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统计局
标题: 2019年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索引号: 660184140/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3-19 发布机构: 淄川区统计局

2019年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0-03-19
  • 字号:
  • |
  • 打印

 

 

2019年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年是淄川区合力破难题、增创新优势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奋斗中,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坚定信心,在实干攻坚中凝聚力量,在改革奋进中重点突破。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1亿元,增长1.96%;第二产业增加值 248.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11.25%。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48:5136.73:41.79调整为 1.76:54.06:44.18。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7.44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0%。实现农业增加值9.21亿元,可比价比上年增长2.9%。粮食产生产保持平稳。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0.75万亩,总产量为5.31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总产量2.99万吨,增长26%;园林水果总产量25029吨,增长188.7%。

    林牧渔业生产稳中见升。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8公顷,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畜牧业产量稳中见增,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1.26万吨,比上年增长20.4%;禽蛋产量1.44万吨,增长32.1%;年末拥有大牲畜1637头,增长32.4%;生猪存栏66146头,增长36.6%;羊存栏41688只,增长34.3%;牛存栏1637头,增长37%,其中肉牛1540头,增长35.3%。

农村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区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20.16万千瓦(不包括农用运输车数据)。其中,农用拖拉机2515台。全区灌溉面积达到7.74千公顷;化肥使用量(折纯)264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1吨,地膜覆盖面积875公顷。

三、工业

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54家,完成总产值366.18亿元,增长2.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主导地位依然突出,分别完成产值132.99亿元、63.78亿元、45.56亿元、27.97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平稳增长,产销衔接良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92%。

工业企业效益低速运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现利税45.97亿元,增长5.78%;实现利润32.19亿元,增长14.78%。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增长加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5.33%,比上年末下降6.7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生产量总计

  纱

万吨

 3.29

  布

亿米

 3.49

  服装

万件

 104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1.36

  水泥

万吨

 1243

  瓷质砖

万平方米

6892 

陶质砖

万平方米

 659

  汽车

万辆

 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区5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452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7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27亿元,比上年下降34.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9.0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4.02亿元,其中工业投资74.0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85.23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50.7%。

 

房地产市场运行良好。全区有资质的房地产企业47家;资质房地产企业销售房屋面积45.7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9.43亿元。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32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 9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4%;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266.62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达7186万吨,比上年增长0.35%,货运周转量565725万吨公里,增长0.51%;公路客运量3057万人次,下降4.2%,客运周转量8906万人公里,下降5%。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0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稳定。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7951.5万元,比上年增长18.25%;电信业务总收入3.82亿元,减少2.92%;全区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10万门,电话总个数达69.3万个。信息网络发展迅速,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5%。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完成455.96亿元,同比增长2.4%,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完成44.03亿元,同比下降50.9%;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完成1718.8万元,同比增长4.6%,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完成8332.5万元,增长8.4%。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19年旅游消费总额97.45亿元,同比增长12.01%。截至2019年底,全区A级景区共12家,星级酒店4家。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对外经贸取得突破。利用外资完成4847万元人民币。2019年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59860万元,同比增长2.4%。其中,完成出口717095万元,同比增长0.8%;完成进口142766万元,列全市第四位,同比增长11.3%。

 

招商引资再创新高。2019年全区新引进外来投资项目79 个,累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外来投资金额156亿元。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35640万元,比上年增长0.96%,其中增值税103596万元,增长9.96%;地方财政支出433592万元,增长1.30%。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62378万元,同比增长2.01%,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8.17%。 

 

 金融业运行良好。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580.8亿元,比年初增加53.1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0.66亿元,比年初增加38.46亿元;各项银行贷款余额283.81亿元,比年初增加5.72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19年承担市及以上各类科技攻关计划59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4466万元。全区获得省科学技术奖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家。

    教育事业不断优化。全区初中升学率为100%。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0处,其中高级中学2处,完全中学3处,普通初中24处(包含4所九年一贯制),职业中专1处,小学50处,特殊教育1处,幼儿园116处。共有在校学生3227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0357人,初中在校学生21914人,职业中专在校学生3023人,小学在校学生24575人。

文化和广播事业繁荣发展。广播电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站1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时间6.205千时,电视台全年播出时间8.395千时。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公共卫生整体推进,卫生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76个,实有病床387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299人,其中执业医师1693人,注册护士1951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效。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2019年,完成环保综合治理任务46大项705小项。完成水污染治理再提高项目9个。

