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淄博市淄川区审计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 ||
---|---|---|---|
索引号: | 11370302004216044T/2024-5492275 | 文号: | |
发文日期: | 2024-12-11 | 发布机构: | 淄川区审计局 |
今年以来,淄博市淄川区审计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以法治为核心,全面推进依法审计,不断加强法治教育和培训,完善审计法规和制度,抓好审计质量,显著提升了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现将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法治教育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和培训,确保每位审计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2月20日,组织全体审计人员集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包括“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等7项党内法规;组织党组班子成员和全体审计人员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4月19日起,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采用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二)完善审计制度
区委审计办出台《淄川区区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动态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淄川区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暂行办法》等制度,将突出审计重点与加强全面监督相结合,强化审计监督效能。印发《淄川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管办法》,通过分工负责、分类分级监管,实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监管好财政资金。制定《审计事项清单化制度》和《审计项目限时制》,每周以《审计战报》形式对各审计组工作情况适时通报,加快审计项目进度。
(三)提升工作成效
一是加强审计质量管控。严格遵循《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规范了项目操作、质量控制等具体业务流程,制定“1+13+1”工作流程,落实审计组审核、业务科室复核、审理机构审理的“三级复核制”,建立审理台账,实行项目资料退回整改机制,形成了系统的质量控制链条。二是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印发《淄川区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主要风险防控清单》,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全区140个区直部门、镇办、卫健系统、教体系统等单位参加,充分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三是加强审计研究。将全区140多个审计对象全部纳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库管理,按照审计对象不同类型、层级确定审计频率,突出领导干部履职中的特色工作,形成评价恰当、特点鲜明的审计报告,探索实施“精准画像”。结合对区县职能管理部门和乡镇自然资源审计,积极探索构建一套完整的镇办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该项目被确定为全省审计机关2024年改革创新项目。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强化责任意识
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党组定期研究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将加强法治教育等内容列入工作要点。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自学等形式,深入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6月7日,主要负责人为审计人员讲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今年以来,区委审计办制发规范性文件3件,已向区委备案。及时向社会公开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等审计结果,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二)强化贯通协同
加强与区委审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构建审计与纪检监察、巡察、组织等部门联合整改督查机制,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将部门履职尽责情况作为编审联动的重要内容,实现“共商协作、人员互通、成果共享”。开展全区深化纪审联动、巡审联动工作座谈会,确定“同动员、同进驻、同会商”的“巡审联动”方式,推进巡察“政治体检”与审计“经济体检”深度融合。健全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123内审工作法”,承办淄博市内部审计师协会企业会员现场交流会,组织内审业务骨干人员参加淄博市首届内部审计技能大赛,开展内审规范化建设学习交流活动,持续加强内审监督指导。
(三)加强队伍建设
更新总面积50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宣教中心,设置六大展区、215块展牌,便于审计干部随时学习提升。以“审计干部大讲堂”“请进来、走出去”“导师带徒”“业务比武”“对标学习”等方式加强干部培养,打造学习型机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结合审计业务工作,开展“三比三提”百日竞赛活动,竞赛活动评比结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进一步提升审计质效。细化完善《淄川区审计局审计工作考评办法》,以考核激励工作水平提升。每季度开展年轻干部风纪讲堂,通过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和廉政党课等方式,教育党员干部切实守好廉洁审计的“底线”“红线”。区审计局队伍建设效果显著,今年5月23日,省审计厅张晓峰厅长亲自到淄川调研“队伍建设年”开展情况,对队伍建设和审计质量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我局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治能力有待提升。一些审计人员在法治意识方面存在不足,不能用法治思维推进审计工作。主要原因是:部分审计人员对法律知识了解不深不透,习惯于依赖经验和惯例,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二是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审计人员对大数据等领域的知识了解不深,对现代化、科技化的审计工具和技术掌握不熟练,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需求。主要原因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审计需求,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侧重于会计、审计等方面,在审计能力和手段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不仅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也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提前谋划工作。根据上级审计部门要求和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按照法治建设及相关要求,确定2025年审计项目计划;根据《淄川区区级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单位分类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五年规划;将审计研究贯穿审计全过程,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对被审计单位精准“画像”、分析提炼成果、提出审计建议。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深挖问题线索,深入分析研究体制机制制约因素和管理漏洞,推动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堵塞漏洞,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建立大数据分析中心,深化大数据技术研究运用,强化“数据分析+现场核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做到精准定位、有的放矢。
二是统筹审计资源。继续通过开展项目竞赛等活动,激发审计人员工作干劲,为干好审计工作提供动能。以各环节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审计资源,实现审计资源集约化配置,最大程度释放“双主审”效能。在重点审计项目安排上,打破科室界限,实行“大团队”作战;在重点线索核实上,实行“尖兵”作战,全力提升审计实效。建立“大联动机制”,加强“纪审联动”、“巡审联动”、“编审联动”、“组审联动”和“警审联动”。
三是抓好人才培养。通过招录审计人员,调整年龄结构,充实审计力量。通过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将文明审计融于审计制度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展示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和公信力。鼓励审计人员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多撰写,着力打造能查能说能写的创新型研究型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