

 

 

 

 

 

 

 

 

 

 

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工程

 

 

 

 

 

 

 

 

 

 

 

 

智慧农业工程

 

 

 

 

 

 

 

 

 

 

 

 

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工程

 

 

 

 

 

 

 

 

 

 

 

 

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程

 

 

 

 

 

 

 

 

 

 

 

 

产品交易中心和品牌化培育工程

 

 

 

 

 

 

 

 

 

 

 

 

 

四、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依托淄川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围绕生猪全产业链,以优质商品猪规模化养殖、猪肉深加工为主导,冷链运输、循环生态农业为延伸的产业体系,优化淄川区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由职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多元生猪产业集群,建设联农带农联结机制紧密、多种产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农业产业园。到2022年,实现生猪产量达45万头、主导产业产值达28亿元,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340元,高出周边水平30%以上。

(二)社会效益

通过产业园建设,整合利用优势资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是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增加优质猪肉及系列食品的数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安全、优质食品的需求。二是通过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通过创新农民“订单收购+股份分红”、“土地租金+工资+股份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股份分红”等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利益链,带动农民增收,让农民能分享到生猪全产业链中的增值收益。三是该项目完成后,能够极大的提高淄川区猪肉产量,为山东以及京津冀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猪肉保障。

(三)生态效益

产业园建设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UASB粪污处理工艺,结合6处种养结合示范项目,改良土壤面积3500亩,做到项目一切均以生态为先,环保为本,优化生态环境。 

 

第九章 组织管理、运营机制

根据淄博市淄川区现代畜牧产业园区生产规模、经营项目、发展理念等内容来建立完善园区组织管理与机构设置,按照功能完善、结构合理、权职分明的原则组建,确保园区高效、有序的运行。

一、组织管理

根据园区发展的管理需求,借鉴国内外园区管理的先进模式,按照有利于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灵活高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主体、市场运作、项目带动、多方受益”原则,建立完善园区的组织管理框架体系。

(一)成立领导小组

淄川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现代畜牧产业园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区领导担任副组长,发改、科技、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产业园建设的规划指导,统筹协调推动市级产业园创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编制产业园建设规划并制定出台系列扶持主导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税收扶持、用电用水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负责产业园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组织招商引资,负责产业园内土地流转、企业准入、农业项目管理和指导,协调解决产业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产业园所在镇分设项目办公室,组织、协调管理和监督所在功能区的建设进度,协助完成产业园建设工作。在明确责任和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形成责权一致、效能统一的现代农业发展组织管理体系。

(二)建立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产业园创建获批后,在申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的基础上,组建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代表政府对产业园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园区规划、建设、运营和日常管理。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整个园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保养,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扶持政策及运营规章制度的制订和执行,分别设立办公室、财务部、发展规划部、工程管理部、科技服务部和招商部等内设机构。管理委员会与有关镇协调配合,统筹做好农田基础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科技推广和信息化、农村环境和村容整治、金融和招商等工作,加强绩效考核,确保园区建设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

二、运营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方参与,农民受益"的要求,重点从技术创新机制、市场经营机制、联创共建机制、金融服务机制、成果孵化机制和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建立一个有创新特色的开放式园区运营机制。

(一)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

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政府从土地、人才、财政、税收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政策体系,并通过设立园区建设引导基金,鼓励入园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各类创投基金和民间资本,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保障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有效集聚科技资源,全面提升入园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依托园区各种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在相关技术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充分发挥园区的区域产业引领作用。

(二)种养结合机制

在养猪场附近配套建设种植园区,建立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主攻粪污利用,高效种植。利用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有机化处理,改善土壤肥力,种植大棚蔬菜、绿化苗木、经济作物、中草药等经济作物和高产值作物。通过种养结合科学种植模式,将现代农业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最大利用农业可再生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市场化和企业化的运营机制

