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2MB2857817W/2019-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9-03-21 发布机构: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19-03-21
  • 字号:
  • |
  • 打印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紧紧围绕全区“生态优先、转型发展”工作部署,求实创新,拼搏进取,全面开展各项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情况及明年打算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平台打造配合体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高。制定《淄川区“文化云”培训管理办法》,完善和健全“文化云”运营机制,百姓点单、政府买单,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共享“淄川文化云”的惠民成果。2018年以来,“淄川文化云”平台开设文化艺术公益培训10680课时、培训群众16.54万人次,推送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419场次。今年3月,“淄川文化云”成功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录;5月,全省文化扶贫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现场会在淄川召开,“淄川文化云”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与此同时,将“淄川文化云”与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将公益培训送到百姓身边,参训群众口碑相传、好评如潮。

(二)以扶贫攻坚促进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按照“均衡”、“全覆盖”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2018年区级层面不断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2018年两馆累计直接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镇村层面,争取财政列支1000万元,以建成一级文化站每个30万元、二级文化站每个20万元,建成达标的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个2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引导基层打造文化阵地;以文化扶贫为重点,成立文化扶贫工作组,定人定村定方案,每周至少到村指导一次,确保107个省定贫困村文化中心全部建成达标。另一方面,精准帮扶基层阵地提升效能。实施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两馆所有镇办全部成立分馆,图书馆分馆实现图书通借通还,资源共建共享。抽调13名专业人员,每人挂包一个镇办,担任分馆副馆长,指导镇办开展文化活动,提高文艺培训水平。确保每周至少一天下村督导,会同文化站长指导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效能发挥水平。硬件建设与服务管理双管齐下,切实解决基层文化阵地“不开门”“不见人”“活动少”等问题。

(三)以丰富活动满足多样需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不断提升。秉持“季季有品牌、月月有活动、天天有培训”的原则,我区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送戏进村、新春文化活动、元宵节民间艺术进城表演、廉政文艺巡演、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热土欢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庆国庆”系列专题文化活动、老年艺术节等综合性文化活动贯穿全年,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期待和需求。其中,“热土欢歌”大赛今年已是第5届,4月至6月底,依次开展赛歌会和广场舞的村居海选、镇级决赛及全区总决赛,共计300余场次,参与群众5万余人次,累计观众30余万人次,覆盖面达到80%以上,成为全区群众文化活动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品牌活动。图书馆开展年俗文化展、世界读书日、“阅读之美——全民阅读推广”展览、“约读书会”等读者活动32项、140余场次,参与人次达1.2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图书馆的吸引力。图书馆全年共新增图书3.2万余册,图书流通量16万余册次,新增读者2052人,有效持证读者1.76万余人。区文化馆开办公益摄影、声乐、舞蹈、美术、书法、戏曲、曲艺、器乐等各科目的49个班次专业课程,培训学员2万余人次。

(四)以宣传普及带动保护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淄川博物馆、昆仑陶瓷博物馆、闫先公艺术博物馆、淄川历史文化展馆等继续免费开放,积极扶持辖区内8家非国有博物馆,帮助4家馆争取共计16万元补助款。积极与育才中学、师专附小等学校进行馆校联合,打造校外德育课堂。开展“流动博物馆三下乡活动”,制作“淄川历史文化展”展板三十余幅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在9个镇办、20多所学校进行了展览,累计参观人数17万余人次。进行《淄博市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编》等书稿的资料采集和编辑,完成学术论文3篇2万余字。完成了北沈遗址安防工程、三教堂、苏秦墓、大窎桥、忠亲王祠、渭一窑址、淄矿德日建筑群消防工程等文保单位的保护修缮。积极争取文保专项资金,淄矿集团德日建筑群修缮工程等3个2018年度国家级文物专项保护资金到位337万元。组织编制大窎桥建筑群王氏西宅区(三期)、洄村古楼——厅房及四合院、蒲家庄民俗建筑群192号院、河东惨案纪念地等14个保护修缮方案上报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同时,积极组织编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资金申请和2019年文物工程项目,组织陶瓷雕塑传承人、琉璃烧制技艺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及讲座展览,推动省级以上文明村建设乡村记忆博物馆。举行2018淄博国际陶瓷艺术文化交流周和淄砚砚铭展,有力促进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后组织12个项目参加山东省非遗博览会,组织8人参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年内公布区级非遗项目16项,传承人3人,复核市级以上非遗项目9项。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级非遗名录129项,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4个、省级13个、市级32个、区级80个,各级非遗传承人88人,形成了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我局被省文化和旅游厅表彰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五)以依法行政规范监督管理,文化执法及新闻出版工作不断强化。以“应办即办”为原则、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高效化建设,完善所有事项服务指南和服务流程,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简化办事流程,制定最新服务指南,所有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审批事项共计32项,便民服务事项17项,全面实现电子化办理。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工作,在全区开展软件正版化督导检查,山东电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狮子王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园区(基地)”。积极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在全区13个镇办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任组长的“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在456个村居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站。加强重要节点、重点领域文化市场监管,相继开展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净网专项行动、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国家卫生城迎审文化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等治理工作。全年共检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0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2500余人次,警告和行政处罚案件共计75起,责令整改60余家次,取缔游商地摊3处,没收非法出版物6000余盘册。

