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政协第十二届淄川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097
建议人:
主办单位: 淄川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答复时间: 2021-07-22
  • 答复内容
  • 建议内容

  针对“关于做好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建议”,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烈士纪念设施规范化维护和管理。落实好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和经费,印发《淄川区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维护管理方案》《关于做好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划定英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创新实行区、镇、村三级负责制,明确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责任和保护范围。通过区财政和社会捐赠等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对烈士纪念设施实行全面提质改造,招录管护员负责每天清理环境卫生,烈士纪念设施面貌焕然一新。全力研究好、编制好、落实好退役军人事务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将马立训纪念馆建设、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提升等烈士纪念设施项目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

  二是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安排专人开展全区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对本辖区的烈士陵园、散葬烈士墓、零散烈士纪念碑、亭、塔、馆、堂、雕塑等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深入细致地摸清本地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情况,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无错误,并建档立卡进行分类管理。对新发现需进一步确认的,收集好资料并建立信息档案,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确认工作。目前,新发现黄家峪惨案纪念馆、磁窑坞会师旧址、涌泉抗战遗址、井子山击落日军飞机处、抗战四县联合指挥部等多处革命遗址遗迹。同时,随时对烈士的遗物、图片、音像资料等进行收集、登记、鉴别、保管,不断充实烈士纪念馆珍藏内容,适时更新、展出、陈列,并运用现代手段提升展示水平。目前,淄川区烈士陵园内有文物112件。

  三是常态化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利用中华英烈网、淄川烈士陵园网站等平台,广泛宣传英雄烈士事迹。清明、烈士公祭日期间,充分利用烈士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祭奠烈士、缅怀英烈活动。为168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和参加抗美援朝作战老兵制作影像视频,建立荣誉档案。推动红色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部队,邀请党校讲师、优秀退役军人、退役老兵为机关工作人员、中小学生和部队官兵讲战斗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目前淄川区在利用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中还存在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利用不充分足。淄川区现有23处红色基地,目前只有到淄川烈士陵园、马鞍山抗日遗址、太河惨案死难烈士纪念碑等3处红色革命基地开展的红色教育次数较多,能够较好的发挥作用,其它20处红色基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情况很少。 二是红色革命教育资源挖掘不充分。比如淄川区西河镇孟子山有一处红色革命遗址,但目前尚未充分挖掘遗址内的革命事迹。此外,区内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缺乏反映当时革命事迹的照片、实物等资料。三是与党建平台沟通不足。目前区内只有淄川烈士陵园、马鞍山抗日遗址提供开放式组织生活,其他红色阵地不具备或没有条件能够进行开放式组织生活。

建议:
  一是加大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及开发。扎实推进革命红色阵地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政府制定各项激励政策,增加人员和经费,由退役军人事务局统一管理。对设施年久失修的,由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财政部门统一提升规划修缮。
  二是提高红色阵地。结合实际,科学统筹好红色资源,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做到多区域合理规划,避免重复性建设,更好发挥红色革命基因功能。
  三是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倡导开展主题宣讲、文艺文体、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与学生教育相结合,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文化方面的教育影片,结合观影效果,写出观后感,邀请参战老兵讲解战斗故事,进一步弘扬传承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