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河镇人民政府
对区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40号提案的答复
孙敏、刘业檑、高立川、王标、孙江业、许胜男委员:
您六位提出的“关于保护淄川历史贡品‘池板’梨树的建议”的提案我单位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太河镇幸福片区“池梨”树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始种植,已有600余年历史,曾被清乾隆皇帝钦定为“贡品”,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果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淄博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但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流失、树体老化管理缺失、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我镇池梨产业遇到了发展困境,下一步我镇将通过加大对池梨产业的培植力度,争取上级扶持政策、加强技术指导、强化品牌宣传等措施做大做强池梨产业。
一是对池梨资源进行摸底。联合区农业农村局专家对我镇池梨产业深入开展调研,详细摸清池梨分布村居、数量、树龄、管理情况、销售情况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二是列入太河镇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池梨产业列入太河镇重点农业发展规划。从池梨规模化经营、技术人才培养、储藏加工业等方面给与扶持。
三是整合资源做优做强池梨产业。聘请区农村部门技术专家对池梨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发挥好池梨协会作用,各村合作社引导村民做好梨树的产权、经营、收益分配机制,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分类,统一销售,实行管理、维护、收益一体化。
四是加大池梨品牌宣传。积极参加各种类型展销会和淄博知名农产品评选。通过镇、区融媒体渠道对池梨品牌进行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
五是开展池梨主题乡村游。利用太河乡村旅游发展优势,探索池梨为主体的赏花、采摘等沉浸式乡村游,对接研学机构开展以“池梨”为主题的亲子研学。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予以监督和指导。
太河镇人民政府
2024年7月23日
(联系单位:太河镇人民政府,联系人:陈庆田)
一、提案理由
太河镇淄河幸福溜片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自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种植梨树,至今已有六百余年。据统计目前尚有百年以上古梨树一万余株,因其口味香甜、汁多核小,黄橙橙的外皮自然生长一层蜡质,在过去没有贮藏设备情况下能存至次年四月。相传乾隆皇帝去泰山路经般阳,知县献上池梨,皇帝吃后甜脆可口心情大悦,随之把池梨钦定为贡品。“池板”梨建国后曾一度出口日本、港澳等地区,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果品、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等荣誉称号。“池板”梨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积极贡献,农民口中的“金南股、银池板,不如幸福溜的破提篮”就是一幅生动的熙熙攘攘种梨、售卖的赶集画面。近年来,由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种植区得不到有效管控,缺水少肥、堰坝坍塌、病虫灾害等原因造成梨树大量死亡,同时由于地处山区信息相对闭塞,市场、价格、物流、储藏、技术等方面原因也影响了果农工作积极性,2023年产量仅有四万余斤。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主旨思想,结合《山东林木种源保护办法》有关规定,对林木资源的使用要贯彻“有效保护、科学评价、依法管理、持续利用”的方针,使林木资源更好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议
一是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强化支撑。切实加强林木主管部门和属地政府的管理责任,成立“池板”梨保护组织,在机构、人员、资金方面提供强有力支撑。对种植区进行连片保护,首先从提供果树技术人员,指导果农给老树固根护堰开始,施加有机肥料、修剪病虫害枝,定期打药防止虫害,预防极端气候,果实成熟期适当套袋,防止鸟啄可以有效提高果实产量。
二是加强保护,增加投入,持续发力。林木保护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等特点。投入不足,缺乏保护,任其野蛮生长果树最终就会逐渐消亡。强化或调整挂包单位责任,扩大帮扶范围,逐步加大对村委包括资金实物在内的扶持力度并做好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对果农的培训、市场的管理、信息的沟通、价格的确定、物流的通畅等管理可通过专业合作社统一调度;对资金的投入可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坚持“谁管理、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运行;对技术的投入林业主管部门负主要责任,指导果农逐步改善果树原始分布,提高果树抗病和抗自然灾害能力,在做好保护的同时有效提高果实的产量。
三是加强宣传,统筹治理,提质增收。根据我区“三变三联两共同体”具体要求,结合乡村旅游、地方名牌推广,采取直播带货、网红打卡地等方式,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造势。通过综合治理,带动其它果品、药品、经济作物的盈利能力,提高果农人均收入,以名、优、特农产品助力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带动特色农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