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二季度完成情况
索引号: 11370302MB2866625W/2023-5371266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7-19 发布机构: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二季度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3-07-19
  • 字号:
  • |
  • 打印
重点工作项目 项目内容及目标要求 执行措施、工作进展、取得成效 后续举措 责任分工 监督方式
沿般河、太河辐射东南部山区,打造生态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督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太河镇2023年预计实施6个衔接资金项目,通过写生、民宿、种植等产业和基础设施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 加强周调度和现场指导调研,分类指导加快项目进度。 区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局
每月调度一次
完善“两山两河”和“双十字”产业空间布局,做强“硒游菌”优势产业,依托中国农科院、国家富硒中心等科研机构,推动富硒农产品在高端种植、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擦亮“富硒淄川·健康之源”金字招牌。 对重点品牌进行宣传,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按照“两山两河”和“双十字”产业空间布局,明确重点任务,打造一批重点品牌、重点企业、重点园区。扶持硒产业集群,依托中国农科院、国家富硒中心等科研机构,强化硒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扶持硒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建设,实现“富硒淄川.健康之源”金字招牌新突破。 一是对山东良觅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酸枣芽茶、淄博宝塔麦香源食品有限公司酥饼申报申报材料进行跟踪服务,争取申报成功。二是联系市区级媒体对重点品牌进行宣传报道。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加快推进香菇发展“百村示范万户共富”工程,年内高标准建设智能香菇种植基地3个、大棚200个,启动申报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大幅提升淄川香菇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1.继续开展西河北坪基地场平建设。
2.开始罗村大窎桥基地大棚建设工作。
一是实行专班推进。区政府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项目工作专班,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推进和监管。
二是严格各方职责。由区农发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负责各项招标。涉及矿山开采和石料处置监管,由区自然资源局负责。
三是强化属地责任。进地处置和历史问题处理由各相关镇镇政府负责,确保项目顺利开工。
四是落实集体决策。对项目中涉及重大问题,由工作专班集体决策解决。
抓紧启动西河北坪基地建设。目前北坪基地项管和场平招标已完成,合同已签订,协调好各方关系后可以开工(比如项目公示、村镇公告、运输道路规划、土矿部门要求、石料的管理等工作)。尽快确定大棚建设方案。如石料处理有结余,项目配套建设可由处理石料余款支付,后续配套项目的工程作价由七河收购,村集体贷款尽可能全部用于大棚建设。大棚建设方案确定后,尽快确定招标控制价,准备招标确定大棚建设公司。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华电集团花能互补、金尚齐艾产业园、太河万亩连翘种植等重点项目,推动鲜切花、艾草、连翘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到各镇村进行特色产业调研。 以华电集团花能互补、金尚齐艾产业园、太河万亩连翘种植重点项目为主导,确定镇村主导产业,下发全区特色产业实施方案,在全区全面启动特色产业。 一是初步建立一镇一业项目库,支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二是做好太河、西河等山区镇连翘有序采摘和收购等工作。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抓好新希望六和40万头生猪养殖、蓼坞富硒小米科技示范园等年度总投资12.3亿元的15个农业重点项目。 项目开工率达到50%,完成投资3亿元。 一是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及时与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对接联系,帮助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加强调度,跟踪指导。实行月调度,对项目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与发改等有关部门沟通,及时协调解决。
一是根据前期制定的项目时序进度,加快项目推进;二是集中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做好后期项目策划,加强重点项目,形成“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接续有力的良性格局。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化提升1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万吨以上。 抓好小麦中后期管理与收获,确保全区5.6万亩小麦颗粒归仓。适时播种春播、夏播作物,完成14.8万亩秋粮播种任务。 一是严格责任落实。围绕粮食生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要求,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将全区粮食生产责任落实到各镇办、开发区。将粮食生产纳入对镇、村两级考核。对比各镇办、开发区当年的粮食总产与粮食面积与上年数据的比值进行折分。将粮食稳定工作与村居干部经济待遇直接挂钩。
二是抓好技术服务。适时下发各类作物《管理技术意见》突出分类指导,抓好夏秋粮管理技术措施的落实落地。深入田间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将防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机户对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进行保养、检修和调试,保障良好运行。
三是聚力提升农业生产保障水平。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依托“齐良保”惠农保险政策的推行,在小麦、玉米等主粮入保的基础上,增加高粱、谷子、绿豆、小豆、地瓜等杂粮普惠险种。
