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标题: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索引号: 11370302MB2857817W/2022-None 文号:
发文日期: 2022-02-14 发布机构: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

淄川区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2-02-14
  • 字号:
  • |
  • 打印

一、工作情况

2021年以来,区文化和旅游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立足于群众满意,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淄川文化云”通过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验收。连续第二年荣获“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爱阅读100天读书打卡活动全国区县第二名,获中宣部表彰。区文化馆蝉联“国家一级馆”称号。建成牛记庵、青未了等20多处精品民宿、300多个精品民宿院落,逐步形成太河峨庄片区等5个乡村旅游集聚区。太河镇成功入选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柏树村等5个村为省级景区化村庄,牛记庵民宿被评为山东省四星级民宿。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实地观摩推广我区经验。

二、全市位次

2021年市对区考核中,区文化和旅游局牵头负责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指标,协同配合完成“五个振兴”推进——文化惠民指标和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文化体育提升行动指标。其中,

1. 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指标,2021年度完成市重大文旅项目投资13.3987亿元,投资完成率112%,位列小组第二。

2. “五个振兴”推进——文化惠民指标中,乡村阅读工作在全市验收考核中排名全市第一;文化惠民送戏下乡,在全市考核中并列全市第一;乡土文化遗产、乡村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考核,我区得满分,排名全市第一。

3. 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文化体育提升行动指标,我区共完成投资4.3313亿元,投资完成率110.09%,考核排名全市第一。

三、存在问题

(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亟待更新。区级层面,区图书馆、文化馆馆舍老化,房龄均是30多年,设计也存在先天不足;区博物馆是租用社会房屋,功能单一,展陈水平不高,均不能满足群众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建的淄川文化中心因资金问题进展缓慢,群众反映强烈。镇村层面,部分镇办对文化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陈旧、利用率低,活动开展少,无法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基层管理人员不足。一是基层文化管理员大部分身兼数职,不能保证文化工作开展。剧团进村演出的活动宣传、演出布置无法顺利进行。二是文物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护巡查力量薄弱。部分镇办、村没有专门机构人员负责文物工作,文物巡查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实现文物保护巡查全覆盖。

(三)部分文旅重点项目推进难度大。一是受上级政策(环保督查和涉砂石矿山整治)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部分文旅项目进度缓慢或处于停工状态。特别是投资额最大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项目的子项目李诡祖纪念馆、内部道路、湖光仙境等,自2021年清明节至今一直停工。二是部分项目受制于土地、规划等审批手续办理困难,导致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未能开工。如首旅项目的林地手续审批,凤凰山项目的康养中心和旅游厕所地块用地审批,摘星山项目的景区大门、农业产品和文化展示中心用地指标等。

(四)资金投入存在短板。一是影响群众文化需求的满足。基层文化大院设施损坏无法及时修缮,农家书屋图书更新缓慢,图书馆新增图书难以满足读者需求,下乡演出补贴长期拖欠。二是文物保护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大量的文物点无法开展抢救性维修,尤其是许多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久失修、面临坍塌的危险。

(五)社会各界对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一定范围内存在未依法依规履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手续就开工建设的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2022年,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纲、实干为先”,全面践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力实现文旅产业突破,聚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新高地,打响“聊斋故里、水韵瓷都”旅游品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聚焦群众满意,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效能。巩固提升基层综合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增加服务形式、活动数量,提高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对447个村居开展效能发挥评估,全面提高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完成“淄川文化云”改版,增强易用性、精准性和高效性。持续推进“书香淄川”建设,进一步打造和提升农家书屋,计划建设开放城市书房1处,书香阅读吧5处,提升改造“5+N”模式升级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50处,农家书屋50处。策划组织文化惠民演出,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500场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场次。

(二)锚定项目引领,全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是全力抓好聊斋故里蒲家庄及周边区域建设提升项目等6个全区第一批文旅重点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133.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亿元。同时,做好项目推进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突破工作指挥部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针对土地、林地等审批手续办理问题,积极对上争取,做好汇报沟通。以省、市重点项目优先保障供给的政策为依据,尽快完善各类手续,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协助项目方争取审批手续办理和融资方面的政策性支持。二是持续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规范化发展。重点做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庄景区化等推荐申报工作,发挥好牛记庵、青未了等特色民宿示范作用,策划打造“齐长城宿集”民宿品牌,形成鲁中地区独具特色的精品民宿聚集区。三是做优做强旅游新业态。组织旅游单位申报各类研学基地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文旅消费新的增长点,依托聊斋文化等相关历史遗迹和潭溪山等自然景点,打造一批智慧景区,形成全景式全方位交互旅游体验。四是积极打造旅游品牌。走出去,引进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营销活动,继续实施市、区两级旅游接待补贴,全力打响内涵丰富、亮点纷呈的“聊斋故里、水韵瓷都”旅游品牌形象。

(三)立足保护利用,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一是强化保护管理,确保文物安全。一方面筹备召开全区文物工作会议,推进文物长制在全区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完成216处文保单位安全责任人公示牌设置。二是稳步推进文保单位修缮工作。重点做好沈润故居2号院东屋、齐长城保护监控工程等文保单位保护修缮项目;进一步完善沈润故居西屋、大门修缮项目相关资料。加大洄村古楼安防工程、大汉政府旧址等批复项目的资金争取工作力度。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对列入省文旅厅保护计划的马鞍山抗日遗址等进行保护方案编制。开展淄博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资料编制、申报工作。三是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与考古调查勘探共促共进。持续做好建设项目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各项服务、监管工作,严格各项申报程序,积极对上争取,依法依规组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项目实施。

(四)围绕规范管理,持续强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一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完善文旅市场安全管理体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严防各类事故发生。继续做好文化旅游单位疫情防控,将“限量、预约、错峰”原则贯穿始终。二是高质量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周密策划组织“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固边”五大专项行动,突出对违禁出版物的封堵管控,确保工作有力度、出成效、走在前。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在北京冬奥会、全国“两会”、寒暑假以及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区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稳定有序。