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2MB2857817W/2018-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18-03-26 发布机构: 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18-03-26
  • 字号:
  • |
  • 打印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求实创新,拼搏进取,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突破。我区在全市文化建设综合评价和全市旅游工作考核中,均名列全市榜首;在全市文物工作综合评价中,名列全市第二;我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列全区第四,获得“先进集体”称号;“淄川文化云”获得全区年度最佳改革创新奖,在全市进行推广,并被文化部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名单。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打造“淄川文化云”,文化惠民走向精准化。制定出台《淄川区百姓点单“文化云”惠民工程实施意见》,建设“文化+科技”的系统性公益文体培训体系。充分发动500余名志愿者教师,在200余处文体场所,全年开展文化、体育等惠民培训讲座,让73万城乡居民共享文体惠民丰硕成果。“淄川文化云”平台自17年4月17日试运行以来,共开设了舞蹈、声乐、太极拳剑、剪纸、茶道、花道等十大门类课程,完成培训8100余课时,培训群众19万余人次,受到了参训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阵地建设、消费惠民双轮驱动,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一是继续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区文旅新局2017年“文化惠民 服务群众”11件实事工作方案》等文化惠民政策,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2017年,共完成投资1000余万元,引导提升综合文化站6家,提升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3处,数字化提升农家书屋107处。对全区13个镇办、470个村居社区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督查,推进全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程。二是丰富“三馆”免费开放内容。文化馆开办摄影、声乐、舞蹈等10大门类18个班次的公益课程,全年累计培训文艺爱好者5000余人次。图书馆新购图书13000余册,电子图书20000余册,订阅报刊180余种,图书流通量110000册次。开展庆元宵有奖猜谜活动、“亲子共读”小书房等读者活动15种、80余场次,3000余人次参与。开通身份证免押金借阅功能,真正实现“零门槛”进入。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全年接待参观群众近50000人次。昆仑陶瓷博物馆、阎先公陶瓷艺术博物馆完工并实现免费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处区属、8处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备案的行业和民办博物馆。三是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消费季。通过政府补贴百姓文化消费的模式,刺激丰富文化消费业态,鼓励区内文旅企业积极支持并参与活动。全区共有17家企业入驻全省文化惠民消费季平台,数量为全市最多。消费季期间,全区直接产生文化消费1200余万元,间接拉动消费5700余万元。四是基层文化站工作丰富多彩。寨里镇投资150多万元,建起了1700平方米的镇文化艺术中心,老年书画协会、春草舞蹈队等12个文艺组织共计500余名文化骨干入驻并定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般阳路街道依托“淄川文化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文化云培训300余次,培训人数达8000余人次。其他各镇办也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云”培训、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政府搭台百姓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一是开展新春文化活动。先后举办2017年淄川区百姓春晚暨感动淄川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第34届民间艺术进城表演、新春戏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二是组织“文化惠民”送戏进村等各类演出活动。精选32家优秀民间剧团,到全区各村居免费演出近470场,实现送戏进村全覆盖。三是举办“热土欢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全区参与海选人员2万余人,广场舞队伍350余支,歌唱节目500余个,节目质量、参与人数等各方面都比往年有了显著的提升。四是举行各类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以“廉政”为主题组织“般阳清风”廉政文化巡回演出,创作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在全区各镇、街道、开发区连续演出13场。以“关爱生命、守护健康”为主题,举办庆祝2017国际护士节文艺晚会。围绕党的十九大,开展“喜迎十九大 共筑中国梦”庆国庆文艺汇演、“喜庆十九大、欢度重阳节”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演出活动19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庆祝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四)加强宣传与对上争取,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举办非遗复查培训班,组织文化志愿者队伍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复查工作;组织伊兵等3人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淄川振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第三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组织聊斋俚曲、磁村花鼓等非遗项目走进校园;举办2017淄博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全区营造宣传非遗、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二是进一步强化文物保护工作。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形成档案30余份。北沈遗址安防工程、淄矿集团德日建筑群消防工程、淄矿集团德日建筑群修缮工程三个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经费1122万元。三教堂、土峪村天主堂磨坊及储物窑洞、大窎桥建筑群-王氏中宅区29号房-56号房等保护修缮工程获得省文物局审批,争取省级文物保护项目资金967.11万元。完成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土屋文昌阁、蓼坞石桥等维修,确保了两处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岭子镇大口村、王家村,西河镇大安村,寨里镇赵家岭村、双旭村,太河镇西石门村、城子村等七个村落入选第四批省级传统古村落名单。至此,我区共有国家级传统古村落8处,省级传统古村落27处。绪岳民俗博物馆等多家民办博物馆获得政府资金扶持,保证了非国有博物馆健康发展。