安全生产持续着力。2019年全年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17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事人数为17人,与去年持平;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0.9211,下降7.8%,交警大队提供机动车保有量184562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

 

十一、物价与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261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8元,增长9.4%。人均全年消费性支出21484元。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4597元。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

 

             彩色电视机                103.4台

             电冰箱(柜)              105.6台

             计算机                     91.4台

             洗衣机                    104.7台

             摩托车                     23.8辆

             家用汽车                   52.0辆

             空调器                    130.9台

             移动电话                  247.0部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

 

             洗衣机                     95.9台

             电冰箱(柜)              103.8台

             空调器                     73.9台

             摩托车                     91.5辆

             固定电话                   19.8部

             移动电话                  224.3部

             彩色电视机                122.6台

     

十二、劳动保障与人口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持续推进。2019年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55.5万人次,全年共征缴社会保险费20.5亿元,比上年增加9.33%,支付社会保险基金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310人,就业转失业人员就业人数69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4%。    

人口数目略有下降。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63.52万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数。

新经济名词解释

1.“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简称“四新”)经济,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内核并相互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四新”经济是分别从经济活动性质、服务业载体形态、要素组合模式等方面,对新出现经济活动的总体描述。

(1)新技术,指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支付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基础,其他相关新技术迅速向其靠拢,并集成了可植入技术、无人驾驶、3D打印、基因测序等一大批颠覆性创新的技术体系。新技术具备可以推广或者实现替代的特点,且能够迅速形成市场力量、产生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新产业,指运用新成果、新技术产生或延伸出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具体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新技术直接催生新的产业;二是运用新成果、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出的新产业;三是将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技术等推广应用,推动产业分化裂变、升级换代、跨界融合而衍生出的新产业。

    (3)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具体表现为:一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经营活动;二是商业流程、服务模式或产品形态的创新;三是提供更加灵活、快捷的个性化服务。

    (4)新模式,指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它具体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将互联网与产业创新融合;二是把硬件融入服务;三是提供生产、消费、娱乐、休闲、服务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

    2.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3.高技术产业。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领域)生产高技术产品和提供高技术服务的产业群,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高技术产业包括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

    4.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指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孵化器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和基础设施,提供一系列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帮助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与发展,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它对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繁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互联网平台。包括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其他互联网平台和四众平台。

    6.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即在互联网( Internet)、企业内部网( 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上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的活

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7.城市商业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商业综合体主要包括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教育培训等服务业衍业。

    8.开发园区。是指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我国产业园区按行政隶属关系主要分为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务部管理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9.产业智慧化。智慧化是信息化发展经历数字化、网络化后的最新阶段,由于物联网的出现,使物体与物体在网络中互联互通,根据需求将感知信息进行加工建立智慧系统,实现智慧化应用。产业智慧化,顾名思义是指各行业通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终端、大数据等新技术,洞察把握各种目标和结果,以此指导价值的创造。从因果关系看,大数据技术是基石,是智慧之源,各产业一旦与智慧技术相结合,能够大大提升产业技术含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产业的高价值化,传统农业应用智慧技术就成为现代化新农业;制造业应用智慧技术,在原有生产过程中大量应用软件系统,就可以有效提升装备使用效率,实现远程监控,确保节能减排,特别是3D打印技术的应用将是制造业的重大革命;服务业应用智慧技术,就可以创造新的生产方式,极大提高生产的效率。

    10.眢慧产业化。大数据技术是智慧之源,数据中蕴藏着巨大的资源和财富。同时,信息是实体的表现形式,信息与实体是融合一体的,实体世界中产生的众多问题与矛盾,往往表现在实体世界,但根源是信息缺失、不对称和虚假,使信息世界发生混乱,造成实体世界的矛盾。通过对信息世界大量数据的分析、整合、挖掘,加工形成智慧化的数据产品、反馈到实体世界并产生巨大作用,这就是智慧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因此,智慧产业化是指通过大数据技术,在重塑的实体形式中“安装虚拟大脑”系统,确保该系统具备更高“智慧”,变得更加“聪明”,使实体世界生产效率“高人一筹”,生产成本“优人一等”,生产产品“先人一步”。

