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2MB2857817W/2020-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0-02-03 发布机构: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0-02-03
  • 字号:
  • |
  • 打印

2019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精心指导下,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忘初心,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现将主要工作情况及明年打算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夯实。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对达标的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扶持,对全区150余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优化提升,按照“5+N”模式打造完成60处示范点建设。二是基层阵地效能提升全覆盖。依托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安排专业人员每人挂包一个镇办,确保每周至少一天下村指导开展文化活动,提高文艺培训水平。开展图书馆分馆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完成全部图书编目,实现通借通还。13个图书馆分馆全部安装身份证阅读机,成为全市首个为分馆全部配备身份证阅读机的区县。三是“淄川文化云”运营机制不断健全。完善现有培训点、调研指导新站点建设,总量突破200个。着手全面优化提升“文化云”网站及APP服务功能,使城乡居民更便捷、更富乐趣的共享“文化云”惠民成果。自上线以来,“文化云”已开展培训4万余课时,受益人群45万余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欢迎。2019年,“淄川文化云”入选全省创新性实事典型经验候选项目、入围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终评项目,在全国信息化推动制度创新现场会上做项目展示、经验介绍。

(二)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一是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秉持“季季有品牌、月月有活动、天天有培训”的原则,举行新春文化活动、文化惠民送戏进村、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热土欢歌”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老年艺术节等各类文艺演出1500余场次。全年完成“戏曲进乡村”演出任务534场次,演出覆盖率为100%。举行“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唱大赛,来自全区各镇办、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44支队伍近5000余名演职人员参加比赛,是我区近年来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素质水平最高的合唱赛事。编辑发行《歌声飘过70年——“淄川文化云”培训歌曲精选300首》一书并进行赠阅推广,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期待和需求。二是“三馆”免费开放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馆开办摄影、声乐、舞蹈等17大门类94个班的专业课程,接待学员9000余人次。图书馆新购图书4700余册,订阅报刊180余种,全年流通量达到30万册次,全年新增读者2000人,有效持证读者将达2万人。积极开展庆元宵有奖猜谜、亲子共赏放映厅、齐鲁大讲坛、喜庆新中国诞辰70周年主题展等读者活动30余项、160余场次,参与达15000余人次。淄川博物馆、昆仑陶瓷博物馆、闫先公艺术博物馆、淄川历史文化展等四个博物馆共接待参观群众20余万人次。组织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进乡镇、进社区系列活动,累计参观4万余人次。

(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一是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修缮,2019年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项目10个,资金达1000余万元。完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城子项目验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李民居建筑群、上端士民居建筑群武举楼保护维修和市区文物保护单位北马鹿碧霞元君祠、大土屋文昌阁保护维修。二是加强文保单位安全防范。召开全区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制定文物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古建筑进行防火、防盗、防破坏安全检查,完成3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巡查工作。同时联合公安部门对田野遗址、古墓葬定期分片进行巡察,保障野外文物安全。三是不断丰富博物馆馆藏。征集淄川窑出土器物300余件套、征集国保单位寨里窑址、磁村窑址标本两宗。四是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保护。洄村古楼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至此,我区共有国保单位7处,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强。作为核心力量配合市博物馆在省博物馆举行“窑火千年-‘淄博窑’陶瓷文化展”;与西泠印社联合举办“镌铭书典-金石传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代名家题刻中华传统文化典故淄砚铭文创作展。完成著作《一代名儒孙迺琨》,联合市博物馆开展“淄博窑”课题研究。整理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复核,对2个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进行变更,组织项目参加第二届非遗大会和全省非遗专项培训考察。

(五)各类市场依法管理持续强化。一是开展文化市场专项行动。加强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市场监管,相继开展春节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两会期间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净网专项行动、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等专项治理,积极开展“清源、固边、净网、护苗、秋风”等“扫黄打非”五大专项行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文化环境。今年以来,共检查文化市场65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立案21起,取缔游商地摊6处,没收非法出版物3600余册。二是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进驻政务中心行政权力6+1事项共计77项,全部完善服务指南和工作规程并向社会公示。依托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对372项行政事项全面梳理。全年完成89家网吧、32家娱乐场所、12家艺术品经营单位的文化市场统计工作,新设立印刷企业3家,对36家出版物零售单位和65家印刷企业的进行年审,对1家艺术品经营单位、7家旅行社服务网点设立进行备案。三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开展“扫黄打非”进景区工作,在全区12家A级景区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站,展牌全部悬挂上墙。区文化和旅游局获得2018年度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双杨镇、寨里镇、育英文化有限公司、商城路小学荣获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称号,双杨镇被评为“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

(六)精品旅游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9年,我区共策划19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87.6亿元,涵盖文化场馆、观光旅游、民俗创意、文旅融合新业态、古村落保护开发、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其中齐山二期配套工程、潭溪山景区提升项目、淄博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核心区)项目、“咏归川”旅宿项目、西河摘星山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淄川区文体中心6个项目纳入2019年全市重大项目。2019年计划完成投资19.8亿元,截至目前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47亿元,区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7亿元,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融合发展。

(七)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成效显著。开展对上争取,省文化和旅游厅对我区峨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给予500万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聘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团队对峨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内的14个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积极打造太河镇柏树村、西河镇东庄村、洪山镇土峪村等20余处精品民宿,现已全部对外正式营业,市场反响良好。引导西河镇东峪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打造开心农场,将当地农民原来的单一农业收入变成了租金、薪金等收入,辐射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行业发展。

