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标题: 关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索引号: 11370302MB2858510D/2021-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1-07-27 发布机构: 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发布日期:2021-07-27
  • 字号:
  • |
  • 打印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消费品质的提升,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如何立足基层实际,谋划思路,狠抓落实,积极构建基层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监管新模式。

  一、基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传统监管模式相对封闭单一。市各区县尤其是乡镇普遍存在数量众多的小食品生产、经营、销售主体以及餐饮、食堂及“三小”行业经营业户,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用,微信销售、直播销售等营销手段也层出不穷。而对这些群体的监管仍然还是靠市场监管部门的基层监管所来管理,机构改革后,基层监管部门大多核定编制只有4-6人,同时面临老化、断层、超编等现象,监管压力非常大,很难满足长效管理需要。

  2、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健全。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缺少自律,一切以盈利为目的,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同时,因规模资金受限、人员流动快等各种原因,不注重卫生、进货原材料不把关、“三区不分”、食堂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屡禁不止。

  3、食品检验检测满足不了群众需求。现在对食品的检验检测仍然主要依靠由原来质监部门划转出来的区县级检验检测检测机构来完成,但面对成千上万的食品种类和群众日益增多的需求,受到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和经费的限制,每年能够实际检验检测的品种和数量远远不够,根本无法满足市场和群众的需求,也掌握不了市场上食品的真正质量状况。

  4、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素养依然薄弱。食品安全知识,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知识相对缺乏,尤其是老年人、青少年和儿童等社会群体,往往将“价廉”“好吃”作为食品购买的第一标准,忽视了最重要的安全问题,甚至连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等标识也不看,价廉食品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1、要大力推进“互联网+”食品监管新模式。要改变单纯靠人监管的思维,积极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扩大“互联网+”食品监管覆盖面,在食品生产企业、会销场所、大中型超市、农贸市场、食堂餐厅等领域试点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数据库、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行业自律格局,进一步推动食品从业人员主体责任落实。

  2、要完善从基层到国家层面的企业信息共建共享系统。进一步完善信息归集机制和共享机制,扩大食品公示信息量,比如,将食品抽检结果、食品投诉情况等信息并入企业信用公内容,将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保健品、网络餐饮等重难点行业进行分类标记,充分发挥信用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大数据在市场监管中的运用,深入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和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建设,织密全国“一张网”。

  3、要切实加大对基层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覆盖面。各级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扶持,鼓励基层围绕各自区域食品特色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尽快满足区域食品检验检测的需要。

  4、要配套完善高素质食品安全协管员队伍。受限于基层食品监管队伍的不足,各级政府要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全面提高协管员素质及待遇水平,选配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协管员队伍中,并统一界定协管员的具体职能,编印协管员工作规范,明确协管员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开展基层“优秀食安协管员”“岗位标兵”等评选活动,提升爱岗敬业热情。

  5、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教育必修课程。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食品安全教育及宣传工作深入推进。。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食品安全教育依然存在不系统、不突出、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将食品安全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必修课程,每学期至少保证8个学时。注重培养食品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全面延展食品安全系统性教育,将食品安全教育从娃娃抓起,从而唤起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营造全社会重视食品安全、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