    11.跨界融合化。指在“四新”的引领带动下,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优质服务为原则,一、二、三次产业相互融合、互相渗透,不断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潮流看,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为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各个产业单打独斗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产业间跨界融合不仅能够灵敏反映需求变化,还能够快速回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二、三次产业之间本身就蕴含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探索、寻找其中融合发晨最优的模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12.品牌高端化。指从产地、血统、文化、历史等方面,培育企业、产品、区域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品牌高端化是“四化”的最高境界,前“三化”都以此作为根本目的,同时品牌高端化又寓于前“三化”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政府看,积极建立以政府公信力背书的互联网平台,在强化优胜劣汰及市场监管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公信力的宣传推广,让消费者相信其高度,认识其高度,逐步培育出地区或行业的高端品牌集合。从企业看,不仅要提升产品的质量、技术、服务等水平,更要将文化、历史、社会责任等融入企业、融入产品,提升品牌的内核。

    13.动能转换的动力。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资源禀赋、成本因素、外部环境等发生变化,旧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必须通过动能转换引领发展、激发活力、释放新动能,关键是要有持续不断的动力。改革、开放、创新是动能转换的“三大动力”,尤其是科技创新,重点要解决好研发、转化和产业运用三个关键环节动力,着力解决技术供给数量和质量、成果孵化和消化吸收、产业落地和实施效果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核心还是观念和人才问题,要通过解敖思想,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理念”,重视人才、广招人才、用好人才,真正将人才作为推动动能转换的“第一资源”。

    14.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指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生产流程、改造产品质量、改变服务方法,实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充满活力。我市传统产业规模大、比重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不仅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提升和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来源,因此也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任务,重点是要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传统工业、传统服务业,实现传统产业智慧化。

    15.支柱产业优化提升。指对一、二、三次产业中发展前景好、规模比重大的重点行业,认真全面研究未来发展方向,通过实施“四新”改造,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条,聚焦集群发展,努力提升支柱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水平。从目前看,工业中要重点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以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

    16.农业“新六产”。指通过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不仅从事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为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光明前景,为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更加有效的渠道。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农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大力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综合效益乘数倍增的农业“新六产”,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带动农业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全面实现小康任务的重要保证。

    17.制造业与互联网相融合。指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以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产业支撑能力为目标,发挥互联网聚集优化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势,在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等方面全面融合,以达到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目标,最终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基本建成。

    18.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和黏合下,制造企业出于节约成本、聚焦主业、增强核心畿力等因素考虑,将原来自我服务的内容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完成,而服务业企业凭借其研发、技术、管理、销售等优势,以先进制造业为其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服务的规模不断扩大,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具有明显的共生关系,制造业与服务业边界越来越模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特征,整个价值链重构为一条既包含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环节,又包含服务业价值链增值环节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

    19.产城融合。指以城市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和人之间形成充满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实现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新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成为现代产业发展主流趋势的背景下得以实现的,由于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各类现代产业园区成为发展的主流模式,在规划园区时,不仅注重规划产业配套,而且越来越注重周边的生活服务配套,为就业群体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形成了围绕产业发展的生活圈,由此构成了区域内制造业与周边生活性服务业

昀融合发展态势。

    20.军民深度融合。指通过军民融合发展的方式,整合各种所有制、各类经济主体的优势资源在军民两大建设中充分涌流,在有交集的行业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等军民融合,实现国防经济对民用经济拉动效应的最大化和民用经济对国防经济拉动效应的最大化。军民融合发展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国防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借助军队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大力提升重点装备行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1.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指个人、组织或者企业,通过社会化平台分享闲置实物资源或认知盈余,以低于专业性组织者的边际成本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经济现象,其本质是以租代买,资源的支配权与使用权分离,分享者只是短暂获取使用权,并不拥有资源。共享经济主要包含生活服务(外卖、快递等)、生产能力(生产平台或器械分享)、交通出行(网约车、顺风车等)、知识技能(知识付费、网络直播等)、房屋住宿(短租民宿)、医疗分享(线上问诊平台)、资金分享(P2P、众筹等)等,且主要存在于生活服务领域。共享经济平台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产物呈快速发展态势,通过分享协作方武创业创新,是开发经济发展新模式、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

    22.虚拟现实。指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模拟,让用户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视频传回,使用户产生临场感。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计算机仿真、人工智能、传感、显示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23.人工智能。指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24.智能制造。指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智能制造通过人与智能机器合作共事,扩大、延伸和部分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核心内容,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

    25.工业物联网。指工业系统与互联网,以及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的高度融合,它将制造业生产、监控、企业管理、供应链以及客户反馈等信息系统融为一体,利用传感器、二维码等技术即时获取产品从生产、销售、市场等各个阶段的信息数据,通过数据中心对不同渠道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神经网络等智能计算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由于工业物联网系统中涉及工业生产设备,对系统响应的实时性要求高,与其他产业物联网相比,工业物联网的构建和安全防护挑战更大。

