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我区村级经济发展模式,提档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三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20240003
建议人: 曾宪锋
主办单位: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答复时间: 2024-06-1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对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3号提案的答复

 

曾宪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我区村级经济发展模式,提档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的建议”已收悉,根据我局工作职责,现就涉及我局工作部分答复如下:

针对您提出的“以更新的思路探索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路径’”的建议,我区自2021年启动党建引领“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试点工作,完善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机制,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联”,即强村联弱村、百企联百村、多村联合体“两个共同体”,即打造城乡党建共同体、创业致富共同体截至目前,全区“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培育试点村111个,建立股份合作社337个,入股农民7.6万人,实施改革项目118个,盘活资源资产2.75亿元,村集体增收1600万元,有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重点任务、山东乡村振兴优秀案例。主要做法是:

一、搞好顶层设计,夯实改革基础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镇、村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按照村主导、镇审核、区级备案程序进行,实现农村基层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衔接。

二是严格规范标准。建立标准治理架构明确各类项目村集体入股及收益不低于50%优先保证村集体一定收入。

是强化风险管控。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联合审批备案制度,采取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方式实现收益分配公平公正,保证大多数村民的利益。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围绕富硒、食用菌、文旅融合的农村优势产业,发挥工业企业和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了五典型样板

一是工业园区辐射型。地处工业园区周边的村居,利用村居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房地一体”的标准化车间,获得租赁收益。典型代表是钟楼街道夏庄社区年租赁费30万元,社区年集体增收21万元

二是城镇物业开发型。地处城中、城郊和城镇中心的村居,积极发展商贸产业。典型代表是钟楼街道北苏建设8000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对外租赁集体增收100万元

三是农旅融合型。山区村居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在文旅融合带动下,发展民宿、康养、研学、休闲等业态,盘活古村、古树等资源,带动集体增收和村民就业致富。典型代表是太河镇鲁子峪村依托精品民宿,年租赁收益5.2万元洪山镇土峪村发展民宿旅游,村年集体增收6万元。

四是多村联合共富型。推进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在联村党组织引领下,通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集体和村民增收。典型代表有岭子镇峻岭农业,联合6个经济薄弱村成立联合党组织,公司建设温室大棚,村负责经营管理实现村年集体增收11万元龙泉镇组建共富公司,建设共富工坊,带动8个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50万元;寨里镇北黄村将周边4个村连片成立联合党组织,实施羊肚菌种植加工,每村年增收12万元

五是就地劳务输出型。有条件的村居通过组织农民群众,承接驻地或邻近企业的加工业务,就地输出劳务,获得工资性收入。典型代表是龙泉镇和庄村的磁性材料加工,带动全村1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岭子镇北石村食用菌加工,每人每天收入50—100元。

下一步,我局将整合各项资金,发展优势产业,推动村企共建、村村抱团,突破村域、镇域发展范围,实现跨村、跨镇、跨区域异地发展使更多资产资源得到盘活利用和价值共享不断扩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16

 

关于创新我区村级经济发展模式,提档升级农村集体经济,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区的建议 一、提案理由 2023年中共山东省委一号文件《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继续聚焦“三农”发展,释放重农强农信号,向全省人民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目标,“推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新成效,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夯实基础”。周乃翔省长在今年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加力提效”,“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全省人民绘就了提档升级版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画卷。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有之路。为进一步创新探索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盘活用好农村资产资源,拓宽村集体经济实现途径,提档升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助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区。 二、建议 一是以更稳的政策谋篇布局,建强经济发展“桥头堡”。1.坚持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我区全域大局中统筹考虑,打好政策扶持“组合拳”,制定进一步支持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政策,要重点围绕加快村级工业载体转型升级,建立镇级统筹招商运作机制,实行“村级载体进驻标准化”,全面提升村级载体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土地集约利用率,实现村级产业载体提档升级。2.实施村级组织运转保障费用补助政策,对相对一般村和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元以下村,按照人口规模,给予每人每年100元左右补助,保障村级组织稳步运行。3.“十四五”期间,对经济一般村新增经营性项目,按照实际投资额的35%左右实行奖励,相对一般村最高奖励100万元。4.开展区领导班子挂钩联系薄弱村、区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挂钩帮扶经济相对一般村行动,帮助经济相对一般村发展村级经济、办好为民事实、解决问题困难。 二是以更新的思路探索模式,拓宽经济发展“新路径”。1.强化政策引导,实施更广泛的集体与集体联合、集体与国有联合、集体与工商资本、社会资本联合,充分集聚发展要素资源,突破村域、镇域发展范围,实现跨村、跨镇、跨区域异地发展,推动我区村集体均衡发展。2.进一步探索我区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国资运作、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原则,联合经济相对一般村和省、市投资集团,组建统筹联合发展公司。3.探索省、市投资集团和我区村集体为合伙人的乡村振兴基金,统筹村级经济发展资金,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管理,构建与区域发展定位相匹配、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与推动共同富裕相联结的新型集体经济长效发展模式。4.引导我区村集体按照“村建设、政府承租”的模式,将村集体资金投入到公共服务业领域,推动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双提升。 三是以更优的举措全面赋能,激活经济发展“源动力”。1.加强我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选优配强经济相对一般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作为巩固提升村级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胆选用懂经营、善管理、有担当的发展带头人,建强带头人后备军。2.将村级集体经济奖励资金用于“造血”功能的提升,对通过联合发展、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奖励。3.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的原则,对村集体和村级联合发展公司实施的各类新增经营性项目建设规费进行适当减免。4.鼓励村集体把发展为民作为根本目的,开展榜单激励奖励,依托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对经济相对一般村的经营性收入分别进行增长排名,榜单前五名给予年度奖励,通过榜单激励竞赛,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四是以更大的力度集成资源,铺就经济发展“快车道”。1.坚持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各类资源,依托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文特色等优势,积极培育我区特色乡村产业,多方位探索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深度挖掘我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的附加值。2.持续扩大发展空间,鼓励我区村集体以市场为主导,通过司法拍卖、联合竞买、协议收购等方式对企业的房屋、土地等资产进行收购,增加优质资产投资。3.鼓励我区村集体统筹乡村空间、产业和文化资源,实现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创文旅、农耕体验等新业态。4.按照“工业进园区”的要求,支持我区村集体对老旧工业区实施更新改造,打造一批基础配套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产出效益明显的优质工业区。5.鼓励我区村集体对现有三产服务业载体进行更新改造,打造业态齐全、功能丰富、人气聚集的商业中心。 审查意见:同意立案 处理意见:由区农业农村局、区委组织部、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商务局、区自然资源局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