建立市场化和企业化的运营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本运作的调解引导作用,使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指向决定投资方向、数量和结构,各类投资主体尽享市场分配的成果和自担市场风险。园区内各产业项目按照市场规律,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入园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规则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坚持按项目进行管理,科学地组织园区按项目程序进行项目申报、论证、筛选、立项、建设和管理。立项前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项目建设中要加强监督检查,项目竣工要按标准严格验收,完工后的项目要严格管理。

(四)多渠道融资机制

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园区要制定优惠政策,负责落实各级各类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疏通与银行、风险投资、股权基金、投资公司等金融部门合作渠道;鼓励以股份制形式创建技术开发和产业公司;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自带项目经费参与园区建设。

(五)人才培育机制

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育和引进激励机制。制定系列优惠政策,釆取企业和园区“1+1”的模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软硬环境建设,建立面向富硒小麦、玉米全产业链条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队伍。创新园区人才管理制度,营造大胆使用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加速培养人才的环境氛围。

三、宣传推广

产业园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典型示范推广,由专人负责制定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宣传推广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册等形式,积极宣传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设内容和相关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理解和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信息公开专栏,重点宣传和介绍项目实施方、建设内容、资金规模、财政补贴方式、投诉咨询等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为产业强镇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及时分析总结项目建设新做法、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联农带农新机制等,加强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第十章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一、财税政策

促进公共财政资金向现代农业建设配置。贯彻执行中央对财政资金、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等用于农业的增速、增量要求,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增加节地、节水、节肥、节能、抗灾减灾等农业重大关键技术补贴。

在当地政府整体规划和政策引导支持下,积极争取税收优惠、鼓励优惠等优惠奖励政策的支持,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等情况,促进园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金融政策

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的激励机制,完善对各类金融机构投放“三农”贷款的管理考核机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放宽小型金融机构准入条件,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简化审批程序,畅通无抵押信用贷款渠道,建立符合现代农业要求和农村特点的信用贷款和抵押担保制度;积极完善农业保险制度,适当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全区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对创建现代产业园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区政府在产业园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的支持。统筹现有渠道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园建设,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农业科技进步、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品牌培育等农业大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运用市场化的方法,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包括国际财团、跨国公司、国内企业集团到园区参股投资建设以及新三板上市融资等。

三、土地政策

为保证产业园的顺利建设,应从以下三点做好用地保障。一是增强工作主动性,深入基层摸清产业园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将重点项目用地“排序”,按照“有限指标保重点”的原则,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用地,集中年度计划指标,重点支持产业园主导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结合城市总规调整预留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产业园用地。二是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项目跟踪服务制、项目联系人等相关制度的作用,从项目用地预审到材料组建上报,再到用地供应和竣工验收,全程跟踪服务,建立项目台帐和动态管理平台,及时掌握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加强定期调度,协调解决项目用地报批中的实际困难。三是有序推动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产业园的建设提供必要保障。

四、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引进,优秀的人力资源是产业园长期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包括直接引进优秀的外部科技人才,间接引进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以人才支撑园区的发展。

注重农业科技研发人才、农业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吸引省市重大科研成果奖的可转化专利持有人,或在农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大学教授、研究员等专家到产业园主持工作或兼职。加强与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广泛的协作关系,保证园区具备先进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依托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鼓励科技人员进驻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优势产业科研工作;同时,加强院校与农业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加快农业科技与市场经济发展,使最新农业成果、实用技术成功后在产业园进行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水平和应用率。

本地人力开发,对项目园区员工及吸纳农民应加强现代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实用技能,从而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服务档次。

依托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协议,吸纳农业经济、财政、金融、政策、工程等相关领域专家,发挥专家参谋咨询作用,更好的创造性的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淄川区充分利用好人才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五、创新创业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制。以产业园为依托,以政府、企业及科研院所联合为主体,通过阳光工程等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采用现场教学、网上授课、远程指导等多元方式,结合对不同产业,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的培训教育,培育一批科技型、知识型、推广型、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农民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