    26.机器换人。指以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自动化流水线对企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增效、提质、安全”的生产运作方式。机器换人对于推进智能制造、

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提升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人类可利用自身独特能力,运用以知识为基础的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任务,同时,运用虚拟助手、可穿戴传感器等先进技术负责处理繁杂的工作细节。

    27.工业4.0。指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

由德国政府于2013年提出,目的是提高德国工业竞争力,核心是互联网+制造业,通过信息物理系统( CPS)将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形成智能网络,使产品与生产设备、不同生产设备以及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能够互联,实现生产可调节、产品可识别、需求可定制、过程可监测。

    28. 3D打印。指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可以打印多种类别材料、任意复杂形状,可以应用于汽车、

航空航天、医疗、珠宝、食品等生产生活领域,可以在车间、办公室及家里实现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重点领域,3D打印具有高度节约资源、高效完成工序的特点,它不是要取代传统制造业,而是对传统制造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传统制造业增加更多个性化及智能化元素。

    29. SG技术。指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淮,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4G之后的延伸。与4G相比,S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从用户体验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提高10

倍左右,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网络体验的需求。从行业应用看,SG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时延,能够满足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应用的特定需求,拓宽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空间。从发展态势看,SG目前还处于技术标准研究阶段,有望2020年正式商用。

    30.量子计算机。指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基本规律包括不确定原理、对应原理和波尔理论等。量子计算技术不仅解决了现代半导体工艺因为尺寸减小而引起的热耗效应,还能利用量子效应实现功能强大的并行计算,极大提高计算速度和信息处理能力。中国科学院已宣布构建出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这一国际学术界称之为“量子称霸”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31.柔性显示器。指由柔软的材料制成,可变型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它像纸一样薄,即使切掉电源,内容也不会消失;支持经由手写笔或触摸的即时使用者输入,且只有在电子纸被启动时才会消耗电力;具有劝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显示方式多样、运输方便、画质卓越、防水性能佳的特点。

    32.嵌入式系统。指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可用来控制或者监视机器、装置、工厂等大规模设备。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都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33.基因测序技术。指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测定基因全序列,通过分析基因的类型、缺陷及其表达功能,预测罹患疾病可能性的新型基因检测技术。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我国已经推出自己的测序仪,逐步打破国外的垄断。从市场发展来看,基因测序应用正从无创产前检测向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诊断过渡。科技部印发的《“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到,要集中优势资源,着力原始创新,发展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

    34.科技小巨人。指从事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领域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技术(工程)服务的科技型企业。科技小巨人应当具备:较完善的企业创新体系、创新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科研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晶牌产品,一定的经济规模和良好成长性,良好的信用和较强的融资能力。

    35.隐形冠军。指不为外界所关注,在某个细分市场中专心致志耕耘,具有全球性或区域性市场领袖地位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产品不易被人察觉,公众知名度比较低,但却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二是拥有独特的竞争策略,往往利润丰厚,销售回报率远高于一般企业,存活时间也比一般企业长;三是持续创新,研发投入巨大;四是高度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通过深度价值链创造自己独特的产品,保护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全球化的营销。

36.独角兽公司。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在中国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公开上市的企业。2016年全国独角兽企业达131家,总估值达4876亿美

元,平均估值37.2亿美元。从行业分布看,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技术创新或“技术+模式”创新领域。从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深

圳、杭州等城市成为中国独角兽企业主要集聚区域。

    37.瞪羚企业。指银行对高成长中小企业、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祢。一个地区瞪羚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戴维·伯奇为这类企业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瞪羚”(非洲草原上一种具有极强的奔跑能力和跳跃能力的群居型动物)。美国硅谷从1994年起,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从2003年开始实施瞪羚计划,先后制定了多项支持瞪羚企业的金融措施和优惠政策。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等陆续出台了专门针对高成长瞪羚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

    38.“北斗七星”利益共同体。“北斗七星论”最早由浙江嘉兴市提出的科技创新理论,涉及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个要素。传统的政产学研作用已有共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深度融合,金融服务、科技中介、市场应用等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金介用的作用逐步显现。“北斗七星”借用天文学七星的位置关系和相互作用原理,寓言经济社会发展中政产学研金介用等七个要素应当应势而动、应需而变,以此催生更强大的生产力。要以产为主导,学、研为基础,突出用字当头、介来服务、金为动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介用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刨新体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服务优、效益佳的目的。

