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建议的答复
政协第十三届淄川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20250069
建议人: 张栋
主办单位: 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答复时间: 2025-07-16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张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在提案中指出了当前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尤其是针对食品流通环节提出了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的建议,十分感谢您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持续将做好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把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牢牢抓在手上,认真完成各项监管任务,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持续稳定向好。

一、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去年至今,以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对全区校园食堂进行覆盖式检查整治和规范提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分级分类开展工作。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组织全区128家学校及幼儿园、6家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引导51家学校、幼儿园升级改造“三防”、餐饮具清洗消毒等硬件设施,投资总额达14万余元。二是落实监管责任。强化食品安全培训,全区开展大培训大提升工作,组织现场培训26场次,培训1200余人次,组织线上培训考核,参训率和考核合格率均达95%以上。组织开展全面检查整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风险等级为D级,按照每年至少4次的巡查频次进行监管,每季度至少检查1次,坚决守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经过持续整治,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有明显提升,我区多次迎接国家级、省级、市级校园食品安全督导检查,工作经验被市级转发。

二、强化学校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97号令关于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相关规定要求,指导、督促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结合学校实际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依法依规配备食品安全员、食品安全总监,明确食品安全员、食品安全总监职责,落实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提高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水平。

三、加强对学校大宗食材供货商的监管。一是积极开展业务培训。认真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国家工作专班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大宗食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于2024年5月份联合区教体局在淄川区实验小学南部校区对全区中小学校各类食材供货商开展培训,指导学校食材供货商从主体资质及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公示、落实“两个责任”、食品经营条件、食品经营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规范,提高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建立监管台帐,对在淄川区内经营的32家学校大宗供货商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强化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置,积极做好与教体局联系对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教体系统,确保学校采购食品的质量安全。

四、持续做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近年来,持续将做好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重新摸排并建立了校园及周边108家食品销售者监管台帐。按照“一季度一检查、每年4次”的监管频次落实对校园周边食品销售者年度监管不少于2次(D级管理)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依法查处校园内及周边经营过期食品、“三无”食品以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等违法违规现象。

五、推动开展信息化追溯工作。2024年12月份以来,区局按照省、市局部署要求,大力开展生猪产品信息化追溯工作,依托“鲁牧云”和“山东食链”两个平台,从生猪产品一级批发商开始,逐步拓展到下游零售商。目前,全区所有生猪产品一级批发商均已注册、使用“鲁牧云”和“山东食链”,根据上级要求,下半年将推动下游零售商包括学校食材供货商注册、使用“山东食链”,确保生猪产品实现从屠宰到流通、消费环节的信息化全链条追溯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认真推动此项工作落实见效,在实现生猪产品信息化追溯以后,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食品种类,逐步实现学校食材信息化追溯,确保学校食材来源可追、去向可查,从严把好学校食品采购关口,提高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学校大宗食材供货商溯源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食材溯源信息传递与共享,推进部门协作机制,全链条全过程抓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淄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7月16日

近段时间以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如“注水奶事件”、“鼠头事件”、“十元泡面”“教职工食堂”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于校园食品安全的担忧,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于孩子吃的好、吃的香的食品尤为关注。学校食堂业态复杂也是导致校园食品安全出问题的原因。目前有部分学校直接雇人开办食堂,或者由企业承包食堂。而企业往往都是以追求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降低成本就容易忽视安全进而发生事故。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要求:取消教职工食堂,要求老师和学生共用一个食堂,提高餐饮标准;实行校长陪餐制度,时刻对于食堂内部情况进行掌握,及时提出整改;建立学生评价体系,结合线上APP使学生声音直达政府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情况进行及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