(八)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继续实施《淄川区旅游接待补贴办法》,进一步加深淄川区与外地旅行社合作,努力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二是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对全区158处旅游厕所进行督查,并全面上线百度地图,新建旅游厕所6座,新建提升停车场11个。三是强化宣传推介,组织各旅游单位参加省旅交会、省文博会,赴周边地市和省内高校开展旅游推介,提升淄川旅游形象。优化“畅游淄川”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在公交车、长途站、酒店、旅行社等场所设置“畅游淄川”“淄川旅游”二维码。举行2019“好客山东”淄川旅游贺年会、“千家旅行社进淄博”淄川踩线、“潭溪山杯”首届淄川区旅游摄影大赛等重大活动,举办潭溪山冰瀑艺术节、齐山樱花节、庆国庆系列主题活动等20余项旅游节庆活动。四是重视旅游商品创新发展,积极组织区内旅游文创企业“走出去”,淄川齐缘堂铁壶在首届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银奖。五是不断加强旅游人才培训。组织旅游单位100余人次参加各级旅游培训班和省外、境外精准交流活动。联合区红十字会举办全区旅游系统急救员培训班,在淄博理工学校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旅游实用型专业人才。

二、存在问题

(一)各级对文化旅游工作重视不足。文化方面,存在“重口号、轻行动”的现象,说起来非常重视,落实到实际,在资金投入、人员安排上总是将文化放在次要位置,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的开展。旅游方面,各部门对全域旅游认识亟待深化,旅游项目限制多、推进慢,未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构建产业发展模式,旅游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基层文化旅游人才缺乏。一是管理人员不足。绝大多数镇办没有专职文化站长,村居缺乏文化管理人员,文化资源的闲置浪费现象大量存在。旅游管理、策划、营销高端专业人才欠缺,高质量发展缺乏智力支持。二是专业人才缺乏。在“文化云”培训中,由于专业文艺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导致教师、培训门类与群众需求量存在较大缺口,难以满足群众对高水平培训的需求。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大多为当地群众,专业培训不足,影响企业提质增效。

三、明年工作打算

2020年,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按照区委践行初心使命“大抓落实、狠抓落实”意见要求,认清形势,对标先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局面。

(一)继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大投入力度,持续对达标的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进行扶持,按照“5+N”模式打造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二是推进基层阵地效能提升全覆盖,确保镇办、开发区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做到“有人建、有人管、有人用”,免费开放时间、文化管理员信息、站点管理制度要公示上墙,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率。三是继续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积极探索开展“城市书房”建设,持续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安排专业人员挂包镇办,指导开展文化活动,提高文艺培训水平。通过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双管齐下,不断强化基层文化阵地效能发挥。

(二)加大文化惠民工作力度。一是积极推进“文化云”平台的升级改版,完善平台功能和内容。建立大数据统计展示平台、视频监控平台、文化积分消费平台、电子图书馆平台,优化文化体育场馆预约机制。加强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政府财政补贴购买社会服务,扩建志愿者教师人才资源库,提升文化云志愿教师专业素质和“文化云”培训课程质量,让淄川老百姓通过“淄川文化云”享受到更加全面、系统、贴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继续组织开展文化惠民送戏进村活动,在“一村一年一场戏”基础上,增加地方特色剧种聊斋俚曲戏、五音戏的演出场次,送戏曲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区等,全年由政府购买戏曲演出免费为群众送戏500场次。三是组织办好新春文化活动、文化云演出、社区广场文化艺术节、热土欢歌、送文化下乡、老年艺术节等活动1500场次,为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提供展示平台。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从事业余文艺创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辅导和培训。重点做好迎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验收工作。

(三)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一是做好各开工修缮项目的管理工作,积极对上争取2020年新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项目数量和资金量不低于2019年。二是加强文物安全巡护,充分发挥好文物看护员的作用,定期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古建筑进行防火、防盗、防破坏安全检查,联合公安部门对田野遗址、古墓葬定期分片巡察,保障野外文物安全。三是完成《淄川公孙墓地考古报告集》《淄博窑》的编撰整理和淄川窑址相关资料撰写;对王烬美、邓恩铭纪念馆暨淄川红色革命纪念馆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筹备建立中共一大代表王烬美、邓恩铭纪念馆。重点做好2020年初联合西泠印社在杭州举办的淄砚铭文展。

(四)进一步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经营秩序。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强化执法力量。加强文化旅游执法规范化建设,依法依规实施执法行为,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保障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依托“双随机”工作机制开展日常巡查,在国家重大活动、法定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五)持续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水平。一是继续围绕三大文化旅游产业带进行对外精准招商,积极推进已签约落地实施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核心区)项目、“咏归川”旅宿项目、摘星山乡村旅游开发项目、区文化中心项目等建设进度。重点保障蒲家庄古村落保护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项目手续办理,积极推进开工建设。同时加大区级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二是实施乡村旅游建筑风貌、形象标识整治工程,继续推进厕所、道路等工程建设,加快乡村旅游升级改造,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强化行业管理,加强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规范管理,大力推行星级饭店、A级旅游景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旅游质量标准,提升旅游行业整体素质。

(六)积极打造淄川旅游品牌。创新宣传营销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营销的重要作用,引导各旅游单位积极开发旅游在线营销产品,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积极策划举办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节造势,打造亮点,营造轰动效应。通过旅游推介会、实地踏线、发布优惠奖励措施等方式,继续加强与各大旅行社的合作,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继续实施《淄川区旅游接待补贴办法》,持续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