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太河镇人民政府
标题: 太河镇人民政府2022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索引号: 11370302004312757J/2023-5335103 文号:
发文日期: 2023-01-20 发布机构: 淄川区太河镇人民政府

太河镇人民政府2022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20
  • 字号:
  • |
  • 打印

太河镇人民政府2022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各类风险挑战,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太河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委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以责任面前“不推脱”,任务面前“不退缩”,事不干成“不撒手”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的目标任务,镇域整体呈现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政治务实清明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我们用忠诚坚定的“信仰”,点亮理想信念的“灯塔”,基层党建有品牌更有品质。一是抓软弱涣散村整治。将软弱涣散村整顿作为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重点落实,严格落实“四位一体”整顿机制,建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动态监测机制,由镇党政成员挂包,“一村一策”研究制定整顿方案,解决村内遗留问题,19个软弱涣散村整顿取得初步成效。二是抓“一网三联”工作。结合村党组织三年攻坚行动,落实“一网三联”治理模式,实现组织架构与治理体系充分融合,重点工作纳入奖惩办法,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全镇共划分807个微网格,建立95支志愿者队伍,成立党代表工作室4处,结合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民生工作等重点工作,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充分激发了党员群众参与热情。三是抓基层队伍建设。坚持“抓关键少数”的工作思路打造“突破太河、实干有我”作风品牌,强化组织建设核心作用。加强对95个村级党组织的工作指导,确保“重心下移,夯实基础”,开展村履职评议会议2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向基层延伸。2022年全镇共发展党员44名,其中35岁以下年轻党员21名,消除了3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29个,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02人,党员结构逐步优化。