(五)推进文化市场依法治理,社会文化环境不断净化。一是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组织开展全区文化市场的日常检查和“双随机”抽查,将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组织开展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中高考暨校园周边文化市场集中整治、夏季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忠诚卫士·2017金秋行动”等各类专项行动12次,共出动执法人员9000余人次,检查单位4000余家次,立案5起,责令整改90余家次,查缴非法出版物3800余册(张)。二是强化行业管理。2017年,共完成文化市场及印刷发行单位的年审工作190余项。开发区管委会获得山东省版权保护示范园区称号,兆霞文创、金卡陶瓷获得示范单位称号;锦瀚书业等3家企业被评为全市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营造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开展网吧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促进行业诚信自律,健康发展。由于工作突出,全市版权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区召开,并作为唯一区县代表在会上进行典型发言。

(六)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文旅融合走在前列。2017年,我区共确定15个区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2亿元。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8月份正式营业,马鞍山影视基地项目国庆节试营业,潭溪山生态旅游开发提升项目中的观光电梯、玻璃观光桥7月份对外开放,特别是潭溪山景区玻璃观光桥的正式开放,使景区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国庆节期间游客爆棚,带动了全区乃至全市旅游市场的繁荣,被各大媒体称为“淄博现象”;中华琉璃文化创意园、朱水湾房车露营地、牛记庵养生度假村等新业态旅游项目运营管理日趋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增强,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梦幻聊斋VR主题公园、齐山二期、三佛山景区、文体中心、“一山两河”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九色玫瑰小镇、中国淄博鬼谷生态旅游区等项目相继签约,正在按照双方约定的工作安排稳步实施;南部工业遗址公园、蒲家庄古村落开发项目的规划设计已经编制完成,将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审;洪山土峪村高端民宿项目与投资方进行了多轮洽谈,近期将组织进行签约。这些文化旅游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聚集度大幅提升。在17年全市“文化名城要有新突破”考核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七)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旅游设施不断提升。一是着力优化乡村旅游品质。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整体连片开发,着力打造太河镇峨庄片区、太河镇幸福片区和西河镇张庄片区三大乡村旅游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提升,三大片区初具规模。西河镇东庄、东峪,洪山镇土峪,太河镇柏树、鲁子峪等19处精品民宿于去年国庆节全部对外正式营业,市场反响良好,一度呈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太河镇梦泉村、上端士村等根据市场需求,分别进行了农家院落提升改造,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二是改造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景区提质增效和旅游品牌创建活动,规范行业发展,齐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潭溪山、牛记庵、留仙谷、朱水湾等进行了旅游道路的全面提升改造;继续开展“厕所革命”,去年改建旅游厕所36处,全部达到省旅发委的建设标准,其中中华琉璃文创园建设的琉璃文化主题厕所得到省旅发委的高度肯定,在全省厕所革命工作推进现场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观摩推广。“厕所革命”实施以来,我区新建改建旅游厕所共计147处,新改建数量和奖补资金均列全市第一位,实现了旅游厕所城乡全覆盖。