    39.实体经济。指物质、精神产品及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泛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应包括以下三项功能:提供基本生活资料的功能、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与之相对应,虚拟经济是指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

    40.数字经济。指广泛使用数字技术,由此带来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根本变化的经济系统,是生产、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数字经济本质是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数字经济受到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即联网计算机越多,价值越大)、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而价格减半)、达维多定律(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0-/0的市场份额,即网络经济中的马太效应)等三大定律支配。

    41.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众创指通过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聚集全社会创新资源,这类平台被称力众创空间,具有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特征。众筹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社会募集资金,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众包指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将传统由特定企业和机构完成的任务,向自愿参与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分工,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征。众扶指通过政府和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途径,共助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成长,构建创业创新发展良好生态的创新形式。

    42.项目库。项目指一系列独特、复杂并相互关联的活动,有着明确的目的,在特定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库”指物质在循环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结合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项目库指为以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等“四化”,依托产业优势和特色,主动对接世界500强、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百强央企、民营企业500强、行业“隐形冠军”、潜力小微创客等,汇聚形成一批高水平投资项目的集合。

    43.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杠杆率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偿还的能力。杠秆率也可用来衡量“以小博大”的放大倍数,杠杆率越高,投资者盈利率也越高,承担的亏损风险也越大。杠杆率是资本监管的重要补充手段,主要优点为:一是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二是能够避免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减少资本套利空间。三是有利于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过快增长。

    44.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回报、风险和成本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5.互联网金融。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46. P2P 。是英文Person To Person的缩写,意即个人对个人(伙伴对伙伴)。指将非常小额度的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一种商业模型。它由具有资质的网络信贷公司作为中介平台,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信息发布和交易实现的网络平台,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实现各自的借贷需求,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资金、合同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

    47. 020 。是英文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意即在线离线或线上到线下。指将线下的商业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与传统的消费者在商家直接消费的模式不同,在020平台商业模式中,整个消费过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构成,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南、优惠信息、便利服务(预订、在线支付、地图等)和分享平台,而线下商户则专注于提供服务。

    48.银联闪付。指用户在支持银联闪付的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使用具有闪付功能的银联金融IC卡或NFC手机,使用挥卡方式,把卡或手机贴在POS机及其他具有银联“闪付”标识的机具上,听到“嘀”的一声即完成支付,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操作方式类似公交刷卡。目前,银联闪付功能已在部分城市火车站自助售票机上线,旅客购票夏加方便。

    49.第三方支付。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通过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接口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的一般模式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并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发货;买方收到货物,检验货物,并且进行确认后,再通知第三方付款;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我国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品主要有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拉卡拉、财付通等。

    50.移动支付。指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51医养结合。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使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

    52.全域旅游。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区域共同参与,全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为全社会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产品体验和全方位的需求体验,在追求旅游规模增长的同时,实现旅游质量的提升、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旅游在社会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全域旅游把行政区域当成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行政区域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旅游系统。通过全民参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

    53.产业链相加。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各个产业部门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

产业链相加指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和相互延伸,逐步形成三次产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即第一产业突出提升上位,传统农业转型提质,接二连三,向后延伸;第二产业突出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接一连三,双向延伸;第三产业突出创新服务,实施科技、流通、金融等重要生产服务,接二连一,向前延伸。

    54.价值链相乘。价值链指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在豆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持续延伸、扩张。价值链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含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支持活动包含技术、人力资源或支持其他生产管理活动等。就山东而言,价值链相乘指着力提质增效增收,通过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各环节增值,产生乘数效应,促进农民增收,即一产的一份收入,通过二产增值为两份收入,再形成三产的三倍效益。

    55.供应链相通。供应链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所连成的网链结构,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供应链相通指着力降成本、增活力、可持续,通过产销直接对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节约流通成本。

    56.产业结构软化。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和质量提高,生产要素中劳动资源类要素投入比重减少,人力技术知识等要素投入增加,倒逼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重组,劳动资源密集型不占主导地位,

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结构软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内涵式软化,指某具体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加工和制造领域的要素投入比重减少,设计、信患和物流等领域要素比重增加,既表现为传统制造业中知识和技术投入的增加,也表现为服务业中人力资本、管理技能等的增加。二是外延式软化,指以知识要素投入为代表的IT通信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代表的金融保险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在GDP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2019年淄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