一年来,我们用科学精准的“措施”,守护广大群众的“安全”,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温度。我们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在思想上,我们高度重视,严把责任关,先后召开9次专题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行动上,我们快速精准,严把排查关,全镇1600余名镇村干部、志愿者主动深入到排查一线,织密织牢全镇疫情防控“核查网”;在管控上,我们严之又细,严把防护关,认真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落实管控措施,成立95个疫情防控服务站,24小时轮流值班管理;在宣传上,我们及时全面,严把舆论关,转发各类防疫政策链接37余条,扎实做好疫情防控舆论宣传工作;在自查上,我们严格到位,严把督导关,对全镇重要场所、农村大集、商铺门头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督查检查;在核酸检测上,我们高效有序,严把规范关,按照实际人口数合理设置采样点66个,全员核酸检测实现两小时完成采样,高质高效完成核酸检测任务。面对复杂多变的防控形势,我们全镇党员干部、志愿者、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展现了齐心协力克时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战斗意志。特别是今年3月7日和11月19日区内两次本土疫情,全镇实行交通管控、静态管理,及时开展流调、隔离、管控等工作,展现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经受住了各方考验,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交出了一份“零传播、零感染”的优异答卷,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一年来,我们用稳中求进的“基调”,凝聚产业发展的“合力”,镇域经济有速度更有潜力。一是抓农业龙头项目带动。聚焦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香菇小镇已完成投资5700万元,建成香菇种植大棚83个,日产香菇2万斤,解决了当地100余名群众就业问题;盛业樱桃已建成17个大棚,年产量可达6万斤;完成黄烟种植2680亩,合格率及亩均效益均创历史新高;推动以连翘为主的中草药产业发展迅速,连翘就带动群众增收近亿元。青山中草药合作社、下端士、西石、杨家等村新栽植连翘40余万株,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与几大收购商提前宣传谋划,从明年起,连翘的采摘时间不能早于7月20日,最大地发挥药效,取得更高的收益。现已与中国中药集团签订协议,在东西余粮村建设万亩中药种植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中药加工、物流基地,将带动全镇中草药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激发文旅项目“新活力”。在“旅游富民”上下功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洞穴酒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潭溪山庄二期提升项目已办理土地等相关手续;涌泉BOBO谷露营项目完成投资500余万元,建成37处露营地以及配套的活动会馆、餐厅,2023年5月份将正式对外开放;以钱捍、解海龙、焦波等摄影家发起并命名的“峨庄艺术家之家”艺术空间及主题民宿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邀请国内知名的美术、摄影艺术大家落户峨庄,进一步提升峨庄的知名度。落实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150万元,实施桥西宾馆、石门居、魏氏庄园等写生基地的提档升级,同步实施了7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今年,写生基地累计接待师生18万人次。三是抓好农业设施配套服务。原野珍果、成庆家族农场、大林掌合作社分别完成两个300吨和一个1000吨冷库建设,分拣中心和培训学习中心也已竣工;完成0.58万亩高标准农田规划建设并通过验收;完成1.8万亩农田水土保持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年来,我们用集中全力的“投入”,换来基础设施的“提升”,镇村面貌有颜值更有气质。以便民惠民为目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全力推进济潍高速和连接线项目建设,加快太河融入省会经济圈,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明年,将推动以幸福路、河南路为重点的齐长城文化公园道路建设,使太河的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步入“高速时代”。以“优化镇村环境、提升镇域品质”为目标,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持续组织“周六人居环境提升日活动”,建立起了精细化、常态化的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处,全镇1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即将竣工。投资400万元,完成东崖、西南牟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投资130万元,完成大口头、南下册村自来水改造项目;完成王家庄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纱帽、永泉获评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柏树村获评第二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年来,我们用为民务实的“担当”,回应群众关切的“热点”,社会事业有提升更有进步。兜牢民生底线,救助保障标准再提高10%,惠及全镇3671名困难群众。建成16家农村幸福院和6家长者食堂,满足农村养老服务需求。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镇安全生产大检查及“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工作,对全镇131家生产经营单位挂包监管,在全镇上下形成“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工作氛围。完成危房改造15户,对633栋经营性自建房和9885栋其他自建房进行安全排查,确保群众居住安全。为燃煤取暖户配齐一氧化碳报警器,确保群众安全过冬。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等阵地,累计开展明理胡同宣讲活动3400余次,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场,公益电影总放映1200余场,保障了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一年来,我们用深入基层的“镜头”,记录身边鲜活的“故事”,新闻外宣有深度更有温度。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突破太河·实干有我”党员轮训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发挥送学研助、流动党校作用,全覆盖培训党员2800余名。利用“秀美太河”抖音、微信平台,开设“我为太河代言直播间”和“民生直播间”,“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模式为旅游出行、农产品展销等注入了强劲动力。组织举办“突破太河·同心同行”系列活动,“柿子节”、“红叶节”备受欢迎,通过书画写生采风、新媒体宣传、短视频拍摄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太河特色文旅资源,全年拍摄作品200余部,观看流量累计达到1000余万人次,鲜活生动、全面真实地讲好太河故事。

一年来,我们用清正廉洁的“作风”,展现政府高效的“服务”,自身建设有形象更有效能。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能力素质。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公开政务信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高质量完成各项民生实事。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狠抓工作纪律、办事窗口服务,在全镇开展机关作风大整顿活动,提升干部整体作风和工作状态,为全镇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年来,我们的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基层党组织需进一步提升,镇村经济发展自主能力差,生态农业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较低,生态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发展,社会稳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挑战等等。对此,我们将深刻反思,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太河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将“我在一线,实干淄川”落到实处,干出新气象,展现新作为,为谱写“强富美优”淄川新篇章、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贡献太河力量!

一是突出抓好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坚强战斗堡垒,持续深化“一网三联”乡村治理模式,稳步推进“三变三联两个共同体”改革,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二是突出抓好产业项目品质提升。扎实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民宿、写生、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档次品牌,全力争创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塑造乡村振兴太河风貌;

三是突出抓好民生保障与改善。加强防贫返贫监测和帮扶力度,持续抓好疫苗接种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真正做到听民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山区交通问题,全力推进济潍高速和连接线项目建设,推动以幸福路、河南路为重点的齐长城文化公园道路建设,使太河发展真正步入“高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