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标题: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四季度完成情况
索引号: 11370302MB2866625W/2023-5423027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12-29 发布机构: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第四季度完成情况

发布日期:2023-12-29
  • 字号:
  • |
  • 打印
重点项目 项目内容及目标要求 执行措施、工作进展、取得成效 后续举措 责任分工 监督方式
沿般河、太河辐射东南部山区,打造生态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带。 促进项目完工并验收。 在太河镇实施的4个项目已完工,组织第三方对太河衔接资金项目进行审计和验收。 做好项目确权和组织运营工作,尽快达产增效。 区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局
每月调度一次
完善“两山两河”和“双十字”产业空间布局,做强“硒游菌”优势产业,依托中国农科院、国家富硒中心等科研机构,推动富硒农产品在高端种植、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上实现新突破,全力擦亮“富硒淄川·健康之源”金字招牌。 实现“富硒淄川.健康之源”金字招牌新突破 我区有六家企业获得首批使用“淄博农品”品牌,列全市第一,积极组织第二批“淄博农品”授权使用申报。 一是进一步立足淄川区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根据本地实际地理状况,用足用好自然资源优势,把产量规模做上去,质量品牌做上去;二是以更高的标准、更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区域“硒游菌”特色产业建设,促进淄川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加快推进香菇发展“百村示范万户共富”工程,年内高标准建设智能香菇种植基地3个、大棚200个,启动申报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大幅提升淄川香菇产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1.完成西河北坪基地、罗村大窎桥基地大棚建设200个。
2.启动岭子北石基地建设。
3.启动申报国家级食用菌产业集群。
一是西河基地场平建设招标已完成,大棚建设招标正在准备中。二是召开相关部门基地建设风险评估会。三是区政府与省农担联合出台担保方案正在会签中。 1、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按时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2、继续会同七河、监理公司搞好市场费用测算。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实施华电集团花能互补、金尚齐艾产业园、太河万亩连翘种植等重点项目,推动鲜切花、艾草、连翘等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全区重点镇实现特色产业种植,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链发展。 一是顺利提报“新希望六和种猪改良项目”、“寨里北黄羊肚菌项目”、“昆仑镇花能互补示范项目”三个乡村产业振兴重点项目。二是寨里镇获批省级产业强镇、太河陈家井等10个村获批省级乡土名品村。 一是构建“一镇一业”发展新格局,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原则。二是强化项目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加快推动乡村产业真突破、见实效。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抓好新希望六和40万头生猪养殖、蓼坞富硒小米科技示范园等年度总投资12.3亿元的15个农业重点项目。 项目全部开工,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截至目前,区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完成投资12.47亿元。 做好明年项目策划,通过重点项目带动,促进全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优化提升1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5万吨以上。 抓好秋粮作物后期管理及收获,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全区秋粮播种面积15.6万亩,较去年增加0.39万亩,其中玉米13.46万亩,较去年增加0.61万亩,已全部收获完成。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行为,切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逐级压实责任,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强化政策保障。严格落实各项种粮补贴政策,及时足额发放,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技术服务。突出分类指导,大力提升单产,抓好粮食作物管理技术措施的落实落地。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抓好“硒谷琉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启动实施文峰孝水乡村振兴精品片区建设,提升岭上云天乡村振兴片区,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川模式。 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年度任务,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川模式。 完成项目建设年度任务。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进一步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在政策配套、用地保障、财政支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要素方面向示范区倾斜,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为创建工作综合赋能。二是强化宣传引导。采取开设专栏、榜样宣讲、融媒体宣传等手段营造创建氛围,通过典型引领,实现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带动面上创建工作整体提升。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攻坚行动,年内打造示范片区9个、示范村30个,推动农村美与农民富互促共进。 完成打造示范村30个。 开展冬季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每周开展一次大扫除,联合责任部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常规考评,建立台帐,督导镇办整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属地责任,加强对垃圾分类的设施建设、管理督导力度,促环卫公司严格落实日常保洁、垃圾收运、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1、充分发挥和美乡村省级示范村典型带动作用,推进全区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大幅提升,2024年创建省级示范村4个。2、构建镇级主抓、村为主体、党员带头、农民参与的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的齐抓共管、常态长效推进机制,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深化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启动实施“百村示范集体收入倍增”工程,年内再组织试点村70个,策划项目150个。推动金融、资金、市场、人才等资源要素深度赋能,搭建城乡联动、工农融合的共建共享新型合作机制。 试点村居实现村集体收益、村民分红。 四季度指导23个村成立股份合作社56个,指导22个村落地实施项目12个(含多村共建项目),四季度新增21个村实现收益55.34万元。 持续推动“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提质扩面,2024年内实现2个乡镇整建制全镇域推进实施,新增实施项目50个,精准谋划大项目、好项目,深入推动村企共建、村村抱团,整合集体资金、财政资金、农民入股资金、银行贷款等各项资金,发展优势产业。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路径,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对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梳理,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好总结工作。对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进行评估,对风险已经消除的监测对象,按程序退出监测和帮扶范围。 一是坚持清单制落实,定期调度镇办、区直行业部门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行业部门汇总完善全年政策落实总结和档案资料,建立帮扶长效机制。开展“温暖安全过冬”主题走访和“冬送温暖”帮扶活动,组织全区91个单位6200名帮扶干部入户走访,排查脱贫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隐患,确保脱贫群众温暖安全过冬,为全区219名困难老人和14名困境学生发放棉衣、棉被等过冬物资。
二是强化动态监测帮扶。强化与行业部门、与镇办的上下联动,每月反馈核实监测预警数据,对纳入的监测对象纳入后及时推送行业部门,即时落实主要帮扶政策,确保应帮尽帮,应纳尽纳。第四季度共核实反馈预警信息878条,将2户8人纳入监测帮扶。
1.严格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严格执行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实施“1+N"部门联动机制,定期调度行业部门政策落实,确保各项帮扶政策不折不扣落实落细。
2.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运行常态化。加强辖区农户的动态监测,定期开展集中排查,部门每月进行一次筛查预警,确保及时发现风险人口,及时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即时落实帮扶政策。
3.加大暖心帮扶宣传力度,督促各镇办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按照相关程序申报。 
区农业农村局
区乡村振兴局
每月调度一次
抓好颐和俊岭智慧农业、黛青山数字果园等10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打造数字农业集群发展新格局。 完成数字农业项目建设,打造3个以上数字农业典型应用场景。 淄川区智慧农业公共发展服务平台软件设计和展陈设计有序推进中。黛青山富硒科技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产业研究院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各中心进行内部装修。翔悦生态养殖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淄川区智慧农业公共发展服务平台完成各建设任务,实现正常运营。加强督导,完成2024年度数字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任务。 区农业农村局 每月调度一次
创新“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年内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9.6万亩。 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9.6万亩。 与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相关科室加强合作,对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指导,提高其服务质量。 持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区农业农村局
区供销社
每月调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