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入秋海鲜正当季 适当食用要注意 | ||
---|---|---|---|
索引号: | 11370302MB2858510D/2024-5471550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08-21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立秋过后,海鲜大量上市,此时的海鲜味道美、品质佳,且具有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为帮助消费者科学采购、食用海鲜产品,提示:
烹调海鲜要煮熟 辨别新鲜再人口
海鲜本身带菌,简单的加工制作也可能带入新的污染,未经热加工存在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建议消费者在加工海鲜时,在沸水中煮4-5分钟,以达到彻底杀菌的目的。 食用“醉蟹”“生海胆”“酱油腌海鲜"等不加热烹调的海鲜要格外慎重。
此外,海鲜产品所含蛋白质分解快, 一旦死去便会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 其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海鲜产品不宜长时间存放,要及时冷藏、尽快烹调,烹饪后及时食用。
食用海鲜需注意 啤酒水稍后食
吃海鲜时,最好不要喝啤酒。虾、蟹等海鲜在人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尿酸过高则可能会引起痛风、肾结石等。偶尔吃海鲜、喝啤酒井不一定会引起风,但如果长期大量吃海鲜、喝啤酒,会加速尿酸的形成,增加痛风风险。
吃完海鲜后,也不可以立即食用水果、喝茶。鱼、虾、蟹等海产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一旦与水果、 茶叶中的鞣酸相结合,就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甚至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食用海鲜后,最好间隔2小时以上再吃水果、 喝茶。
如何选购更放心
消费者选购海鲜应通过超市、农贸市场或海产专营店等正规渠道选购,可通过观察产品色泽是否正常、按压产品看其是否有弹性,判断产品是否新鲜。在选购及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新鲜海鲜,如出现气味异常或者腐烂变质,应避免食用。海鲜本身带菌量较高,其蛋白质分解很快,一旦腐烂变质便大量繁殖病菌、产生毒素,食用后易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何食用更安全
海鲜类食品虽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但美味的生冷海鲜中可能含有一些寄生虫卵和细菌,需经高温加热等处理才能将其杀灭。一般来说,海鲜最好是在80℃以上的热水中加热4~5分钟才可放心食用。另外,烤生蚝、扇贝、大虾等是目前流行的海鲜烧烤食物,切记要烤熟,食用时最好搭配蒜和芥末,二者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食用时还应注意
海鲜不宜与水果同食,比如西瓜、梨、柚子、猕猴桃、橙子等,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为鱼、虾、蟹等海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吃海鲜的同时或者马上吃水果,不但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形成难溶的钙,甚至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从而产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如食用,两者的食用建议间隔在2小时以上。
海鲜勿与冷饮、啤酒同食,容易造成肠胃不适。海鲜类食物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需要通过肾脏排出,啤酒中的乙醇在进入人体后也需要肾脏进行代谢。同时吃海鲜和啤酒,会增加肾脏负担,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过敏及敏感人群应慎食海鲜
过敏体质的人应当注意适量食用海鲜,有时过敏反应不是因为海鲜本身,而是在海鲜蛋白质分解过程中的物质导致的腹泻、呕吐、眩晕等,同时,痛风患者,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免疫力低的人群也应谨慎食用,避免造成身体不适。
消费者食用海鲜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是在外就餐引起,同时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并保存相关证据,以配合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调查处理,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