(八)构建立体营销格局,推介力度显著增强。提升“淄川文化旅游”微信平台运营水平,改版淄川旅游资讯网,着手建设“畅游淄川”智慧旅游营销平台,着力强化线上整体营销能力。先后四次组织全区旅游单位赴省内周边地市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千家旅行社进淄川”踩线营销活动,第五届世界摄影大会淄川采风活动,赴全省各大高校宣传推介等活动,积极宣传推介淄川旅游形象,成效显著。承办“乘绿皮火车·看齐长城——精准扶贫、媒体在行动”大型媒体推介活动,首次将“精准扶贫、旅游火车、世界遗产齐长城、潭溪山观光玻璃桥”等旅游要素完美结合,实现相互借力,合作共赢,旅游营销模式实现新突破。全年不间断地策划推出牛记庵里过大年、潭溪山生态旅游节、齐山樱花节、梦泉梨花节、朱水湾旗袍节、太河樱桃节等20余项旅游节庆活动,打造营销新亮点,刺激旅游市场消费。线下线上的立体营销模式,极大推动了全区旅游市场的繁荣。

二、2018年工作打算

2018年,区文旅新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强非遗工作和文物保护,规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兴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积极完善“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一是统筹规划、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完善提升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站点的规模和档次,完成120处村居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建设,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镇(街道、开发区)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率100%。二是继续推进“淄川文化云”惠民工程,深入发掘各类文化资源,扩大志愿者队伍,优化提升培训课程,将“淄川文化云”向村(社区)延伸,让城乡居民共享更多免费的文化大餐,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品质。一是加大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市和2018年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及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商家和市民共享文化惠民消费福利,为新旧动能转换添砖加瓦。二是继续开展新春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演出、“热土欢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全年实现送戏进村和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500场。三是深入开展文化下乡,组成文化下乡小分队,把文化送到广大农村的集贸市场和田间地头。四是充分发挥文化站点的骨干作用,开展基层文化站长业务培训和基层辅导工作,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持续抓好文艺精品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五是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经常性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更多市民多读书、读好书,形成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淄川。

(三)进一步加强非遗和文物保护与开发。一是抓好2018年度项目争取。重点实施淄川张李民居建筑群---王家大院二期维修保护;洄村古楼——厅房、四合院维修保护;蒲家庄民俗建筑群192号院保护修缮;河东惨案纪念地及惨案发生地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大窎桥建筑群王氏西宅区保护修缮;渭一窑址保护展示工程(一期)等10个项目的立项、修缮方案完善及资金争取工作。二是做好2017年度获批项目的招投标、现场检查、管理指导工作,确保北沈遗址安防工程、淄矿集团德日建筑群维修及消防工程等11个项目全部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三是抓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积极谋划并筹备2019年项目。四是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管理工作,搜集、挖掘、传承好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经营秩序。积极争创国家版权示范区,进一步加强版权工作政策保障,完善版权服务体系建设,激发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和创业活力。严格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淄川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加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各项专项治理工作,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五)强化项目带动,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体系。研究出台《关于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的意见》和《淄川区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任务分解方案》,启动《淄川区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全员发动,凝聚共识,动员全区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中。二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今年,计划重点推进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潭溪山景区三期配套工程、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续建工程、牛记庵古村落养生度假村二期工程、九色玫瑰小镇等13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6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3亿元,新建项目7个,续建项目6个。积极做好项目的服务保障和联络调度工作,力争2018年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品牌特色、能形成带动辐射效应的重大文化旅游项目集群。

(六)完善设施功能,提升旅游品牌对外竞争力。一是把旅游景区“创先发展提质增效”放到重要位置来抓,鼓励各景区开发建设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新项目,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有利局面,避免同质发展,形成恶性竞争。二是要完善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旅游导示系统等基础设施,增强景区的适游功能。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整体连片开发,实施“旅游+”战略,加快旅游与其他产业的互补联动、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房车露营、温泉滑雪、民宿度假、健康养老、研学旅行等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旅游集聚区,提升旅游行业发展整体水平。

(七)加大营销力度,力促智慧旅游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畅游淄川”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实现手机移动端游览、查询、营销、预定、城市服务等各项功能,确保今年上半年上线运行,推进旅游服务智能化。二是不断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加强宣传营销力度,充分利用微信、网站以及中央、省、市各类媒体有重点、分时段的开展旅游整体形象宣传,进一步巩固省内东营、滨州、济南、青岛等重点客源市场,拓展周边省市及全国主要目标客源市场,打响“聊斋故里,生态淄川”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