一是持续抓好技术服务,下发各类作物《管理技术意见》突出分类指导,抓好秋粮管理技术措施的落实落地,深入田间查苗情、查病虫,将防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二是开展秋粮政策性农业保险入保工作,确保在田玉米入保率达到100%。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抓好“硒谷琉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启动实施文峰孝水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建设,提升岭上云天乡村振兴片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川模式。 项目整体进度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35%。 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村级组织提升、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农民技能增收和农村改革6大类重点项目。打造党建引领、改革赋能、产业强基、全域振兴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一是严格落实每周工作例会制度,按照前期制定的项目清单,逐个项目分析情况,全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是积极协调落实项目资金,推动示范区项目全面开工,加快项目进展。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攻坚行动,年内打造示范片区9个、示范村30个,推动农村美与农民富互促共进。 打造示范片区9个,完成打造示范村15个。 一是每月开展常规考评,实行一周一调度,一月一检查一通报,建立问题台帐,全面排查,动态清零,继续攻坚残垣断壁、线路整治等难点,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样板。
二是组织现场观摩,强化“一线工作法”,督促落实镇党委书记“一线指挥员”、村党组织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责任,确保问题有人协调、工作有人督导、任务全面完成。
三是典型引路。搞好精品示范村、示范村、示范片区创建,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样板,带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一是加大督查力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联合责任部门,每月开展常规考评,进行全面排查、动态清零,考评结果作为镇、责任片、村居考评成绩进行排名通报,并与村干部补贴直接挂钩,调动镇村积极性。二是实施典型引路。深入镇村进行指导,搞好精品示范村、示范村创建,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区,今年新增示范村40个、精品示范村10个,打造9个示范片区,将典型经验在全区推广,推动村庄由一时美向持久美、一处美向全域美嬗变,全力建设“生态、洁净、整齐、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大对上沟通力度。定期召开现场会和责任部门会,及时通报每月全市考评结果。每月对责任部门发提醒函,及时与市级部门对接考评结果,深入查找问题,减少扣分因素,争取上级部门更大工作支持。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深化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启动实施“百村示范集体收入倍增”工程,年内再组织试点村70个,策划项目150个。推动金融、资金、市场、人才等资源要素深度赋能,搭建城乡联动、工农融合的共建共享新型合作机制。 加强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收益能力。 巩固2021年、2022年试点的基础上,提高项目质量,增强持续增收能力,将试点村居扩大到100个以上,实现农村闲置资源资产金融化债券化。 督导各镇办年内项目尽快落地,实现全年任务增收目标。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路径,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落实好部门帮扶政策,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督促镇办将动态监测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通过“齐农云”小程序,对全区农户进行集中排查,重点关注户日常监测,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发现一户、纳入一户,杜绝出现返贫致贫现象。 一是创新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实施“1+N”行业部门联动机制,保障脱贫群众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定期调度落实情况,构建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
二是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对辖区内农户、部门联动预警数据进行排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新致贫。
1.严格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及时调度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帮扶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2.继续做好部门预警数据反馈核实和重点关注户日常监测,发现困难风险群众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即时信息共享至相关行业部门落实帮扶政策。
区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局
每月调度一次
抓好颐和俊岭智慧农业、黛青山数字果园等10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数字农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数字农业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50%工程量。 确定数字农业农村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按照数字农业“1+5+N”布局,建设淄川区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农业大数据中心作用,推进10个数字农业农村项目建设,倒排工期,实施月调度,及时跟进项目进展,确保如期完工。 对数字农业项目采取定期调度和实地督导方式,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按计划如期完工。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创新“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年内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9.6万亩。 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9.45万亩。 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模式,实现农户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共同收益。 继续督导有关单位按照任务要求加快土地流转进度。 区农业农村局
区供销社
每月调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