(六)以项目建设助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程度不断深化。一是规划先行引领项目走向科学规范。聘请国内外顶尖团队,先后编制完成《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总体规划》《蒲家庄古村落保护性修缮与利用概念策划及规划方案》《蒲家庄古村落核心区传统建筑测绘方案》《蒲家庄古村落核心区保护性修缮与有机更新方案》《蒲家庄VR小镇实施方案》。聘请三清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中新影等单位编制完成《工业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鬼谷生态旅游区项目总体规划》和《裕景教娱城项目规划》等,力争实现项目规划全覆盖。二是项目推进带动产业高端高质发展。围绕构建“三大文化旅游产业带”旅游格局,重点推进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潭溪山景区三期配套工程、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续建工程、牛记庵古村落养生度假村二期工程、九色玫瑰小镇等精品旅游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总投资14.2亿元。其中,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被确定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于9月15日开工建设;泰溪养心谷、牛记庵古村落养生度假村、朱水湾汽车房车露营地、上舍民宿、芸泓山房等精品民宿建设进展顺利;鬼谷生态旅游区项目、莱恩堡葡萄酒庄文化体验项目、裕景教娱城、陶瓷风情小镇核心区等项目,正在进行规划编制、办理相关手续;九色玫瑰小镇项目总体规划正在调整完善,总面积300亩的玫瑰花海于6月份已经建成开放;南部工业遗址公园项目概念规划和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观光火车项目进展顺利;潭溪山三期配套工程项目、齐山二期提升项目正在积极施工。

(七)以旅游产业带动扶贫攻坚,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档升级。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以民俗开发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共享产业发展成果。近三年来,引导潭溪山景区、西河镇东庄村和太河镇杨家庄村等10多家单位积极争取省级特色扶贫、省级旅游产业资金,共计1030万元,农村群众从乡村民宿发展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太河镇峨庄片区成功创建国家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与中国乡建院合作,将民宿发展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选择太河镇柏树村、西河镇东庄村、洪山镇土峪村3个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打造在全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目前,潭溪山悬崖酒店民宿,西河镇东庄、东峪,洪山镇土峪,太河镇柏树、鲁子峪等20多处精品民宿全部对外正式营业,市场反响良好。2018年全市旅游民宿发展推进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

(八)以旅游促销、设施建设推动品牌打造,淄川旅游美誉度不断提高。一是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淄川区旅游接待补贴办法》,对以组团方式招徕游客赴我区旅游的旅行社给予奖补,为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是积极开拓客源地市场,组织各景区赴省内周边地市以及高校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巩固提升客源市场。三是积极策划旅游节庆活动,围绕春节、五一、十一等小长假,积极策划举办“千家旅行社进淄川”、潭溪山冰瀑冰灯艺术节、梓橦山滑雪季、聊斋民俗文化节、“1954金秋旅游峰会”、淄博梦幻聊斋水幕电影灯光艺术节等30余项旅游节庆活动,刺激旅游市场消费。四是发挥政府形象宣传职能和企业营销积极性,在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宣传,邀请客源地旅行社和媒体采访考察,全面宣传我区旅游资源和产品。五是加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提升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东南部山区旅游道路沥青罩面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发建设完成“畅游淄川”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可通过手机实现导游、导览、导航、在线预订、寻找周边城市服务等需求,为广大游客全方位了解淄川旅游、快速获取旅游服务提供便捷途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建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提升文化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均衡”和“全覆盖”的思路,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的巩固提升,着手积极探索“城市书房”建设,着力优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确保城乡群众就近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推进“淄川文化云”惠民工程,根据各镇办实际情况增设文体培训点,促进城市与农村文体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同步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挂包镇办机制,指导镇村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效能发挥水平。

二是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继续开展新春系列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送戏进村、“热土欢歌”、社区广场艺术节、老年艺术节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搭建展示平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艺术、图书、书画、摄影等文化志愿者队伍,把文化送到广大农村,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骨干作用,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抓好文艺精品的创作工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云”平台服务功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满意度。

三是继续做好非遗和文物保护与开发。完成《一代名儒孙廼琨》的编纂成书工作。继续完成城子齐长城看护用房和保护设施建设,完成张李二期维修工程、上端士武举楼修缮、梦泉李氏民居修缮、蒲家庄192号院修缮维修、渭一窑址二期保护修缮和罗圈八路军医院二期维修。实施文物保护“天网工程”,强化消防检查,确保文物安全。开展《聊斋诗意》陶瓷精品巡回展和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管理工作,搜集、挖掘、传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是持续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文化旅游行政许可和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文化卫士在行动”工作品牌,积极宣传法律法规和执法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网吧市场为重点开展行业集中整治,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行业档次。在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五是积极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继续对外精准招商,积极推进已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加大中华民俗文创园、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潭溪山生态旅游开发提升等重点文旅项目的推进力度,力争形成“竣工运营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拉动格局。同时,充分挖掘陶瓷琉璃、鲁作红木、太河矿泉水、富硒农业等资源优势,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注入,推进乡村旅游与工业、农业以及其他产业的互补联动、融合发展。

六是精心策划推进旅游品牌宣传。不断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采取网络营销、节庆活动营销、产品专题营销、区域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巩固省内东营、滨州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周边省市及全国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打响“聊斋故里、生态淄川”旅游品牌。

七是优化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游客满意度。继续深化“畅游淄川”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以实现手机移动端导游、导览、导购、导航等主要功能的智能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旅游服务智能化。完善区游客集散中心、太河三处游客中心功能,开发应用自行车租赁服务、骑友驿站等综合管理系统,构建起集旅游服务、旅游投诉、应急处置、旅游保险于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开展旅游道路、旅游厕所改造、农家乐“五统一”等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进出东南部山区道路、景区间道路,在旅游主干道、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点等增设旅游厕所,增强乡村旅游宜游功能。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