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和发展淄博池梨”建议的答复
淄川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33
建议人: 孙守喜
主办单位: 淄川区太河镇人民政府
答复时间: 2024-05-23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太河镇人民政府

关于对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3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孙守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保护和发展淄博池梨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目前池梨树种主要分布于池板、西股、梦泉、永泉4个村,我镇将组织以上各村成立池梨树种管护小组,让有能力、有技术的果农认领目前疏于管护的池梨树,将有助于保护池梨树种和提高池梨产量。同时,我镇将继续做好宣传工作,打造淄博池梨区域公共品牌。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发掘潜在推广热点,将推广点整合成易被大众接受的宣传内容,让淄博池梨这样区域特色果品重新走入大众视野。销售方面,我镇在景区门口、大集等游客人流量多的区域设置展台,吸引游客前来品尝,以提高池梨知名度。最后,我镇将积极向上级农、林部门进行扶持政策上的争取,可以通过资金或专业技术上的扶持使得果农更加注重池梨生产。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组织相关果树培训会解决果农在生产技术上遇到的实际难题难题,从而取得产量上的突破。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太河镇人民政府

2024年5月23日

 

(联系单位:太河镇人民政府,联系人:王金鹏)

 

池梨是太河镇池板村独有的特色果品,品质上乘与莱阳梨齐名。池板村是池梨的发源地,自明代洪武年间刘氏先祖迁居此地开始栽培,迄今为止已有600余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县志》记载,当地老百姓就将池梨挑到博山、周村一带售卖,颇受欢迎。清代曾作为贡梨进贡朝廷,名噪一时。池梨品质优良,黄金色,果实呈椭圆形,肉质细腻、渣少、香脆汁甜,果实从树上落地即碎,手劈梨把可劈成两半。单果重约200克,耐贮存,含维生素C3%以上,含糖量约15%以上,含酸量在2%以下,并且富含钙、铁、锌等多种元素,曾有幸参加国庆十周年展览;池梨熬制成梨膏有润肺、止咳、退热、解酒等功效。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良树种进行推广并载入《中国果树志》;1986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果品”;2011年被淄博市林业局列为优良种质资源;2012年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池板村尚存古梨树(池梨)1391株,均在百年以上。分布在该村小池板、南峪、尧山峪、大小鬼道、黄泉峪等地。有大树需两人才能合抱,树龄超300年,至今仍结果百斤以上。池梨古树品种非常稀有,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失,缺乏青壮劳动力,再加上集体经济薄弱,管理技术落后,无力管护,致使大多数古树失管,病害虫害严重,有些树木遭到严重毁坏。其次,缺乏品牌意识,社会认知度低,没有人关注池梨树种的兴衰。池梨这一名贵树种正已肉眼可 见的速度消失,已经没落到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实在令人惋惜! 办 法: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广泛宣传保护池梨品牌的重要性,提高大众知晓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自觉保护这一名贵树种。从大局出发,把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与保护发展池梨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村振兴。 2、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池梨产业长久发展。 3、做好分类登记、建档立卡,划片管理,责任到人,实行管理、维护、收益一体化,依照谁管理谁受益原则,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保证每棵古树名木都有人管,管到位。 4、迫切希望上级有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扶持,上下同心,合力打造池板古梨树示范保护片区,造福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